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值得刷屏的巨星,14亿中国人都应该对他们说声谢谢
转载自 超级数学建模
过去这一年,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应该是为中国,乃至世界付出一生的中国科学家们。
今天,超模君就带大伙缅怀一下这些中国最璀璨的巨星。
1邓 起 东
2018年11月6日,邓起东先生逝世,享年81岁。
多少人对地震不寒而栗,而他却对地震研究着迷不已,甚至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地震研究,就是为了“汶川悲剧”不再重演。
他就是中国地震地质与构造地质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邓起东,邓起东老先生对华北、山西、天山阿尔泰山和青藏高原等不同地区的活动构造和大地震区地震构造、走滑、挤压和拉张等不同类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成机制等都有深入的研究。
邓起东老先生还曾经亲手绘制了一份大比例尺活动断裂地质图,美国地震和地质学家耶茨在看到图纸后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份活动断裂详尽地质图,你们中国独一份,连我们美国都没有。
2陈 创 天
2018年10月31日,陈创天先生逝世,享年82岁。
中国材料学家陈创天院士,他让中国牌晶体誉享全球,让重要战略物资(KBBF晶体)的制作领先美国15年。
1977年,陈创天院士受命投身非线性光学材料探索,在当时世界上所有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都是由贝尔实验室那样的国际顶尖的科研单位,因此国内科研总会受限国外。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九年的钻研,中国发现了BBO晶体、LBO晶体,而且因其性能优异,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它们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牌晶体」,在完成产业化之后,其中LBO晶体的销量曾一度超过全球市场份额的 80 %。
在1990年,他还研制出了“战略物资”晶体(KBBF晶体),比美国早了整整15年,以至于美国科学家们气急败坏地谴责过我们:“中国把晶体藏了起来,这是一种不利于人类发展的自私行为”。如今这种晶体已经在超高分辨率光电子能谱仪、超导测量、光刻技术等前沿科研项目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闵 乃 本
2018年9月16日,闵乃本教授逝世,享年83岁。
他提出了「介电体超晶格」的概念,建立了「多重准位相匹配理论」等大量理论体系,世人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把国际编号为(19995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了「闵乃本星」,他就是中国晶体物理学家闵乃本教授。
上世纪50年代末,在晶体缺陷领域,中国可谓是一无所知,但因为他的存在,才及时弥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缺。60年代初,闵乃本教授便开始从事晶体的生长、缺陷和物性研究,经过20年的科研积累,于1982年亲手撰写了全世界第一本全面论述晶体生长的理论专著——《晶体生长的物理基础》(41万字)。
与此同时,闵乃本教授深知人才重要性,采用了「大师+团队」模式来进行科研工作,在探索晶体的同时,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和科技工作者。
4王 梦 恕
2018年09月20日,王梦恕先生逝世,享年80岁。
“说起手表会想到瑞士、说起电器会想到日本、说起电子会想到美国、说起高铁会想到中国”,这是中国著名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铁路发展的领导人王梦恕老先生生前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如今高铁俨然已成为了中国新的代名词,而王梦恕的足迹也已遍布华夏大地,从南到北,到处都有他参与规划、指导的中国铁路的建设。
5徐 家 富
2018年1月16日,徐家福教授逝世,享年94岁。
徐家富教授是中国计算机领域的奠基者之一,他研制了我国第一个ALGOL系统、系统程序设计语言XCY、多种规约语言,并参加制定了ALGOL,COBOL国家标准,并于2011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除了科研事业,徐家富教授对教育领域也影响非凡,1981年,担任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的徐老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位软件学博士。在徐家富教授深耕计算机科研和教育事业的60多年来,先后在计算机高级语言、新型程序设计与软件自动化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
6顾 方 舟
2019年1月2日,顾方舟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或许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你一定吃过他研制的“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一颗消灭了危害我国百万人民的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糖丸”。
而他就是“糖丸”的主要研制者——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顾方舟先生。
1958年,危害全国婴幼儿健康的“脊灰”病毒被成功地分离了出来,为了进一步研究,顾方舟和同事跑到云南山区亲手搭建了一片实验基地。在长达两年的“四无”条件(无资料、无运输、无外援、无物资)下,顾方舟等人硬是勒紧裤腰带疫苗给研制出来了。
慈祥的顾方舟先生为了让孩子们更愉快地接受“治疗”,便提出了把疫苗做成了“糖丸”的方案,让孩子们在战胜病魔的同时,还能享受糖果带来的“幸福感”。
7袁 承 业
2018年1月9日,袁承业先生逝世,享年94岁。
他是「两弹一星」重要功臣、「中国萃取剂化学之父」。袁承业先生一辈子都在为中国的核事业和工业发展奋斗着,直到90高龄,他依然在为我国的战略资源(锂的提取、回收和利用)殚精竭虑。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他从苏联学成归来后,就迅速地投身进入了药物研究事业中,后来因为“两弹一星”等国防任务的急切需求,他毅然从已取得良好进展的药物研究中改行,组建并领导了核燃料萃取剂研究组,最后成功研制了P-204、N-235和P-350等萃取剂,为中国原子能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完成国防科研任务后,袁承业先生再次领团队成功研制了一系列新型实用的萃取剂,要知道这些萃取剂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萃取剂工业的全部。
8程 开 甲
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院士逝世,享年101岁。
程开甲院士作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作为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成员,他不仅仅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名光荣的军人,因此程开甲院士也被称为「中国核司令」。
上个世纪60年代,程开甲作为技术指导,成功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紧接着又设计、主持了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和国防高新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虽然他的名字曾在学术界消失20余年,但只要他的名字一出现,美国和前苏联都会为之颤栗。
9于 敏
2019年1月16日,于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中国物理学家张宗遂先生曾这样评价过他的一个学生:“我从未见过物理像他这么好的人”,这位“学生”就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先生。
新中国成立两年后,为了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于敏等人提出的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后来因为钱三强先生的一句“中国的氢弹理论研究需要你”,从那刻开始,他便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科研生涯。
1967年6月17日,在于敏先生的组织和部署下,一朵蘑菇云在罗布泊沙漠腹地升腾而起,我国氢弹试验取得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而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
10王 焕 玉
2018年11月4日,王焕玉教授逝世,享年64岁。
他是中国航天航空事业的伟大功臣王焕玉教授,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在为祖国工作着。
王焕玉教授领导开展的“月球X射线荧光探测”属于国内的一项开创性科学工作,当时由于国际对中国的这项工作技术的封锁,而且国内缺乏参考资料,使得中国航天航空事业受到很大的阻碍。
为此,不服输的他在科研一线奋战了40年,打破了卫星探测器技术被垄断的局面,实现中国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零”的突破,从此,我们终于可以挺直腰板地说:咱们中国也能造出世界一流的探月卫星!
但是在2018年11月4日,“我今天身体不太舒服,恐怕没有办法把HXMT实验的成果全部报告完了”。王焕玉教授在合肥做学术报告时,说完这句话后便昏倒在报告台上,再也没有醒过来.....
网友截图
王焕玉教授最后的的遗言是「对不起」,其实,对这些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科学家们,我们,更欠他们一句「对不起」。
1.《华人最伟大十大巨星 10位值得刷屏的巨星,14亿中国人都应该对他们说声谢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华人最伟大十大巨星 10位值得刷屏的巨星,14亿中国人都应该对他们说声谢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6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