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晚,甘肃兰州一名4岁男孩趁妈妈给理发器充电的时候,偷偷拿起来自己给自己做头型。孩子母亲称,本来自己在给1岁的小儿子理发,大儿子好奇偷偷自己动手,发现时,已经是初具雏形,滑稽模样差点把妈妈笑死,就让他自己去照镜子,结果自己看了,瞬间崩溃,跑到奶奶那里嚎啕大哭,最后爸爸把男孩子推成了光头。

    

几乎每个父母都能列举出几件孩子的淘气事儿:把煮熟的面条缠在脸上,小便尿在爸爸的文件包里,因为他觉得很好玩儿;把磁铁塞进两个孔鼻里,想知道隔着肉它们还能不能吸到一起,结果取不出来了……

这些令大人觉得不可思议、啼笑皆非乃至头疼的行为,一个成熟的、正常的成年人是不会有的,即便他的所作所为不尽人意,人们也不会用“淘气”来形容。也就是说,淘气是专属于孩子的特点。

孩子生来是个自然人,没有独自生存的能力,对社会一无所知。大人们不会责怪孩子连吃饭、说话、走路也不会,总是耐心地满足孩子的生存需求、教孩子生存的本领。从一出生开始,孩子就建立了与社会的联系,总是不断地通过眼睛看、耳朵听、肢体和头脑的运动,兴致勃勃地探索周围的世界,新奇地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认真地模仿成年人的举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产生了独立行动的要求,什么都想自己来,什么都想试一试。他随心所欲做的那些自己觉得好奇、有趣、显摆能耐的事,通常不按成年人的要求和社会的既定规则“出牌”,甚至具有破坏性,令大人们难以招架。

淘气是孩子的特点,不是孩子的错。因为他还不知道哪里潜藏着危险,不会预见自己行为的不良后果,不能熟练地运用和把握做事的技能技巧,不那么懂得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不了解社会生活中的那些规矩、缺少自我控制力……这些行为所表现的正是孩子出自本能的、不成熟的特点,是出于童心所为,是他们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即所谓无知无畏。

如果父母把孩子的淘气当做错误来纠正,整天告诉孩子这个不许摸、那个不许做,限制和束缚孩子的行为,甚至对孩子的淘气大动干戈,就意味着是在伤害孩子的好奇心、扼杀孩子的探索欲望、拒绝孩子敢闯敢干的个性发展。也许在严管之下孩子可以成为大人眼中的“乖孩子”,却难免因为自身的能量得不到积极的释放而产生畏缩、恐惧、抑郁等心理,变得封闭、不谙世事、不合群。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之后,童年时被压抑的不良情绪一旦释放出来,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对成年人的反抗行为和越轨行为,这就不是“淘气”可以解释的问题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调查犯罪少年的家庭教育,“严管”的父母比“放任”的父母更多。

当人们批评淘气的孩子时,总会说他“不懂规矩”、“没教养”。而守规矩、有教养恰是孩子由“自然人”向成熟的“社会人”转变所必需的,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孩子需要通过父母和其他先行社会化了的人,把现存的知识、文化、社会生活经验以各种方式对他施加影响,逐渐成熟起来,而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教化过程。对孩子来说,这个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逐渐学会做人做事的本领、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成员。

在家庭中对孩子实施社会教化的任务就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家中的成年人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活动。包括传授生活技能,教给孩子成为人的本领;教导社会规范,让孩子懂得融入社会的规矩;指导生活目标,引领孩子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培养社会角色,帮助孩子适应多重环境,等等。这些主要是靠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和积极引领。当孩子通过教化逐渐成熟的时候,“淘气”自然就减少了。

实施社会教化的成年人与社会化主体的孩子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一对矛盾,成功的教化是促使孩子把受动性转化为主动性,增强自我控制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对孩子的教化不只让孩子被动地听大人的教导,而要正视孩子的“淘气”,发现孩子行为中的合理成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兴趣、探索精神,依据孩子的特点因势利导,做出适合其发展的选择。

社会教化的效果如何,最终取决于个体内化的程度以及个体的能动作用。因为孩子是有生命的、有自我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人,对外界的影响能作出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成年人在孩子身上的所有付出,都是为他的社会化创造条件、引领方向。孩子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成为社会的精英,关键还是靠他自身的努力学习和创造。

小孩子淘气没关系,长大了不懂基本的社会规范就成了危险的事。对孩子的教化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

1.《新发型“亮”了!4岁萌娃偷玩理发器给自己理发 一照镜子崩溃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新发型“亮”了!4岁萌娃偷玩理发器给自己理发 一照镜子崩溃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79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