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州路614弄口,有着上海最后一家正在营业的传呼电话亭。
1993年,沈玉琇和几位同伴承包了这间电话亭,1996年,丈夫临终前说,希望她能把电话亭守下去。如今,78岁的沈玉琇值守这里已有27年。
尽管现在打电话的人不多,沈玉琇却不曾怠慢,每天空下来就会用酒精擦拭三台公用电话。她知道,现在还要打公用电话的人,往往都是需要帮助的人,碰到没带钱的人想打电话,她也很乐意帮忙。沈玉琇说,守着电话亭,能让她消磨时间、排遣孤独,只要身体健康,她就会一直守下去,守住属于一个时代的回音。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他92岁,她93岁 世间最美的爱情不过如此
他92岁,她93岁。从青丝到白头,他们已经相伴、相守、相依近80载。11月29日,记者走进泗洪县颖都家园小区陈新老人的家中,感受这对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爱情故事。
悉心守护 寸步不离
因为各种疾病缠身,许珍老人身体每况愈下,生活不能自理,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却又奇迹般好转。如今在家中静养,儿子、女儿轮流照顾父母,而陈新每天寸步不离妻子的床头,变着花样演奏乐器,哄妻子开心。
“老伴,醒醒,我给你拉个曲子。”每天午休后的陈新总要去拉一拉妻子的手,喊上一声。之后让女儿拿来二胡和电子琴,在妻子床边演奏起来。弹一曲《东方红》,再唱一首《歌唱祖国》歌,成了陈新每天最开心的时刻,这也让躺在床上的妻子不由地笑了起来。
“电子琴、二胡、笛子、口琴,我父亲都会。他们老两口感情一直很好,从来没吵过架,从没红过脸。”二儿子陈静告诉记者,前些年父母身体还不错,可近两年母亲前前后后被抢救了14次,每一次抢救,家人都劝父亲回家等消息,可父亲几乎寸步不离,只有听到母亲安好的消息,才能放心。
在陈新老人的卧室床头,摆放着老夫妻俩的合照,照片中,他们坐在一起,微笑的画面温馨动人。由于年纪大了,老人有很多事情都已经记不太清,但是唯独和老伴相处的点滴小事,他都记忆深刻。
“结婚前,我和她都没见过面,我们是父母一手操办的婚姻,就记得母亲时常说,一定要对人家好。”陈新回忆说,妻子是个命苦的人,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1942年,他俩结婚,当时陈新14岁。妻子任劳任怨操持家务,既要照顾老的,又要看护好小的,这些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活一天就要快乐一天
陈新的6个子女中,小女儿陈海瑛平时照顾父母的时间最长,她见证着父母无言的守候。陈海瑛告诉记者,她的母亲身体好一些时,父亲经常推着轮椅带母亲出门转转。回到家里,母亲就为父亲捶背。住院时父亲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喂水、按摩、唱歌等这样的平常事,让一些病友羡慕不已。
陈新是一名抗战老兵,也是一名老党员,曾先后担任泗洪多个乡镇的粮管所所长。抗战时期,他想方设法为部队筹款、筹粮;解放战争时期,夜里行军,他目睹了80多名战友在成子湖一夜之间被冻死。1983年,他在泗洪县纪委审查科任职,直到1985年离休。陈新说:“我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能过上今天的美好生活,已经很知足了。”
坐在妻子的身边,陈新会时不时地拉起老伴的手,抚摸她的脸庞,偶尔起身亲吻一下老伴的额头,看着老伴有回应,反拉着他的手,陈新会高兴地哈哈大笑。
“年轻时,我经常在外地工作,有时一年也不回家,家里全靠她照顾。晚年时,我要对她好,才对得起良心。”陈新说,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老伴活一天就要快乐一天。
年华老去,儿孙成群,陈新和老伴许珍,虽然过着平淡生活,却用一生演绎白首不相离的爱情故事。
1.《上海78岁奶奶与亡夫约定守电话亭27年 能排遣孤独 守住时代的回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海78岁奶奶与亡夫约定守电话亭27年 能排遣孤独 守住时代的回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526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