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6年4月23日,英国剧作家兼诗人威廉·莎士比亚与世长辞,留下三十八部戏剧作品、两部长篇叙事诗和一部十四行诗集。

今天是莎士比亚诞辰和逝世纪念日,正在上海图书展出的“经典的力量——莎士比亚在中国馆藏文献展”,以各种近现代中外文相关文献,讲述莎翁在中国的故事,其中最早的藏书出版年代可追溯至18世纪中叶。

林则徐最早提莎翁,梁启超定下“莎士比亚”译名

“莎士比亚”这个名字最早进入中国,与热切希望“开眼看世界”的国内知识分子密不可分。1839年,莎士比亚以“沙士比阿”的译名出现在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中。1844年,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引用了《四洲志》中对“沙士比阿”的介绍,读者将在此次展览中看到这本《海国图志》。

《四洲志》节选中的莎士比亚。

此后,郭嵩焘、曾纪泽(曾国藩之子)等出使英国的清朝外交官员在日记中记录了他们观看莎剧和谈论莎翁等相关细节。1902年,“莎士比亚”这个现今通用译名出现在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中。

同时期,传教士对莎士比亚引入中国也有一定贡献,1856年的《大英国志》和1882年的《万国通鉴》就是早期记载莎士比亚的汉译书籍。还有不少外文原版莎士比亚著作也通过各种途径来到中国,但因语种限制,影响有限。

文言文译莎士比亚,采中国章回小时形式

在莎翁剧本译成中文正式进入中国之前,国人最早是通过英国作家兰姆姐弟所作《莎士比亚故事集》文言文译本了解莎翁作品的,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澥外奇谭》和《英国诗人吟边燕语》。

1903年,上海达文社出版了《澥外奇谭》一书,这是《莎士比亚故事集》最早的文言文译本,第一次把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介绍给中国读者。《澥外奇谭》选译了十个故事,题目采用中国章回小说形式。第10个标题“报大仇韩利德杀叔”便是现代人熟悉的《哈姆雷特》。

你看得出目录上的这些章回体题目分别对应哪些莎剧吗?

1904年,林纾和魏易也用文言文合译了这本书,书名为《英国诗人吟边燕语》(简称《吟边燕语》)。该书在中国莎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影响了田汉、曹禺、郭沫若等现代文学戏剧大师,更成为中国文明戏时期许多上演的莎剧蓝本。全书共二十个故事,采用古雅传奇式题目,其中的《肉券》后来译作《威尼斯商人》。

《吟边燕语》是早期剧团经常使用的莎剧剧本蓝本。

1921年,田汉在《少年中国》杂志第二卷十二期上发表了译作《哈孟雷特》,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完整的戏剧形式并用白话文翻译的莎士比亚作品。梁实秋从1931年起开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前后持续三十七年,是中国第一个以一人之力完成全部莎士比亚作品翻译的翻译家。

白话文方面,朱生豪1936年起着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32岁因劳累过度而患肺病早逝。在其短暂的一生译出莎剧三十一部,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今年93岁高龄的屠岸所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初版于1950年,此后一版再版。

屠岸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手稿。

莎剧在舞台:用《麦克白》讽刺袁世凯复辟

从学生用英语演出学生话剧,到专业剧团用汉语演出现代话剧,莎士比亚剧本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的演出见证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史。

“学生话剧”这一中国话剧的原始形态发源于中国的教会学校。1896年,圣约翰书院学生用英语演出了《威尼斯商人》,并在此后数次用英文将莎翁戏剧搬上了舞台。

1913年7月,郑正秋的新民社上演了由《威尼斯商人》改编的文明戏《肉券》,首开中国人用汉语演出莎剧之先河。1916年,针对袁世凯复辟称帝,新民社上演了根据《麦克白》改编的文明戏《窃国贼》,并在申报上登出大幅广告。

《申报》上的《窃国贼》广告。

1930年,洪深率领下的上海戏剧协社以现代话剧形式上演了由顾仲彝翻译的《威尼斯商人》,这是莎剧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第一次正式公演。1937年,上海业余实验剧团演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该剧所用的台词主要根据田汉译本,赵丹扮演罗密欧,俞佩珊饰朱丽叶。抗日战争时期,还涌现出一批对西方戏剧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的“抗战话剧”。如顾仲彝根据莎氏悲剧《李尔王》与中国戏曲《王宝钏》改编的《三千金》。

莎士比亚研究:鲁迅胡适是挺莎派

虽然莎士比亚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就已在中文书籍中被提及,但直到二十世纪初年,中国一些学者因为当时崇尚西学和倡议译书的风气,才开始对莎士比亚进行研究。鲁迅在日本写成《科学史教篇》、《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三篇早期论著均提到莎士比亚,他通过对莎士比亚的评价及引用莎剧的情节,希望中国也能出现像莎士比亚那样的作家来表达民族的声音。

鲁迅在《新青年》上对莎剧进行评价。

上世纪20、30年代,关于莎士比亚的讨论在中国越来越来热烈,张沅长1933年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二卷二号上发表《莎学》一文,第一次提出“莎学”概念,与中国“红学”相提并论。但当时,并非所有学者都支持对莎士比亚的研究,茅盾、郑振铎就是其中的反对派,他们认为,莎士比亚只是外国文学的一部分,没有必要浪费这样多人力物力研究,胡适则组织了一个由梁实秋、闻一多、徐志摩等组成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翻译会”,是坚定的“挺莎派”。

1.《四洲志 莎士比亚在中国,这些故事你应该知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四洲志 莎士比亚在中国,这些故事你应该知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80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