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子被鸟吃。”有些动物为了躲避天敌白天的捕捉,便选择不“早起”而是“晚睡”——它们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这种“上夜班”的生活使得它们能够有效避开天敌,却也让我们无缘与它们相见。
凉爽的秋日夜间,不少动物爱好者开始走进一个与白天截然不同的热闹世界,打起手电筒、踮起脚尖,去寻觅那些隐藏在黑夜中的小精灵。
常见夜行性生物有哪些?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专家介绍,有一类昆虫经常在盛夏的夜间出没,它们有着坚硬的甲壳和强壮的身躯,那就是我们俗称的甲虫。甲虫是昆虫纲鞘翅目昆虫的俗称,而所谓鞘翅,就是说它们的第一对翅膀往往变成了坚硬的甲壳来保护自己。甲虫就是昆虫当中种类最多的一个大类,从沙漠到雨林,都有它们的身影。在上海的夜晚,便常常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甲虫。
大黑鳃金龟是一种小型甲虫。它的幼虫生活在土里,而成虫则喜欢取食各种树叶。整个夏天的晚上都能看到它们爬在树上埋头大吃的样子,丝毫不在乎众人的围观。这种胖胖的小甲虫数量众多,运气却不怎么好,经常能看撞在蜘蛛网上的鳃金龟被蜘蛛捕食。
大黑鳃金龟
竹林里偶尔能见到一种较大的甲虫——竹象。它一辈子都以竹子为食,幼虫更是钻在竹笋里面蛀蚀竹笋,对竹子的生长有一定的危害。不过在云南四川等地竹象却是宝贝,当地人会找到被蛀蚀的竹笋,将幼虫取出油炸食用,其味甚佳,售价也不菲。在上海,并不那么容易见到竹象,但若是耐心在竹林里仔细寻找的话,还是有机会在公园甚至小区当中发现这种漂亮的甲虫。
竹象
中华大扁锹甲俗称扁锹,从身体长度来说,绝对是上海甲虫中的第一名。大型的扁锹公虫体长可以达到7厘米以上,相对于这样的体型,它的力量也甚为恐怖,锹甲大牙一样的上颚是用来打斗的,遇到争夺食物或者争夺配偶的情况,锹甲往往会大打出手,直到一方落荒而逃为止。
中华大扁锹甲
如果打斗过于激烈,甚至会出现一只锹甲将另一只锹甲夹断成两截的残忍局面。如果发现这种昆虫,请千万不要用手指去体验它的咬合力,它能轻而易举地在手指上戳一个洞。
专家还介绍,每年九、十月份的夜晚,不论是公园还是小区绿地,都能听到各种昆虫的浅吟低唱。这些能够鸣叫发声的昆虫被人们称为鸣虫。中国人饲养鸣虫的历史悠久,对于鸣虫的认识更是自《诗经》便有明确的记录。即使在上海这样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地方,目前仍有约二十种鸣虫与我们共同生活着。
蟋蟀是上海最为常见的一类鸣虫。但是蟋蟀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物种,而是很多种相似昆虫的统称。比如我们斗蟋所用的,叫做迷卡斗蟋,在上海还有东方特蟋、多伊棺头蟋、长颚斗蟋等好几种蟋蟀。
迷卡蟋蟀
雄性蟋蟀通过摩擦翅膀来发出鸣叫,鸣叫的主要作用是求偶,但如果仔细辨别,您会发现蟋蟀在求偶、打斗或独处时候,所发出的鸣声都是不同的,就仿佛在表达不同的心情,非常有意思。
中华树蟋俗称“竹蛉”,也是花鸟市场常见的一种鸣虫。竹蛉体型清秀,鸣声也是清脆悦耳,它往往喜欢在树木、竹林或者草径上鸣叫,声音飘渺难以确认发声的位置,因此听见它鸣叫容易,要想一睹芳容却困难。
日本纺织娘是上海体型最大的鸣虫了,因此鸣声似古代纺车的声音,顾而得名纺织娘。其实纺织娘的噪声较为聒噪,并不好听,因此也很少有人饲养这种昆虫。不过当一群纺织娘在草丛中大合唱的时候,却也颇为壮观,对于久居都市难闻虫鸣的人们来说,听到平时久未留意的虫子竟能够发出这么大的声响,倒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日本纺织娘
上海夜间生物观察推荐地点很多。上海动物园会不定期举行夜间生物观察的活动,与其他地方相比,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能在这里看见各种昆虫,还可以观察到居住在动物园里的大型动物在夜间的活动情况。
上海植物园自2009年起就开展了“暗访夜精灵”夜间生物观察活动,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家庭争相报名参加。在上海植物园的晚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有趣的小动物出没:它们或是抱着叶子大吃特吃,或是隐藏在黑暗中捕杀猎物,又或是在月下鸣弦歌唱......
“做访客而不是破坏者!”专家建议说,前往寻觅夜间生物的过程中,很可能对这些小生物的生存产生一些影响。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我们不应该随意地将这些生物捕捉带走,尤其是一些数量比较稀少的生物。其次,我们不应该过度地干扰野生生物的生活。喧嚣的白天留给人类,静谧的夜晚则留给它们,这些奇妙的小生物一定会在人们的呵护下不断繁衍。
1.《竹象 揭开黑暗中的秘密:上海夜间生物中,二十多种鸣虫与我们共同生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竹象 揭开黑暗中的秘密:上海夜间生物中,二十多种鸣虫与我们共同生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77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