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月饼,品月饼……中秋前夕,中福会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节庆活动中,感受浓浓的中秋情。沪上不少学校引入节庆教育,让孩子在轻松的活动中,感知团圆和谐的意义,体验五彩斑斓的世界。
感受中秋节的氛围,让学生体验的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
西郊农民画贴上中秋花灯
中秋也称“八月半”“团圆节”,有些地方还有挂花灯的节俗。在天山第一小学,孩子们尝试创作的西郊农民画,也可以贴上自制的花灯或扇面,透露浓浓的中秋情。
每周拓展活动的下午,非遗名录项目传承人胡佩群走进天一小学课堂,带着学生们创作新泾地区人们擅养的长毛兔。孩子们拿起画笔,跟着老师蘸墨勾线。画作中,一只只活灵活现的长毛兔跃然纸上。天一小学西郊农民画负责人高静娴老师说,西郊农民画讲究浓墨重彩,线条流畅,粗细均匀,是一项真正热爱创作的艺术,展现了“匠人精神”。
巧的是,上学期,天一小学托管了金山枫泾小学。金山枫泾小学许育梅老师为天一小学带来了金山农民画,两校师生共同探讨农民画的创新。孩子们还走进刘海粟美术馆等艺术馆参观学习,激发兴趣。天一小学的西郊农民画,从“我要学非遗”项目一个课程,成了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
继2013年以来,上海命名了93所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学校,近日,黄浦区回民小学、徐汇中学、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等新一批20所学校又被正式命名。
“食补”中了解中秋养生
清河湾中学供图
“今年秋分过后,就是中秋节……”在上海市教育学会清河湾中学新建的中医博物馆——七榆草堂,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听徐晨婧老师讲解博大精深的中医知识。
“钱钟书在《窗》中有一句: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保护眼睛很重要。那么,哪些是明目养肝的中药食材?”徐晨婧老师问。“枸杞”“菊花”……学生们纷纷抢答。“枸杞、菊花,都能明目。但菊花不能多吃,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青少年不能随便使用决明子,这是‘药补’。秋分、中秋之后,寒凉之气渐浓,不能过多饮用。”徐晨婧说,可以吃些蓝莓、猕猴桃、胡萝卜、西红柿等。从“喝花草茶”到“均衡饮食”,从“药补”到“食补”,在课堂趣味游戏、发散性回答、视频多媒体中,学生了解了中医理念、四季养生,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医传统文化。
如何认识“神奇的中医”?在清河湾教育实验园区党支部书记丁瑾怡看来,沉浸式教学中,让学生学一学,做一做,结合多媒体,深化中医药文化,未来还将扩充至VR技术等。在中医药大学专家及相关专业团队指导下,清河湾中学特色校本课程《神奇的中医》,既有科学的中医知识体系,又活泼生动,富有趣味,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装帧线装书写诗词感悟中秋
在宋代展区,学生跟着提示,尝试线装书装订。由主办方供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穿越历史,在宋代展区学习角落,一名来自松江的小学生体验了宋代文人“四艺”,跟着提示,还尝试了线装书装订。陪伴孩子的父母饶有兴趣地用毛笔写下一段和中秋有关的诗词,写完后可放置在圆筒留言墙中。在模拟的宋代文人书房,小朋友了解点茶、挂画、插花等风雅生活,借着动画短片学习宋代茶文化。
认识唐代独有的发髻、妆容、穿着;在元代、明代展区,跟随画中的“忽必烈”马上骑猎,沿着地图上的“郑和”扬帆远航;多媒体互动投影“乾隆南巡”,活灵活现地动态还原画中恢宏的历史情境,呈现了市井风俗,乃至大江南北间人文自然地理景观……每个朝代设计成一个微型空间,从“衣、食、住、行、乐”多角度体验古人的生活智慧。在世博源举行的中国古文明亲子互动展,穿越唐、宋、元、明、清五朝文明,以儿童的视角,打造一堂“历史文化课”,感受古代人民劳动智慧。一位陪伴孩子参与互动的家长感到,不仅形式新颖,更是一次知识之旅。
今年“秋分”“中秋”相连,二者有着区别和联系。俗话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节气解读、典故传说、民间谚语……在松江区九亭四小,《二十四节气经典诵读》以及为每个节气录制的配乐版广播节目,让孩子认识“秋分”。孩子们通过听广播,诵读古诗词,对大自然的语言,有了更细腻、更敏锐的感受。
1.《中秋节的诗小学 我们的节日·中秋|写诗词制花灯,节庆教育中,中秋情意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秋节的诗小学 我们的节日·中秋|写诗词制花灯,节庆教育中,中秋情意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77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