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讲到了明朝的朝服、赐服、士庶妻冠服、儒生衣冠,本期是最后一期啦!有读者说图片太多了,小编也心疼你们的流量。可是明朝衣冠制度井然有序,各种官职种类繁多,若真要细细讲起来,又岂是几期推文可以讲完呢?完全可以出一本书了。小编尽量帮大家用浅显的图片,完成大明衣冠一览。
◆◆九 ◆◆
举人、监生巾服(接上一期末尾)。
青袍▼:
(戴大帽或儒巾,穿青色圆领袍,束蓝丝绦,明代画像中可以看到这种装束的举人监生形象,如比较常见的唐伯虎画像(唐寅曾中解元)。)
士庶巾服
大帽▼:
(戴大帽、穿香色云纹道袍。)
◆◆十 ◆◆
礼乐冠服
提调女乐▼:
(戴唐巾,穿大红罗宝相花圆领。)
太常寺文舞生▼:
(戴金蝉冠,穿红绢团领,黑角带,持翟和龠。)
府州县学舞生▼:
(戴儒巾,穿襕衫,蓝丝绦,持翟和龠。)
◆◆十一 ◆◆
军装
罩甲,明代皇帝狩猎骑射时所着。
冠:鞑帽,应为继承元代蒙古特色,以皮缝制,帽沿缘毛皮出锋。
衣:外穿方领对襟无袖罩甲,织金,龙纹,用纽子,内穿曳撒。
靴:皮质,白色。
校尉冠服▼:
和朝鲜服饰的对比▼:
◆◆十二 ◆◆
婚礼,作为华夏文化精粹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衣冠和礼仪也是有各种讲究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婚礼衣冠。
官员婚礼
新郎▼:
(乌纱帽、簪花、大红圆领(吉服)、缀本等补子、披红、本等革带、皂靴。)
新娘▼:
(翟冠(珠翟数从品级)、大红通袖麒麟袍、本等革带、官绿裙。头上还需要戴盖头。)
生员、举人婚礼
新郎▼:
(儒巾、簪花,青圆领,披红,丝绦,皂靴。生员也可以穿襕衫。)
新娘▼:
(狄髻、全套头面、金凤(翟)簪、挑牌、大红通袖袍。头上还需要戴盖头。)
士庶婚礼
新郎▼:
(方巾(或罗帽)、簪花,道袍,披红,皂靴(或镶鞋)。)
新娘▼:
(销金盖头,盖头下面有狄髻、头面等,大红通袖袍、团花霞帔。)
傧相▼:
(老人巾、簪花,青圆领袍,披红,丝绦,皂靴。)
◆◆十三 ◆◆
明代祭服图考(附朝鲜祭服)
祭服的使用者、使用场所《大明会典》记载很明确:凡上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因此祭服是文武大臣陪从天子举行国家高等祭祀时的着装,是最隆重的礼服之一。而今不论何祀,多用祭服,其使用者、使用场合都有待商榷。(对于祭祀所用服饰,会典另载:祭之日质明、主祭以下各具服。主祭者、先居官则唐帽束带。妇人曾受封者则花钗翟衣。士人未为官者、则幅巾深衣。庶人则巾衫结绦。妇人则大袄长裙、首饰如制。)
官员祭服,明代还有规定:品官家用祭服,三品以上去方心曲领(嘉靖之后祭服不再用方心曲领),四品以下并去佩绶。
祭服的形制祭服整体形制与朝服是一致的,因此关于祭服的大部分细节记载都在“朝服”条中。明代朝服、祭服见于会典的记载有两次定制,一次洪武二十六年,一次嘉靖八年,嘉靖年间对大礼服均作了较大的更订,形成了最后的定式,因此以嘉靖朝制度为最主要的标准。
祭服的组成梁冠: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四柱,香草五墒,前后用玉为蝉。侯冠、七梁。加笼巾貂蝉,立笔四折,四柱,香草四墒,前后用金为蝉。伯冠、七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二折,四柱,香草二墒,前后玳瑁为蝉,俱左插雉尾。驸马冠、与侯同,不用雉尾。一品冠、七梁。二品冠、六梁。三品冠、五梁。四品冠、四梁。五品冠、三梁。六品七品冠、二梁。八品九品冠、一梁。(祭服梁冠与朝服梁冠为同样制度,并未见有别制祭冠的记载。梁冠冠体为金黄色,承梁部分为黑色,系带垂缨为青色,打结虚悬于颌下。而朝鲜别制祭冠,用纯黑,与明朝不同。)
衣裳:上衣,用青罗,皂缘。长与朝服同(其长过腰指寸七寸,毋掩下裳)。下裳,用赤罗,皂缘。制与朝服同(下裳七幅,前三后四,每幅三襞积,赤罗,青缘)。中单,白纱为之,青缘。(洪武二十六年定方心曲领,嘉靖八年去方心曲领,只有朝鲜一直使用。)
蔽膝:赤罗。(今常用皂缘,考其谬误之出,一是误以朝鲜之皂缘裳为蔽膝,二是网络版《大明会典》标点误为:“赤罗裳、皂缘赤罗蔽膝。”而制作者未辨,导致此谬误传播甚广,至今犹然。)
大带:表裏俱素,惟两耳及下垂缘以绿色,又用青组约之。(从容像与出土实物上看,后来大带已不用耳。)
革带:青鞓(外裱)。公侯驸马伯一品玉。二品犀。三品四品金。五品银鈒花。六品七品银。八品九品乌角。(嘉靖年记载蔽膝、大绶、佩玉都是系于革带上,因此革带之后无带版。但考虑明代革带一律虚束,这种悬系法非常不利于活动,且容像上也没见到此类形制,因此估计现实中这种系法并不普遍,另还有一种可能,即革带实束,则悬系无妨碍,这种可能性亦待考。)
佩玉:一如诗传之制。去双滴及二珩。其三品以上用玉。四品以下用药玉。(佩玉外亦有用纱袋,多为绛色。)
笏:公侯驸马伯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用象牙,六品七品八品九品用槐木,涂以白色。无论质地如何,笏都有一定曲度。
袜履:会典记载为白袜、黑履,但参考容像,除明初杨洪画像符合外,后来一律用云头履,赤地绿缘。
大绶:嘉靖时期定大绶各照品级花样织造,绶环不织于大绶,以小绶编结悬挂。一品、绶用绿黄赤紫四色丝、织成云鹤四色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玉。二品、绶用锦鸡,绶环用犀。余同一品。三品、绶用黄绿赤紫四色丝、织成云孔雀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金。四品、绶用云雁,余同三品。五品、绶用黄绿赤紫四色丝、织成白鹇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银镀金。六品七品、绶用黄绿赤三色丝、织成鹭鸶鸂鶒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银。八品九品、绶用黄绿二色丝、织成黄鹂鹌鹑练鹊花锦、下结青丝网。绶环二、用铜。杂职未入流品人员照九品官。(小绶,所指为两样,一是衮冕中与大绶为同等质地织造,较大绶小,用以挂玉佩。一是大绶上编结以挂绶环的织物带,用色各不同。朝服、祭服无写到小绶,但按会典插图、文臣石像及文字描写,可知大绶之上都有用到,其用色待考。)
朝鲜(末期)祭服朝鲜祭服早期与明代相同,自明亡之后,逐渐修改演变,形成朝鲜自己的特色,在李朝后期定型,现在韩国诸多祭祀表演都沿用李朝末期祭服,因此可见到的形象资料非常多,对国内祭服复原影响极大。
祭冠:朝鲜把朝服梁冠和祭服祭冠分开,形制基本一样,只是祭冠全用黑色,系带垂缨也用黑色,且不垂系与颌下,而是盘绕簪上,垂于耳畔。李朝末年金荣善上高宗疏中提到:“朝冠、祭冠,原来同制,而今也则分用焉。”可知是朝鲜后期的自创,与明代是不同的。而今国内制作祭服梁冠都完全效法朝鲜祭冠,十分不妥。
衣裳:上衣,早期同明朝,青衣皂缘,而后期衣服如深灰色,缘边还是黑色,看上去似一色,因此衣缘处都加白线,此白线也是朝鲜自创,但对国内现今祭服制作影响极大,至今不改。朝鲜上衣左右开衩至腋下,缘边也延伸至腋下。两袖不敞,下部缝合。且衣长、袖长奇短,与明制相去甚远。
下裳,赤罗裳,皂缘,但依然延续明初制度,前后分片,不相连属,缘边也用白线。朝鲜裳也是奇短奇窄,以致很长时间被人误认为蔽膝。方心曲领,朝鲜一直沿用方心曲领至今,明代于嘉靖八年废。朝鲜方心曲领如其圆领一样用纽扣固定。中单,白纱,青缘,左右开衩较低,后身亦开衩,同样非常短窄(朝鲜祭服、朝服、中单甚至衮服全用白护领,而明代此类礼服一律不用。)
蔽膝:赤罗,变形严重,成为小小一片红布,缝缀在左胸。
大带:形制与明同,亦不用两耳,但上下全用赤缘,不用青组,且缩短太多,以致下垂部分只到两腋,而上部束带部分自腋下开衩束于上衣之内,较之明制变化极大。但也曾影响国内祭服制作,导致大带也垂在身体两侧。革带:外形变成四方形,两挞尾逐渐退化。
佩玉:非常短小,纱袋都用青色。笏:没有曲度,完全平直且短小。
袜履:如明制,白袜、黑履。
大绶:绶环直接织在大绶上部,下部织以飞禽纹样,纹饰较多。朝鲜大绶直接与大带缝在一起。
明代祭服与朝鲜末期祭服对比两者差异还是极大的,以朝鲜末期祭服为蓝本复原中国祭服不能照搬一切细节,否则会出现大量错误,且造成骨牌效应,影响极大,不可不慎。
诸位,大明衣冠与朝鲜服饰就如同父与子的关系,你不能说子是父,同样的,也不能说父是子。儿子虽然继承了父亲的基因,但儿子与父亲不可能长的一样。所以,朝鲜服饰仅供参考,千万不能说朝鲜服饰与大明衣冠一样。
以上整理自汉服吧,有删改。<已完结>
大明衣冠的介绍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由于文章是根据汉服吧帖子整理,整理顺序和完整性都不如专业书籍,敬请谅解。如有错误,还望指正。
附上前两期链接:
明朝古装剧中的错误,还原真实的大明衣冠(一)
明朝古装剧中的错误,还原真实的大明衣冠(二)
-下拉屏幕参与讨论-
欢迎戳阅读原文领取汉服荟APP查看更多。
1.《明朝古装剧中的错误,还原真实的大明衣冠(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明朝古装剧中的错误,还原真实的大明衣冠(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