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年曾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坐落于济南市图书馆老馆门前的周永年铜像。
济南历史文化研究有重大突破。最近,济南文化学者侯林、侯环在《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三期发表论文《周永年成功创办藉书园新考》,论文以最新发现的翔实文献证实,所谓周永年创办藉书园以失败告终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与谎言;事实是:周永年在首次创办藉书园失败后的二十余年里,与其家人弃产营书,历尽艰辛,二次创业,终于实现宏愿,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藉书园藏书楼雄立济南周氏朗园贤清泉上,公开开放,供人借阅传抄,嘉惠士林近百年之久。
为深入了解论文及这段历史详情,记者最近采访了两位作者。
A 初创藉书园的时间、地点及失败原因
侯林、侯环说,在距今250余年的清乾隆三十四年己丑(1769年),济南学者周永年与桂馥合作,于济南五龙潭畔创建起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藉书园。然而,藉书园坚持了不长的时间,以失败告终。
其后二十年,周永年经过不懈的努力,藉书园终于创办成功。然而遗憾的是,今人却对此茫无所知。
尤其可悲的是,周永年尽管成功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而历史与后人却错误地将其塑造成了失败者的形象。人们不了解他的第二次最后的成功,却是记住了他的第一次的失败。这就造成了无数的误解与飞短流长。
侯林、侯环指出,存在,只能放在时间中才能理解。否则,便永远是一笔不可理喻的糊涂账。
论文近万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周永年、桂馥初创藉书园考》,论证周永年第一次与桂馥合作初创藉书园的时间、地点及失败原因。时间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距今251年,地址是在五龙潭畔。失败原因有三:一是书籍量少,吸引力差。二是要务缠身,无暇顾及。乾隆三十四年,正是周永年准备、忙碌于顺天乡试,接着是会试、殿试的关键时刻。三是经验不足,疏于管理。图书公开开放,这是中国从未有过的新鲜事,周、桂二人缺乏管理经验是必然的。B 二次创业,茹苦含辛,艰难备尝
论文的第二部分《弃产营书二次创业,艰难竭蹶辛苦备尝》,论证周永年二次创业的艰辛。
侯林、侯环指出,周永年的伟大即在于此:在总结了第一次办园失败的教训之后,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再次创办藉书园的步伐。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周永年考中进士,改归铨部,遂出都门回到济南等待安排。乾隆三十七年,他特意到莱芜县景致最好的肃然山之阳考察,以建藉书园,后因此地距都市较远,不便士子借书查阅,遂作罢。
乾隆四十年,周永年以夙望被荐,与邵晋涵、戴震征修《四库全书》。周永年成了领一代风潮的“学术明星”,他完全可以过上一种众星捧月式的安逸富足的生活,但是他偏不。
弃产营书,也许一般人理解不了这四个字的分量。这是一条不归路,它令人想到的是一个民族最为宝贵的传统:摩顶放踵,以利天下。
此时的周永年除了精心修纂《四库全书》,还为筹建藉书园做了三件大事:
其一,搜书、购书:京都不比历下,其书源显然要丰富得多。周永年雇了四个仆人,专门为他收购图书。每次回济南探亲,周永年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惟有满船满车之书。桂馥将周永年的壮举称为“千古之心”。
其二,抄书、录书:周永年利用纂修《四库全书》的方便条件,借出馆里的书,将桂馥叫到北京,雇上十余名书工,日夜不停地抄录。
其三,刻书、印书:尤为感人的,是周永年尤其关注山东学者、诗人的遗书遗稿,一旦发现,即为之刻印刊行,如王苹的文集《蓼谷文集》、张元《绿筠轩诗四卷》《贷园丛书初集》十二种等山东名家作品集,皆周永年出资刊刻行世。
而周永年聚书、购书的过程,历经挫折、苦难乃至灭顶之灾。王培荀《乡园忆旧录》曾经记下周永年的四次失书的重大磨难,读后令人唏嘘不已。
一部购书史,几多辛酸泪。因为书,他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穷人。
他在有生之年,断然舍弃了人世间的享受与幸福,一刻不停地聚书,向着创办藉书园的目标艰难跋涉、砥砺前行、顽强奋进。C 藉书园藏书楼创办成功的铁证
论文第三部分《百年沧桑藉书园,万卷图书任君搜》是论文核心所在,它展示了作者独家发现的周永年创办藉书园藏书楼成功的证据。
侯林、侯环指出,许多人认为,朗园的创立者,或曰第一位主人是周震甲,其实,这是不对的。朗园(一名琅园)是周震甲之父周永年买下并改建居住的,其第一代主人为周永年。证据甚多。如济南诗人朱畹的诗《重游朗园,怀周林汲先生》。在此诗中,朱畹十分肯定地将朗园称作周永年死后留下的园亭(“先生今已往,留得此园亭”),并称周氏在这里过着“临池试墨”“倚石谈经”的学者生活。
而周永年族侄周乐(1770—?)有诗,则明示藏书楼为周永年所建,诗题为《同王秋桥游朗园有作》。诗中,周乐回忆二十年前,与族叔周永年在园内竹阴下把樽饮酒的往事;并称朗园的十万卷藏书楼为“书昌太史”藉书园,由此可知,周永年生前已将“与天下万世共读之”(《林汲山房儒藏说》)的藉书园藏书楼建造成功。
二位作者深有感触地说,令人感喟且唏嘘的是,在将近百年的历史之中,周永年及其后人,从儿子周震甲到孙子周宗照到曾孙周如城、周如璧……一代又一代,始终秉承着藏书楼对外开放、造福士民的原则,这可以从大量的诗文作品中得到证明。来此借阅传钞图书的士子们,不仅赞美朗园环境的美丽与优雅,更细致描述借阅图书的美好享受。
其一,周永年之子周震甲的嘉道年间,不惟济南与山东的士人,外省的诗人、学者亦纷纷前来藏书楼读书借阅。如江苏长洲名士、经学家宋翔凤(字于庭)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来济借阅图书。其《历下留别八首》之五《历城周东木刺史震甲》诗云:“绿竹夹清水,名园访近郊。难忘明瑟境,思借海棠巢。生意看庭树,天涯若系匏。可怜泉石畔,孤负载山肴。”“海棠巢”乃是文人读书楼或书斋的美称。“难忘明瑟境,思借海棠巢”,足见宋翔凤念念在心的是在美丽的周氏藉书园的借读时光。
其二,其后,周永年之孙周宗照主持朗园时,济南名士杨致祺有《过朗园赠周生》:“为访故人去,因成潇洒游。临池照寒碧,搴竹弄清幽。美酒从君设,奇书任我搜。坐来浑忘返,不待主人留。”这里的关键词是“美酒从君设,奇书任我搜”。由此看到,在周氏藏书楼存储的大量珍贵的图书、奇书,无偿地任凭文士们自由查阅、翻搜,如若是朋友或熟人,甚至有美酒相陪。
其三,藉书园在周永年曾孙周如城、周如璧主持的道咸之年,迎来它的全盛之期。其时在山东任泰安知县、济宁知州,后来官至福建巡抚的徐宗干(字树人),有《游周氏琅园》诗:
看到湖山吏亦仙,济南名士近名泉……曲径雨余黏屐齿,小窗风过动书签。瑯嬛手泽须珍重,继起文章望后贤。(《斯未信斋诗录》卷九)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周家书楼阅读图书的幸福感受,“小窗风过动书签”,好是诗意,好是养心啊!“瑯嬛手泽须珍重”,诗人直接说,这里分明是上帝藏书的地方(琅嬛)呀,这书上,留有最可崇敬的先辈周永年的手迹,可千万要珍惜啊!
藉书园一直延续至同治年间而不衰,济南同光间诗人杨丕度,其《偕唐子翰、王梦周、李梅生宴周氏琅园》诗有句:“土沃培花胜,竹深留客宜。图书收蓄富,把卷任翻披。”
藉书园于乾隆末年正式建成,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而世守藉书园的周永年家族,从周永年,到儿子、到孙子、到曾孙,亦整整经历了四代,共88年。如果从初次创办藉书园的乾隆三十四年算起,则有108年的历史,距今251年。如果自创建成功之日算起,也有230年的历史。
藉书园于光绪三年由山东济东泰武道李宗岱购去,改建为汉石院。光绪三十四年,济南名士王钟霖在《国朝历下诗钞序》中为之发出悲凉的喟叹:“黄叶、朗园,泉流不返”。D 成功创办藉书园的价值、意义与启发,济南“天下书城”当之无愧
侯林、侯环强调指出,我们应该记住这个日子,在距今230年前,在中国,在济南,人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最早公共图书馆。藉书园的成功,意义深远。它说明,其一,济南不仅是天下泉城,还是天下书城。早在秦代,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济南的经学大师伏胜,为救斯文于不坠,冒着生命危险将儒家经典《尚书》秘密藏在济南的墙壁中。这与周永年办藉书园一样,都是奋不顾身、以利天下的伟大壮举。今日数字时代,济南仍荣膺十大读书城市之一,绝非偶然。其二,济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应该深入发掘。其三,所谓“书呆子不能办大事”乃是伪命题,应该是“书呆子最能办大事”。
1.《天下书城 济南文化学者侯林、侯环著文坐实先贤周永年成功创办藉书园之伟业 中国第一家公共图书馆230年前在济诞生 藉书园藏书楼嘉惠士林近百年之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天下书城 济南文化学者侯林、侯环著文坐实先贤周永年成功创办藉书园之伟业 中国第一家公共图书馆230年前在济诞生 藉书园藏书楼嘉惠士林近百年之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55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