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转载联系。​

连日来,从最早于3月17日发表“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英语都是一件废物技能”的言论,到这两天慢慢修正为“没有反对学英语,只是反对全民苦学英语”、“先学好汉语,再学好英语”,花千芳似乎已经开始在自我解套。

梳理花千芳近段时间来的观点不难发现,他在英语教育方面有很多情绪性、极端性的发言,这也是他在舆论场上没有获得更多支持者的重要原因。

似乎在他看来,我们中国人只需要一小撮人去学习英语就好了,而这一撮人被他称之为“精英”,他们的目光之短浅、非要把全民都绑上苦学英语的战车。他认为这实在是劳民伤财,有必要像刹住全民学奥数的战车一样,也遏制住全民苦学英语的风气。

何谓“全民”,这个概念如何理解,他没有详细介绍。如果知识被禁锢在他口中所谓的、一小撮的“精英”群体之中,其他人怎么办呢,他也没有提供具体的办法。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政府以公权力介入,组织一支足够优秀的翻译团队,把国外的知识翻译过来并进行传播就天下无事了。

花千芳3月17日微博

花千芳3月17日微博(目前已删除)

花千芳3月19日微博

花千芳3月21日微博

在花千芳的历史微博中查询,发现他厌恶英语由来已久。

2014年,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他就有发言,互联网时代又回归到了拼人口基数的竞争轨道上,流量为王,中国人口14亿,使用统一的语言,国家和各行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完全可以凭借这一优势碾压任一国家,即使是英语系国家联合起来也难以匹敌。

2016年,对于“英语四六级究竟有什么用”一问,花千芳认为目前在社会之中,有不少的地方都将英语设置为硬性条件,四六级由此成为了一个可供参考和直观看得见的标准,固然是轻松便捷了,但也让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为了诸多高校的一个创收项目,实在可笑。

我们不禁想要问,花千芳何以如此厌恶英语。

有网友指出,花千芳的生平不用特意深挖,都可以看得到:初中毕业后休学,外出打工十年,之后返回家乡务农,养鸡、种地,从事网络写作,因缘巧合下出了名,成名作是《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本书籍的豆瓣评分仅有2.9分。

因为学历问题,包括他更早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些发言,在这一次的舆论风波中就不免被拿出来说事:

英语在教育中权重确实该下降,但是花千芳来说这话,真的让人不信服。

他不是因为学过了英语后感觉没用提出建议来的,他明明就是自己没怎么学过,也真的不想学啊。

实际上,花千芳不是没有吃过英语不好的亏:

2017年到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些旅程,因为想买打火机,兜兜转转找了前台、路人、走错店面后,终于是在一个小摊子上买到了打火机。整个过程之中,所倚仗的工具就是微信翻译。很难揣测,花千芳对于这样的一段经历,他再度回忆起来是会觉得无感,还是会有些许酸涩。

突然,想到一个笑话:两老农劳作后蹲坐在树下乘凉,开始交谈,畅聊住在宫中的皇帝他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一老农说,皇帝可能是使着金锄头在种地吧。另一老农也同意这样的猜测,还表示皇后娘娘的纺织机也该是金子做的。

今天下午,花千芳又双叒叕发微博了,随后就被一直关注舆论发展的网友解读为:花千芳厌恶英语的原因找到了。

花千芳在这则微博中谈到:

有一次,跟北大中文系的一个老教授聊天,老先生很喜欢我的文章,说:你要是再深造深造就好了。我说要不我到您那读研究生吧。他先是很高兴,然后苦着脸说不行,你不会英语学校收不了你啊。我一个码字的,码汉字的,作家也好写手也罢,我想学好写文章还得特么先考英语四六级,我觉得这也太荒唐了。

不少网友都认为,这是非常典型的“说人话遇到了听不懂人话的”案例,实力翻车,老教授本也只是客套几句,说些场面话,结果就被打蛇上棍,又想来想去终于找到了“你不会英语”彻底回绝。这样的经历对于花千芳而言,郁不郁闷?肯定郁闷!

但是耿耿于怀至今,并且没有想过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也的确是非常传统的思维罢了,无关对错。

大家觉得呢?

花千芳厌恶英语的原因,的确是他曾经有过因为不会英语而碰壁的经历吗?又怎么理解北大教授跟他交谈的一席话呢?

(完)

1.《厌恶的英文 花千芳厌恶英语的原因找到了?又怎么理解北大教授的这席话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厌恶的英文 花千芳厌恶英语的原因找到了?又怎么理解北大教授的这席话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