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四个中国航天日。昨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对外发布中国空间站研制进展视频,并在北京举行了中国载人航天庆祝2019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
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迈进“空间站时代”,正在全力进行空间站研制建设。2022年前后,中国空间站“天宫”将正式完成在轨建造任务,成为长期有人照料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支持开展大规模、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
90秒盘点我国载人航天工程27年辉煌成就
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重要目标。
回顾历史,从1992年9月开始,中央批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并明确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载人航天工程作为我国航天领域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国家重大工程,实施至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目前,已成功发射12艘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共将11位航天员14人次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空间出舱到交会对接、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从航天员短期飞行到中期驻留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
中国空间站最新进展:关键技术攻关全面完成
目前,空间站研制建设稳步推进,主要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已经完成,各系统正在按计划开展初样、正(试)样研制及试验。
天和一号试验核心舱完成了初样阶段综合测试、真空热试验等大型试验,即将转入正样阶段。问天舱和梦天舱完成了初样舱体结构生产,正在开展总装工作。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完成了初样阶段研制工作,目前正在进行飞行产品生产和YF-77发动机可靠性增长试验。
航天员系统开展了长期载人飞行综合模拟验证、出舱活动水下验证等大型地面试验。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的初选工作已完成,舱外航天服正在进行飞行产品生产。
空间应用系统已基本完成空间站载荷项目方案研制工作,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应用领域正在按计划开展研制工作。
神舟飞船、天舟飞船,以及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正在进行正(试)样产品组批生产。
着陆场系统开展了总体方案设计和科研项目规划编制。
巡天光学舱平台和多功能光学设施一体化方案设计工作基本完成。
酒泉发射场、文昌发射场、测控通信等系统按计划启动实施了设施设备改造相关工作。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安排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天和一号试验核心舱、神舟飞船、天舟飞船等6次飞行任务;建造阶段安排了问天舱、梦天舱、神舟飞船、天舟飞船等6次飞行任务;空间站任务阶段的首次飞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预计于2020年上半年组织实施。
2019年3月27日,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一组)第十九次会议暨载人航天工程第五十九次总指挥总师联席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审议明确了空间站在轨建造规划计划和工程2019-2020年度主要工作,要求工程全线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确保2022年前后圆满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
开放国际合作 为人类共同的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探索未知世界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永恒动力,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先后与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以及联合国外空司、欧空局等航天机构和组织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开展了务实技术合作和交流。尤其是2018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发布了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第一批合作项目机会公告,共征集到来自27个国家的42份项目建议书,目前已完成项目初选,正在编制实施方案。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未来空间站任务中,中国载人航天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员培养、联合飞行和航天医学等多个方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成果。为推动世界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向太空延伸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1.《学科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来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学科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来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79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