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频繁问鼎长天。密集发射,长征威名远扬。
百次发射从37年缩短至7年
目前,我国的“长征家族”已拥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系列、长征三号系列、长征四号系列、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快速响应移动发射火箭、长征七号中型火箭、长征十一号固体燃料火箭等十多种型号。而直径达10米、高度达93米的真正意义的重型火箭长征九号多项关键技术已经突破,离开升空的日子不会太远。可以实施芯一级整体垂直回收的长征八号则计划于2021年首飞。至今,长征系列火箭已发射了280多次(截至2018年9月份),把400余颗各种类型的卫星及飞船(包括2个“天宫”太空实验室和30多颗外星),以及11位中国航天员共14人次送入太空。目前,我国火箭发射卫星的成功率达到90%以上,载人航天发射成功率则达到100%。如此高的成功率,不由让世人对中国长征火箭刮目相看。
值得一提的是,长征火箭前100次发射,中国航天人用了37年漫长时间。而后100次发射,却只用了短短7年时间。其投入力度之大、发展速度之快,充分说明中国航天迎头赶上世界航天强国,立足世界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之林的坚强决心。
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航天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而近年来随着国力的不断强大,国家加大了对航天的投入,使得航天躬逢盛世,任务饱满,每年均发射火箭20发左右。而2018年,长征火箭仅在上半年就已经发射了18发火箭,年发射总数将首次突破30发,为历年来最多。其间,以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为代表的无毒、无污染新一代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均首发成功,标志着新一代长征火箭型谱的诞生,这是中国航天人新的追求和新的梦想。长征七号第二发火箭将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后,与正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然后实施了世界级难度的“太空加油”。“太空加油”首获成功,证明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且向世人昭示我国未来建立大型空间站的所有技术障碍均已排除,以及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走”阶段的结束。而长征五号作为日后发射大型空间站舱段(包括嫦娥探月器)的主力火箭,必将在空间站建设中大显身手。
长征火箭的高频率高密度发射已成为一种新常态,不仅赢得了世人的高度关注,更显示出一个大国拥有的高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
“弹箭星船器”齐头并进争相飞天
遥想当年,航天人忍辱负重,英雄气短,十年磨一箭是那个年代的常态。如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例,航天每次发射火箭卫星均要向中央专委会汇报,须得到中央最高领导批准方可发射。而周恩来总理就曾三次听取上海火箭发射前的准备工作汇报。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航天一年内能发射几发火箭似乎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而我们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作为国内第二家火箭抓总研制单位,有好几年一年也发射不了一发火箭。如以长征四号系列为例,1988年和1990年,长四A第一发和第二发火箭先后将两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送入太空。以后长四A因进行较大的技术改进(改进后更名为长征四号乙),这一拖将近漫长的十年,直到1999年5月10日,长四乙首发火箭才发射风云一号C星。若用十年磨一箭来形容,实不为过。
这说明那个年代我们的国力不怎么强,经济和科技也不发达,与世界航天大国或航天强国的差距很大。国家想要大力发展航天,但心有余力不足。而航天行业历来以国家下达的型号任务及下拨的科研经费作为支撑,型号任务一旦不多,就使得航天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尴尬境地,并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和人才队伍流失,甚至火箭发射也连连续失利。因此,那时社会上流传着“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弹的”口头禅。这一口头禅不啻是对航天人窘迫现状的冷嘲热讽。
阴霾的一页终于翻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家已充分认识到发展航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尤其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921工程)的上马,更促使国家加大了对航天的投入,使得“弹箭星船器”出现了齐头并进、争相飞天的大好局面。航天人及时抓住这一难得的“航天春天”的战略机遇,趁势而上,为做大做强航天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作为动力先行的长征火箭更是一马当先,率先发力。继“两弹一星”第一座里程碑矗立后,载人航天一艘艘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探月工程一颗颗嫦娥探测器飞抵月球。中国航天三座里程碑高耸苍穹,长征火箭功不可没。还有高分工程、北斗导航工程、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等,哪一样离得开长征火箭这个力拔山兮的“大力士”?
别了,十年磨一箭已成历史
再来看看我们“上海航天”,在新一轮航天大发展中同样不甘示弱。前几年“上海航天”发射的火箭均徘徊在10发左右,而2018年预计达到15发,创历史新高。
在新一轮发展中,上海航天人意识到,老型号必须拓展。如对长征四号乙进行了161项大规模的技术状态更改(更改后的火箭叫长征四号丙),以满足风云三号和遥感卫星发射任务的要求。其中利用常规燃料对三级发动机实施二次点火,这在国内属于首创,并一次成功。同时,新型号要抓紧研发。如抓总研制的长征六号新型火箭值得一书。长六是一种全新的无毒、无污染快速响应三级液体火箭,发射时无须发射架,其快捷便利的发射方式为国内首创。经过航天人数年拼搏,2015年9月20日,长六首飞成功,且首次发射就以天女散花般的一箭20星惊艳亮相,表明中国的多星分离技术完全达到了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长六的成功,使新一代长征火箭型谱中又多了一个新成员。2017年11月21日,长六再创佳绩,一举将三颗吉林一号视频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据初步统计,“上海航天”目前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数量将近100次,占到中国航天发射总量的1/3左右,而近半数是最近几年发射的。由于发射任务频繁,上海航天人携火箭终年奔波转战于酒泉、太原两大发射基地。2018年5月21日,长四丙火箭再立新功,首次在西昌基地发射升空,一举将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送入距离地球40多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成为世界首颗在该点运行的通信卫星。长四丙帮助“鹊桥”连地月,为嫦娥四号未来在月球背面探月立下了头功。
肩负使命,航天报国,航天人永远在路上。正在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中国航天,再也不会回到十年磨一箭的年代。别了,十年磨一箭!
1.《921火箭 百次发射从37年缩短至7年!一位老航天人眼中的长征火箭发展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921火箭 百次发射从37年缩短至7年!一位老航天人眼中的长征火箭发展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7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