“鸣晨钟……”8点整,随着司礼官一声铿锵号令,杨永军挥动手中已经被磨得锃亮的钟杵,朝着高悬在万仞宫墙上的铜钟撞去。在浑厚的钟声里,农历新年的第一缕晨光随着缓缓开启的城门照进曲阜明故城,年来了。
在悠悠的回响中,游客们鱼贯入城,而51岁的杨永军则匆匆赶去更衣室换衣服,换回自己的另一个身份。这天,他和妻子孩子约好一起走亲戚拜年。可午饭刚吃过没多久,杨永军就又裹起羽绒服出了门。早敲晨钟、晚击暮鼓,30多年里,杨永军始终如一。
“在曲阜开城门,光荣!”夕阳西下,在城门关起的清脆咔嚓声中,杨永军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喜迎八方宾客,不就是从这每天大清早开启的城门开始的吗?”杨永军对自己身为“明故城开门人”的身份极为珍视。在他看来,自己所从事的敲钟击鼓、古礼展演,是很多外来游客了解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气韵的重要途径,“要确保每个动作都不变形,才能营造出真切的文化代入感”。
杨永军生于曲阜一个普通农家,几个哥哥喜欢吹拉弹唱,家里常年乐响不绝。耳濡目染久了,他很小便加入了草根戏班。1986年,18岁的杨永军参与“孔子诞辰故里游”(孔子文化节前身)的表演,看到一批又一批如潮般的游客不远千里前来拜谒孔子,他深受触动。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抽时间翻书学习儒学,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了满足游客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杨永军时常会在工作中给自己“加戏”。有游客问他晨钟暮鼓的由来,他就翻遍典籍,不论是南北朝的钟鼓报时,还是唐朝的晨钟暮鼓、实行宵禁,他都能有凭有据讲上一段;见有人对晨钟暮鼓的文化背景有兴趣,他就搜集有关诗词背诵,而且张口就来……他还会教客人拿钟杵的标准动作,对曲阜的古钟楼、古城墙、古遗迹也是如数家珍。久而久之,杨永军成了很多游客口中的“钟官”。
在曲阜撞钟30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变化,杨永军看得真切。“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儒学的升温和游客文明素质的显著提升。”
“5岁的毛头小娃娃,本来就不用买门票,可非要参与‘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30多句背下来不光没‘卡壳’,让他停他都不带停的。”杨永军对这一幕印象深刻。“孩子的表演惊呆了其他活动参与者,一群游客主动围上去给小娃娃办了个简单的颁奖仪式。”
如今,景区里不光鲜有人乱插队、乱丢杂物、乱破坏文物,甚至有男游客看他穿着工作服,手里掐着烟大老远的跑过去问他可不可以抽、在哪里可以抽;几十人、上百人的团,一个紧跟着一个造访大成殿,大殿里却没有一个人大声说话,庄严的氛围使得每个人都能更好感受到文化的浸润……
“感觉游客对孔子和儒学的认识都更深刻了。”杨永军说,希望自己的工作能感染更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一分力。
1.《开门人 “明故城开门人”杨永军:“我在曲阜开城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开门人 “明故城开门人”杨永军:“我在曲阜开城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41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