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教育公平协同创新中心杰出教授
我是一名政治学者,能参加“中国教育家30人论坛”感到特别荣幸。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教育公平,这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价值。为什么是永恒的价值?因为实现起来特别困难,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的公平。比如今天安排我先发言。这里的很多教育专家可能会觉得不公平。一个搞政治学的人怎么能先开口?我也感到不安,但我非常感谢主办方的好意。
我想从我去年编的一本书开始,国家底线。我请了政治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来谈公平正义,谈依法治国。这本书出版后,不到三个月就重印了八次。我特别高兴,不是因为这本书发行量大,而是因为我在这本书的前言里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做人要有底线,治国要有底线”。底线有两条,一条是道德底线,一条是法律底线。治国也是如此,一个是道德底线,一个是法律底线。道德的底线是公平正义。今天,我想从宏观的角度谈谈公平正义的几个问题。
首先说一下我们在公平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十八大确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平等”和“正义”,但我们面临着许多必须在公平正义中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主要表现在:收入分配不平等,家庭财产不平等;三个新的差异开始形成,除了居民收入差异外,还包括城乡差异和东西部差异;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不平等,如教育、就业、参与、环境、健康与安全、性别不平等,尤其是基本保障不平等,如最低工资、退休、医疗等。这些不公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没有公平正义就谈不上社会主义。严重的社会不公也会影响社会的长期稳定。政治学有一个公认的研究结果,就是当一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低于某个节点时,任何人都会不满意。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呢?首先是市场经济的自然逻辑。很多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认为市场经济的自然逻辑是不平等,所以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很多进步思想家都不喜欢市场经济。但是我们不能不遵循市场经济的自然逻辑。我们有个办法,就是国家规定。你有看不见的手,我有看得见的手。二是经济改革发展战略不平衡。“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我们非常成功的改革策略。但如果长期不及时调整,就会产生社会不平等的负面后果。第三,社会公共政策存在一些失误,比如至今没有开征遗产税。第四是一些特权和腐败的负面后果,最后是传统文化的一些负面因素,比如一些性别歧视和职业歧视。
多年来,党和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把公平平等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公平正义;二是调整发展战略,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公平优先”转变;第三,出台了许多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对公平的考虑从最初的分配增加到再分配;第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中央政府更倾向于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最后,进行社会和政治体制改革,如户籍改革,废除只考核GDp,人大代表选举改革,教育改革,遏制腐败和特权等
但在公平正义方面,我们仍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接下来该怎么办?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更加注重公平正义,进一步认识社会不公的危害,把公平正义放在道德的首位;第二,进一步调整税收政策,使其更有利于低收入群体;第三,改革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幅度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水平;第四,改革移民、教育、医疗、就业和住房政策,使其更有利于社会平等。第五,深化改革,消除制度不公平,着力促进收入公平、教育公平和司法公平。这些是社会平等和公平的基础。收入公平是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司法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能力基础,赋予每个人创造公平权利的能力。
最后,我的结论是:既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就应该更加重视公平正义,把公平正义放在改革的首位,把是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评价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准。
1.《俞可平 俞可平: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俞可平 俞可平:更加注重公平正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616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