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中国高铁家族新成员“复兴”顺利启动。
随后,中国媒体盛赞中国高铁:
中国的高铁真的这么厉害吗?我们不妨和强劲的对手日本做个比较。
这几年,自从中国高铁“走出去”,日本一直是强有力的对手。
2015年,中国以超过50亿美元的总价赢得了印尼亚湾高铁项目,日本和印度签署了印度第一个全长500公里、价值120亿美元的高铁建设协议。
2016年,日本签署了全长700公里、总价120亿美元的曼谷至清迈高铁项目,中国收获了一条250公里的曼谷至纳洪拉特查西马高铁。
2017年,中国和日本将在菲律宾高铁、泰马高铁和新马高铁项目上交锋...
虽然现在媒体相信中国高铁制胜的三大法宝,即“可比技术”、“无与伦比的价格优势”和“国家领导人卖高铁”,但中国高铁并没有真正拿下日本新干线。
技术:姜还是老的辣
日本有一条新干线的记录:新干线运营50年来,未发生过因列车脱轨造成的致命事故,全线所有列车年均延误时间不到1分钟。
中国的高铁无论是里程还是规模都不比日本差。而我国高铁技术是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才发展起来的。虽然中国在不断发展,实现“技术独立”,但动力系统、车厢技术等核心技术仍以进口和转让为主,甚至转向架部件、轴承、车轮等一些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
高速铁路的发展是一个经验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也就是说,即使中国“从后面来”,高铁技术也起源于日本,毕竟日本解决问题的经验最多。
代价:赢一段时间,但不是一辈子
数据显示,中国高铁建设国际报价为每公里3000万美元,日本为每公里5000万美元。
中国高铁一直被贴上“制造成本低”的标签,主要是因为它的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但这种优势不是坚不可摧的。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一直在上升,以至于中国公司去日本购买机器人,这也点燃了其他人的机器人产业。
然而,“地大物博”已不再是社会共识。
服务:日本方便,中国差不多
日本新干线车票是多元化的,包括指定座位和免费座位,月票和日票;中国高铁只有车票和站票。更尴尬的是,两者的价格几乎一样;
日本新干线有“多功能厅”,提供私人空房间哺乳和更衣;中国高铁只是硬生生的分为“商务”、“一等”、“二等”...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高铁的建设仍然停留在“缓解交通压力”的阶段,长期以来一直在降低乘坐舒适性。在“工匠精神”下,日本追求“高端技术”和“极致完美”。
舆论:成就感不能赢得危机感
在中日高铁竞争中,中国媒体有意无意地锻造了“主角光环”:
转载国外媒体评论是:
日本媒体不断强调危机感:中国远比日本贵,日本高铁被卖,为什么日本输给了中国...
即使中国在某些项目上真的战胜了日本,但这场竞争的双方在一个层面上是不同的:日本一直在为“技术”而战,而中国仍然强调“价格”。我们不排斥“自我放纵”,但开心的时候就要多想想如何弥补自己,真正战胜日本。
1.《中日之战 中日高铁之战:中国真的赢了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日之战 中日高铁之战:中国真的赢了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68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