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风清杨摄影:风清杨唐代“赤亭”遗址位于新疆鄯善县七克台镇。在新疆鄯善工作了二十多年,居然没有听说过近在咫尺的唐代遗址。朋友来新疆旅游,偶然说起我才知道,对于爱好游览历史古迹的我来说,这样的历史遗迹肯定是不会错过的。
于是,找了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同事一起开车直奔传说中的“赤亭”遗址。“赤亭”离我工作上班的地方也就十几公里的路程。上312国道,在七克台镇的尽头下公路走小路,穿过一片农田土路,一马平川的戈壁滩上隐约约就能看见很突兀的红色小山丘上的赤亭遗址。赤亭位于七克台镇南湖村南面的东西向小山上,所在地北、东、南三面山势陡峭,地形险要,“赤亭”地理位置独特,扼旧时东西交通要冲,系军事要塞,建于唐代。因山体赤红,故名“赤亭”,是唐代赤亭镇、赤亭守捉、赤亭烽之所在。此遗址占地面积约30亩,长100米,宽100米,高20米,系土石结构,现轮廓俱在,细部虽然已毁,但大概还能看出赤亭里面的水井、兵营、箭楼等遗址,根据赤亭遗留的残垣断壁,可以想象,鼎盛时期的赤亭一定雄伟壮观。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曾到此地,留下如:“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等佳句。
远处红土坡上的隐隐约约看见的赤亭遗址,可以想象当年赤亭的雄伟和壮观。
秦始皇统一六国修筑长城,汉武帝开疆辟土打通西域,大唐盛世万国来贺,这些堡、亭、燧其实都是万里长城防御体系的一种延续。西出嘉峪关,一路至新疆的千里戈壁上仍然耸立着许多不同年代的烽火台和亭、堡等,也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重要组成的一部分。站在遗址的最高点向下眺望,阵阵寒风拂过脸庞,茫茫的戈壁视野开阔,四周的一切尽收眼底。屹立在红色山丘上的赤亭遗址在寒冬残雪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沧桑。漫步在“赤亭”周围,不由得对这些经过了岁月侵蚀仍然还存在的残垣断壁肃然起敬,遥想起唐代艰苦戍边的将士们,多了一份由衷的敬佩。
赤亭最高处中间的一口水井。
赤亭高处残存的墙,上面布满了箭孔。
赤亭遗址现场如今有铁丝围栏保护,周围还有战国时期的古墓群。
古代的诗人们也用浪漫主义情怀来反映戍边将士们的生活,如: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火山六月应更热, 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 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 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祗向马上取, 真是英雄一丈夫。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赤亭”见证着时代的变迁,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属于它的荣光岁月。至今,我去赤亭遣址己经五、六次了,经过了赤亭的春夏秋冬,但每一次去的感受都不一样,拍下了大量的照片。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历经了千年的“赤亭”烽燧就会被岁月侵蚀,成为了我们记忆中的传说。
特别声明:本文系美篇簽約作者原创作品,转载必须带有原创作者“风清扬”的名称,转载没有授权不能在任何平台发表,否则将被视为侵权行为。
歪读《水浒》:不作就不会死(原创)新疆彩玉欣賞大话《西游》(19):猪八戒的职称我镜头下的喵星人金秋胡杨
大漠古韵
1.《火山六月应更热 “赤亭”感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火山六月应更热 “赤亭”感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601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