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温州男孩陈正毅走红。
前几天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全国翻笔大赛上,他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翻笔高手进行了现场pK,最终进入了八强。
什么?还有正式的写作比赛?但我们清楚地记得,这个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小把戏,在学习时被老师称为“坏习惯”,是会被禁止的。
对于陈正毅的知名度,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很多一线教师。我们发现,由于翻笔、翻书、掰手指等传统的“陋习”,教师的观念正在悄然改变。
一段视频让他对钢笔着迷。
破几百支笔练
陈正毅从小学五年级就迷上了写作。
“2005年,我在国内拍了一个叫《华翻魂笔》的视频。看完觉得很爽,喜欢翻笔。”陈正毅说,和大多数人的童年一样,“身边很多人都会玩,但我花的时间更多,玩的更执着。”
当时互联网还不发达,网上只有两三个视频。陈正毅把能看到的视频都写下来,慢慢的尝试模仿。
“写作没有大师,都是自学。”陈正毅说:“当时的视频,每一个翻笔动作都没有分解,有的动作太快。我只能自己想象。”
新手转笔,练习过程很枯燥,失败率极高。"有时会出错,笔掉下来就断了."陈正毅从开始到现在断了几百支笔。
陈正毅说,很多学生想学,但大多放弃了。
因为转笔成为红人
参加全国比赛,进入八强
上了初中之后,陈正毅痴迷于把自己的笔转到巅峰。他每天握笔至少10个小时。"一天结束时,他转身时抽筋了。"
之后加入国内最大的翻笔爱好者论坛“转到作者家”,互相学习技巧和“盗师”。“我不会做一些动作,但如果我稍微改变一下,它就会变成我自己的动作。玩着玩着可能会好看点。”
目前有5000多种翻笔动作。"看看一些在线教程,学习一些动作,你会自己创造一些."陈正毅说:“学好一个动作需要几个星期甚至一个多月的时间,单个动作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
现在,陈正毅是浙江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二学生。大学的时候,陈正毅因为绝活成了红人。他的朋友评价说:“转笔如命。”
自2014年以来,陈正毅参加了三次全国比赛,今年也进入了前8名。
“参与者水平很高,邀请的外国选手基本都是世界排名。”陈正毅说,比赛本身的奖金不高,相比进入八强,更让他兴奋的是遇到这些顶尖高手。
培养耐心和毅力
他说转动钢笔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
像很多人一样,在陈正毅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被老师拦住,认为是“坏习惯”。好在因为父母常年在国外做生意,陈正毅放学后可以随意练习。
“它锻炼耐心和毅力。我喜欢那种通过努力把各种招式变出来的感觉。”
陈正毅认为,是转动钢笔让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双手更加灵活。“魔方,手指滑板,蝴蝶刀,溜溜球,我玩得比一般人好。”
他还说因为换了笔,认识了很多朋友,去了很多地方,杭州,南宁,厦门,广州,性格变得开朗。
“对我来说,转笔才是好事。”陈正毅说。
扩展阅读
从禁止到与学生竞争
教师对“课堂坏习惯”的态度正在改变
温州中学高级心理学教师曹刚告诉《钱江晚报》,这些看似“坏习惯”,比如翻书、翻笔、炒手指,实际上是青春期开始时的一种心理表现。“它们可以一直存在,这有其自身的合理性。比如他是交际型的,是学习型的。”
王克强是温州外国语学校的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也是图书转让游戏的支持者。
“有时候,我会和这些孩子竞争。”王克强说,在过去,一些年长的教师“讨厌”这些行为,尽管它们被明确禁止,但收效甚微。
在王老师看来,这些行为都不是不影响学习的坏习惯。“它们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比盯着手机打游戏好。”
郑小霞,温州瓯海中学教师,有近20年的教学经验。他过去禁止学生在课堂上转动钢笔和书。“但是后来我发现,有一场比赛总比这样停下来好。”
三四年前,在他自己的班级里,他成立了一个“俱乐部”,有很多学生在玩笔和书,并定期比赛,但禁止在课堂上玩。
随着“俱乐部”的引导和监督机制的建立,学生逐渐形成了自律意识,大多数学生可以有意识地避免在课堂上转动钢笔。即使发现他们翻钢笔和书,周围的人也会及时好心地提醒他们停下来。
“其实学生转移笔和书,本质上反映了学生课间活动较少的现象。”郑小霞说,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仍然需要在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教育道具。
1.《王克强 温州小伙因转笔成为红人 全国大赛“转”进8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王克强 温州小伙因转笔成为红人 全国大赛“转”进8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70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