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贞在清扫狗舍 新时报记者丁国彬 摄
去年夏天,流浪狗基地从仲宫波罗峪搬到唐王老北村,61岁的董淑贞和志愿者也带着两三百只流浪狗,奔波140多里地找到了第三个安身所。短短半年多时间,因拆迁村庄及建筑工地较多,董淑贞义务收养的流浪狗数量也翻了一倍,增至700多只,随之而来的每天高额开支让这个公益基地难以为继……
11日下午3点,阴沉的天空落下雨点,唐王老北村东南,大铁门和砖墙圈起来的院落占地3000多平方米,里面搭着几个大棚,不时传来阵阵犬吠。年过六旬的董淑贞风风火火跑进来,将两个半袋的玉米面利落拖进屋里。董淑贞说,院子里共收养了700多只流浪狗,其中有100多只有残疾病征。剩余流浪狗分成若干犬舍,有序将其放养在里面。担心流浪狗受冻,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搭建了棚子,并在屋子里通上炉子。董淑贞每天需要喂食,清理狗的排泄物及冲刷地面,“有时候到凌晨两点才睡觉。”
“这是我们搬的第三个基地了。”董淑贞从四五年前自己建设公益性基地义务收养流浪狗,第一个流浪狗基地在中井村附近,后来又搬到了仲宫波罗峪。直至去年夏天,因基地所在位置拆迁,她和其他志愿者带着流浪狗奔波了140多里地,才找到了唐王老北村这处民房,并对其改造。
搬到唐王老北村后,流浪狗基地面积相比之前两个都大了许多,也能容纳更多的流浪狗。仅仅半年多时间,这个公益性基地就收到了300多只流浪狗,数量增至700多只,“相比之前整整翻了一倍。”董淑贞说,这些流浪狗大多数来自拆迁村及建筑工地,被主人所遗弃。
“当时就是希望能给流浪狗一个安稳的家,它们不用在大街上流浪受虐待甚至伤害周围居民。”董淑贞收养流浪狗已有14个年头,对待流浪狗如同照顾孩子一般仔细。
董淑贞和志愿者租下的该处流浪狗基地,每年租金2.3万元。“算上改造费,这次搬家总共花了一二十万元。我们有一个微信群,里面有300多个志愿者。多年来,能够义务收养流浪狗并将基地支撑下来,也多亏大家及朋友圈的好心人凑钱。多的市民能凑上千元,少的也有几十元。”董淑贞说,他们相关花费也会定期公布。
700多只流浪狗并非一个小数目。董淑贞每天需要喂食150斤玉米面、120斤面条及几十斤鸡骨架。“总共喂两顿饭,这已经是最节省的了。一天算下来还是需要花费五六百元,一个月就得一万五千元以上。”
院子里一处货架上,堆着十几个空的狗粮袋子。“它们已经吃不起狗粮了,所以只能用些粗粮代替。”目前,基地里仅剩下两天的狗粮。董淑贞说,这些狗粮也都是志愿者每隔一段时间凑钱买来的,可流浪狗越来越多,他们已经难以维继开支,面临着断粮的尴尬处境。她也希望有热心市民能来领养流浪狗减轻基地负担。
(新时报记者丁国彬 实习生闫佳琪 于立潮)
1.《董淑贞 700余只流浪狗的“断粮”危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董淑贞 700余只流浪狗的“断粮”危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57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