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部戏寻找最合适的演员,一直是椎·剧场艺术总监李芊澎最发愁的事。

“我们有好剧本,有好导演,有好舞美,但是好演员太难找了。”李芊澎说。她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老师,挑选演员总有些“精神洁癖”,不仅要演得好,还要志趣相投。这样的人本来就不好找,再加上,比起影视圈,戏剧圈太过清贫,很多演员都不愿意来。

今年4月,王传君出演的《抄写员巴特比》首轮演出时,李芊澎就在四处寻找新戏《爸爸的床》的演员了,谁可以胜任爸爸这个角色呢?有朋友看了剧本很喜欢,向她推荐王学圻。“当然好了!”李芊澎回答,“可是他会愿意来吗?”

没想到,王学圻看完剧本就爽快地答应了,因为剧本让他很感动。他说他看剧本,一定得自己先感动,不然没法儿演。

扮演爸爸的王学圻,时隔二十年重返话剧舞台。

《爸爸的床》出自一位荷兰剧作家。在长达56页的剧本中,父亲和女儿未曾见面。他们只是打电话,在电话里交谈、讨论、争吵、沉默。

剧本打动王学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真实”。“我一看,其中有许多对话,和我平常和儿子的对话非常像。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当远方的孩子拿起电话给父母打电话时,不知从何说起,只能问问天气,问问身体,就挂了。这部戏里涉及到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的代际沟通的问题,然而又不止于此。”王学圻说。

要遇到一个好的剧本,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王学圻偏爱欣赏好莱坞电影《金色池塘》那样的剧本,对年老的种种危机有所关照,对人性的刻画充满深度。但国内这样的剧本非常少,至于国外的剧本翻译过来,又总是不像自己的故事,接不了地气。还好《爸爸的床》在翻译的过程中,做了许多本土化的改编。王学圻相信,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扮演女儿的杨壹童

11月初,王学圻来到上海,见到了扮演女儿的杨壹童,来自德国的导演马丁·恩格、来自法国的舞台设计塞昉·雷枚。在排练厅里,王学圻总是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在空政话剧团的岁月。

1978年,当过兵也当过工人的王学圻考入了空政话剧团。刚开始,他和濮存昕、李雪健曾并称空政“三大龙套”。他们演过“红军甲”,演过“匪兵乙”,出镜率绝不比主演低,虽然有时最出彩的是背影。直到话剧《九·一三》,王学圻才摘掉了龙套的身份,之后又相继主演了话剧《远云和近云》《凯旋在子夜》《十五的月亮》等。现在回忆起来,当年在空政演的那些话剧,有不少充满实验意味和探索精神的作品,对于一个演员的成长来说,是一段值得庆幸的时光。

上世纪80年代,王学圻初涉影坛,因为出演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而被观众真正认识。再后来,是电影《梅兰芳》里的十三燕,《十月围城》里的李玉堂,《日照重庆》里的船长林权海……他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角色,逐渐晋升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老戏骨”。

即使在银幕上收获了名利,王学圻仍痴迷舞台的魅力。在《爸爸的床》彩排现场,他说:“每个演员都能当明星,但不是所有明星都能演好舞台剧。舞台是其他的艺术形式代替不了的,它对一个演员的锻炼太大了。演舞台剧和演电影不一样,你必须从头至尾,完全地暴露在观众面前。舞台带给我很多荣誉,也带给我很多教训,这都是好事。”

来自德国的导演马丁·恩格给演员讲戏

《爸爸的床》中,两个角色,从头到尾都在打电话,要怎么演,才能让观众看得下去,看得进去?导演马丁·恩格和舞台设计塞昉·雷枚总是脑洞大开,提出了无数想法,又推翻了无数想法。这个过程让王学圻也很兴奋,因为他总是希望能尝试新的东西。

“创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找和探索的过程。许多喜欢安全感的演员,不太能接受每天的变化,但王学圻老师却很开放。他太爱‘玩’了,勇于尝试,勇于改变,诚实地面对当下的感受。他的职业素养和艺术态度让我们很敬佩。”李芊澎说。

2019年1月4日-6日,椎·剧场新戏《爸爸的床》将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上演,1月11日-13日赴北京大麦·超剧场演出。时隔二十年,王学圻终于重返话剧舞台,过过“戏瘾”。他说:“我一直梦想着回到舞台,重新去检验自己,提升自己,现在终于要实现了。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因为只能演一遍。可是在舞台上,今天可以演成这样,明天可以演成那样,总有上升的空间,总有完善的可能。”

1.《王学圻儿子 老戏骨王学圻重返话剧舞台,这部戏里他从头到尾都在打电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王学圻儿子 老戏骨王学圻重返话剧舞台,这部戏里他从头到尾都在打电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78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