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2”的声势远远盖过了粽子节。
熟人问候的不是“端午快乐”而是“62快乐”。很多人还把头像换成了《我们是62》的漫画。
甚至有网友嘲讽“6月2日定为杭州市民日”,因为这是杭州人的特殊节日。
他的理由是,“人,只要是人,就会犯两个错误。只是有人执着于“二”,有人嘲笑“二”。其实人生只要有“一”,就会有“二”。所以让‘两个’来得更猛烈些吧!”
一个“62”,让杭州话闻名全国。
这个与杭州方言“盒子”谐音的数字,怎么会成为一种调侃的语言来形容人的愚蠢呢?
你不能在这么大的节日里笑。昨天我们请了杭州方言权威研究专家曹晓波来揭示“62”的背景。
网友说“62”:
是混混发明的词,还是和民间丧葬、周易卦有关?
关于“62”的由来,众说纷纭。热心网友纷纷出现,谈论“62”。
有网友说这是一个新词,80年代末从杭州神堂桥附近流传过来的。当时一群街头混混学会了用古文骂人“劳尔”。
关注帖子的网友并不开心。“这个词早就有了。”南宋时有一个词叫“孤独者”,形容人的穷困潦倒。对此,元代《武林外传》中有记载。经过进化,它被简称为“罗尔”。
有网友说这个词和杭州民俗有关。亲人去世,一家人以“七”天为单位祭奠。“七‘七’之后,也就是四十九天,就叫‘破七’。‘破七’丧礼之后,这与佛家在因果报应之轮上的六大划分有关。”
但是,“前七个是在亲人去世后的第六天做的,第六天一早,他们拿着一些水果和蜡烛来表示敬意。这时候杭州人就习惯叫‘做头六个孩子’。”后来一个“头”被掐掉了,被统称为“六子”糊涂了。
下面的说法更是匪夷所思。“‘62’来源于八卦,以‘蹲’的位置排列命名,意思是‘不要用潜龙’,意思是低调、谦虚、不引人注目和自我放纵。”
这些人笨手笨脚,看起来很蠢。“所以,大家都以为自己是木头和傻子。”渐渐地,“这种罕见而困惑的智慧被误解并流传至今。”
杭州方言专家曹晓波:
“62”的正确写法应该是“子儿”,一个古竹书盒
这四种说法都很有条理,相当混乱。但是,早报要为谣传他们都错了负责!
一开始《62》还挺优雅的,知识分子用它来嘲讽人,不带脏字。杭州方言研究专家曹晓波有话语权。2005年,他的《杭州方言》一书透露了大量关于“62”的内容。
昨天,他告诉早报,“数字‘62’只是传递虚假信息的谐音版本。这个字正确的写法是‘桂’二,是古人用竹子做的盒子,最常见的是用来装书的。最早见于二十四史《晋书》第六十一卷,刘留传。"
“书上说:狄读得广,却不懂其意。刘炜只读老子,狄却总是不理。刘芸:“清虽读了不少,但无解,可谓书也。”"
“‘书篮’是用来形容读书很多但没用的人。说真的,数一个人的头空空是愚蠢的。”
"后来,“聋”字出现在《新唐书·李德裕传》和明代方言《三言二拍》. "
“‘舒舒’的内部是空。渐渐地,空的意思给《书二》增加了几个意思,描写人的浑浑噩噩的工作,描写人的不靠谱的言论,描写人在现代的消沉。”
“现在,这个词没有恶意,有很多乐趣。朋友之间经常互相开玩笑、嘲笑,但彼此之间好像很亲密。”
录音书里没有“呃”的声音。那么,它是什么时候从“舒舒”演变成“舒尔”的呢?
曹晓波说:“口语的演变,很难准确划分时代。”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的声音是从北方传入杭州的。
杭州方言的来源:
南宋的国语融合了北方官话和当地的越南语
说到这里,就要说说杭州话的由来了。
南宋的都城杭州,到处都是达官贵人、君子和商人。北方普通话,其次是杭州。“它与南宋杭州当地的越南语融合,形成了‘国语’。”曹晓波说。
明清很多小说里,都有杭州话的影子。最流行的是白话小说,比如三言二拍、金瓶梅。
“杭州话大如一国。它在南宋曾有‘国语’的地位,也小如城。明显不同于周围正宗的吴越口音。其范围之小,是‘乌拉’和‘伊拉’的吴越读音。”曹晓波说。
明代杭州本地藏书家郎英曾说:“杭州官话留存最差的地方是城南,也就是现在的江干地区,越往城内留存越多。因为城南受钱塘江南岸影响很大,这里说的是越南语小邵话,越南语比较硬。”
现在能保存下来的越南语已经很少了。”杭州大学前教授陈乔义先生说,现在最明显的越南语只是地名。比如义乌,诸暨,鄞县的“尹”,上虞的“余”,钱塘、余杭。所以后人说‘钱塘’和‘余杭’的故事起源于此,听着好听,其实只是杜撰。”
北方方言在杭州方言中留下了很多痕迹,最常见的是“儿”声。”加上一个“儿子”字,你可以读得更大声。北方方言中的“儿子”一般加在单词的后缀上。在杭州话里,已经演变成加在字的中间。”
在北方方言动词中使用后缀“是”作为形容词的习惯在杭州方言中也保留了下来。”对于潘金莲和西门庆来说,王干娘在《金瓶梅》中被称为“潜婆”,是一种认钱不认爱的“潜婆”相。还比如‘排场势’、‘花头势’”。
1.《调侃词 62从最初不受待见的骂人话 到如今流行的调侃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调侃词 62从最初不受待见的骂人话 到如今流行的调侃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627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