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8日,湖南初中生唐予心因吞噬秋水仙碱片过量,没能及时抢救,一同和她吞服药物的还有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因为服用剂量不足以致命而活了下来。

秋水仙碱片,是一种用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预防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的药物。

百度百科上这样介绍:本品是细胞有丝分裂毒素,毒性大,成人常用量为每1~2小时服0.5~1mg(1~2片),24小时内不宜超过6mg(12片)。

而他们三个人吞服的剂量是:160片、60片和70片。

触发这件事情的直接原因是唐予心考试退步,老师跟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获知情况后又唐予心进行了交谈。

三天后就发生了悲剧。

在去世前四个小时,唐予心对自己父亲说:我有信心,我一定活过来。

但是她的求生欲望没有能抵得过毒素的侵袭。

对于一个逝去的生命,任何的语言都显得很无力。因为说再多,都无法挽回一个生命的再来一次。

我们甚至都没有权利去苛责一个孩子为什么不坚强,为什么不珍惜生命。

我们无法理解类似于唐予心这样的孩子在做出选择的一刹那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困难。

但是,我们似乎能感受到,在那一刻的绝望的强烈:觉得怎么都迈不过去了这道坎,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得到解决。

也许,这道坎对于其他人,尤其是对于成人而言,会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我无意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因为非我专业,同时,专业略显冷漠。

只是,有些事,今天我们不说,也不做,可能明天就来不及了。

这个世界有多残酷?

恐怕我们都没有这些孩子们理解的深刻。

这种残酷,绝对不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柴米油盐的。

就像下图这个博士所表达的:不是我想死,只是,我觉得,这个世界没有我留恋的东西了。

浙江大学博士生侯某某跳江自杀前留下的遗书。

我们经常能听见父母对子女说:

“我们逼你学习,是为你好。”

“你除了读好书,还有什么事情需要你操心?”

“你连学习都搞不好,你还能搞好什么?”等等。

我们总觉得,学习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8年4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215例死亡及未遂案例自杀原因可归纳为“家庭矛盾、学业压力、师生矛盾、心理问题、情感纠纷、校园欺凌”等六类,但考虑间接作用的话,学业压力才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

所以,你看,其实,孩子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这种复杂不是在于成人世界的勾心斗角,而是一种孩子独特的视角,他们不参与大人对这个世界“分蛋糕”式的游戏,他们更关注自己。

可能今天你要求他去剪短头发,他都会觉得,这是对他的一种极度挑战,会给他造成很大的困扰,甚至走上绝境。

可能你觉得今天只是随口夸了一下隔壁的小孩,他就觉得,你不爱他了。这个世界没有了任何颜色。

所以,我们要告诉我们的孩子们:对未来要抱有期望,对现在多一点承受能力。

有一个分析说:西方国家自杀率高的是成人,而中国自杀率高的是青少年。原因是什么?

因为竞争。在国内,我们的学生所遇到的竞争有多大,别的不说,只拿一个班级规模来比较,你就知道,中国的青少年到底在怎样的一个环境里面了。

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也不要去害怕不改变。

因为,这个世界终究是残酷的。这种残酷,需要你当下付出巨大的努力才有可能跨越。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贴现率。它是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来自百度百科。

简单来说,就是用今天的超支获取将来的红利。

举个例子。你今天有了一碗可以磨豆浆的豆子,准备磨成豆浆,但是有人告诉你,如果把这些豆子种下去,你可能收获很多的豆浆。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会选择更换,这就叫价值变现。因为他对未来有着期待,所以,当今天失去了一碗豆浆的时候,他是用了一种对未来的期许而弥补了今天的失去。

但是有人会选择不去更换,因为他看不到他以后可能会有无数的豆浆,而只抓住现在拥有豆浆的时刻。

所以,有人会说,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会先到。不敢对明天有所期待。

马云说:梦想还是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无意回到老路,说让孩子们多珍惜生命,关爱自己,而是想告诉我们的家长们:我们错在了那里?当他们不符合我们的期待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进行急转弯式的解救,但是事后又会进行必要的补偿。

在心理学上来讲,感情的亲疏会影响对事物的判断,家人,因为感情程度很高,所以,孩子对父母的期望值会更高,而在这种期望值之下所获得的认同感的低下,是几乎无法用别的让是来弥补的。

所以,我们需要斟酌我们的处理方式。网上有一个福原爱的成长视频,她的妈妈就是她的助理教练,当福原爱在小的时候比赛打球输了,他妈妈会告诉她哪里打的不好,如果努力训练就不会这样,但是同时也会告诉她,这一场输了不重要。

所以我们需要有告诉孩子这个世界的现实,同时,也要积极的告诉他如何能更好的进行贴现率的转化。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我们的评价标准很多时候是错的。

之所以会和孩子发生冲突,就是因为标准不一致。我们都知道标准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在很多事情上,提出多重标准,但是唯独在对孩子身上,使用的是一个固定的标准。

对一个孩子的评价,需要根据时间、空间和时间内容来判断。

可能有孩子在这节课上来了一个新老师,突然就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但是最后这个科目的成绩依然不怎么理想。我们不能否认,这个孩子在这节课很努力。

有孩子在体育课上万众瞩目,但是一回到课堂就会变成路人甲和路人乙。

我没有说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不必苛责,因为我知道,这种说法很多人不接受,因为谁都不会承认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

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如果你知道评价的标准是在不断的变化,你可能就不会对孩子当前的状态如此的暴跳如雷。

比如说,有一个学生学习吊儿郎当,父母都已经准备放弃了,但是到了高三,有如神助,就像是换了一个人,成绩突飞猛进。原因很简单,他突然觉得,他不想玩了。

其实,他很感激在他吊儿郎当的那两年,父母对他的一种无为。

在和他父母的接触过程中,我们发现,他的父母总能找到他儿子的闪光点。

我问过他,有没有把这些告诉他的儿子,他们说没有,因为这些闪光点很容易让儿子觉得他们是为了让他回头而找的虚伪。

但是他们从来都觉得,孩子的成长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因素,我们需要冷静判断孩子在某一个阶段的变化,不着急扼杀,慢慢等待。

而且,我们也又发现,在学生群体中,容易走上极端的群体中,那些学习较好的孩子,反而会比较多一些。

什么原因呢?

哲学教授吴飞说“中国的自杀者往往并不是游离于社会常态之外的人,而恰恰是对某些社会规范和道德过于认真的人”

这个并不难理解,因为优秀的学生更在意外部世界对他的评价,而往往一个评价可能会让他们觉得,世界的坍塌。

在一期《最强大脑》里,中国孩子李云龙在败于外国孩子之后,一个劲的在那里重复:我记对了,只是摆错了。这个场景,让很多人唏嘘,有人说中国孩子输不起。

是的,输不起 ,因为他们都是优秀的群体。优秀的人对于规则和道德评价更看重。那么我们一方面要保持他们优秀,同时,也要给与他们一定的抗压性。胜利的渴望是建立在艰苦卓绝的过程中,而不是一个有一个胜利之上。所以,对于优秀的孩子,尤其是要学会放手。

总的来说,作为父母,对待我们的孩子的教育,从层出不穷的自杀事例中我们要:

一、告诉我们的孩子,这个世界的现实性与残酷性,人生总有起起落落,眼前的都不算什么。后面会有很多的挫折和失败在等着你。

二、给我们的孩子对未来一个期待,尤其是学会价值变现,因为你还年轻。挫折和失败都比不上活下去,因为只有活下去,你才能知道,今天你失去点的那一点点,未来会加倍的偿还给你。在人生的低谷,我们要能够想象我们人生的高峰。

三、告诉我们的孩子们,你之所痛苦,正是在于你的优秀。没心没肺的人从来不懂什么叫压力。所以,你要享受你的痛苦,而且要很漂亮的解决它。

父母,其实是最没有门槛的一种职业,但是,这种职业绝对不是简单的生老病死的照顾,还应该有成长的不断呵护,所以有些事情,我们现在不做,可能明天就来不及了。

1.《中学生自杀事件 湖南初中生自杀事件——有些事我们今天不做,明天可能就来不及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学生自杀事件 湖南初中生自杀事件——有些事我们今天不做,明天可能就来不及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5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