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23日——第三代“琼花”扮演者、现任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记得,这是她第一次演出《红色娘子军》的日期。当时,《红色娘子军》刚刚复排,这一天还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50周年的纪念日。
2014年6月——第六代“琼花”扮演者侯爽也记得自己第一次演出《红色娘子军》的时间。侯爽是这出中国芭蕾史上经典舞剧的最新继承者,她小心翼翼地保留了自己第一次正式登台演绎“琼花”的票根。
6月30日、7月1日,中央芭蕾舞团《红色娘子军》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这部迄今演过4000余场的舞剧得到了观众的热情响应,两场演出票都早早售罄,现场还摆出一排加座。“观众越熟悉越不好演,很多观众能唱出来,甚至跳出来。”冯英感慨。
观众席里有一位特殊观众,在《红色娘子军》创排时扮演“连长”的薛菁华从香港赶来,她也是第二代“琼花”扮演者。1971年春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被拍成彩色艺术片,薛菁华正是电影中的“琼花”,当时25岁的她因此成为红透国内外的芭蕾舞明星。
“我是上海人。”听说薛菁华回来了,许多她当年的粉丝特意追到剧场。“当时全国各地工人文化宫都要学《红色娘子军》。能被选上做演员,我们都觉得光荣得不得了。”有人特意找出珍藏的当年照片,正是在薛菁华辅导下,摆出剧中经典动作的场景。薛菁华则讲起让冯英都不知晓的《红色娘子军》当年故事,“这出剧在周总理直接关怀下创作演出,1964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首演,10月8日毛主席观看后,称赞‘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对头的,艺术上也是好的’。得到这个评价后,《红色娘子军》走出北京的第一站就是到上海演出。”
上海姑娘演“娘子军”,家乡观众自然异常激动。但对薛菁华来说,这反而是一个劣势。“化完妆,大家觉得,你这样的江南女子,长相还是太秀气了,就给我画上了粗眉毛,嘴巴里还要含两片苹果,显得饱满一些。”中芭现任副团长、第五代“琼花”扮演者朱妍也面临相似的困难。“长相太洋气,肤色太白,是不是不适合这个角色?”入团后主演多部中外著名舞剧作品,获“文华表演奖”等多项大奖的朱妍迟迟没有出演《红色娘子军》。“作为舞团首席,却连看家戏都没演过,太遗憾了。咬咬牙,费了些功夫,终于把这个角色‘吃’下来了。”朱妍说,作为芭蕾舞者常被问到最喜欢哪个角色,“越演越觉得喜欢‘娘子军’,直到现在担任行政工作,已经不再上台。每每在台下看这出剧,仍然津津有味、百看不厌。”
形象问题只是演出《红色娘子军》的第一道关卡,“像不像”更重要的不是外貌,而是精神气。薛菁华说,《红色娘子军》初创之时,大家就卯足劲,不能出现“只有娘子没有军”的情况。“下部队、下工厂,种地干活,与老农民、老革命交流、访谈,都是演员们的必修课。在军营时,大家打起背包夜行军,结果背包里的东西散了一地,这样的糗事没少过。从各种站姿开始,这些训练对塑造角色非常有帮助。”
冯英说,传承《红色娘子军》,她们这一代属于幸运者,“有现成的学,老一代艺术家手把手地教。对于舞剧中中西结合的民族舞、古典舞部分,也不太陌生,在学校里有这方面的教学基础。”而对朱妍、侯爽来说,不仅相隔的时代远了,故事不再那么熟悉,对人物的理解要从头开始,古典舞基础也是弱项。“新一代的‘娘子军’们还是要去部队体验生活,要去现场感受生活,才能演出娘子军的英姿飒爽。我们每年都去海南,去娘子军的故乡,参观博物馆,还曾在万泉河边演出过,在室外的一派自然景色中、椰子树下,哪怕下着雨,也要在泥里摸爬滚打。这些亲身经验让新一代演员们有了联想的依据,才能真正理解歌词唱什么,剧情演什么。”
作为中芭当家人,冯英常被问到,什么样的演员可以演好“琼花”。“基本功是基础,还要看演员的性格中有没有琼花要强的一面。”冯英说,《红色娘子军》创排55年来,大大小小的角色都得到了完整纯正的传承,中芭最值得骄傲的也是这种传承精神。“《红色娘子军》是中芭的看家戏,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中芭的精神——没有勾心斗角,演员都非常无私。在上海的第一场演出,一位演女兵的演员受伤了,首席马上主动请缨加入女兵群舞的行列。这种精神、这种氛围是我们十分骄傲的。”
如今,《红色娘子军》不仅每年在国内演出三四十场,受到海外演出的邀约也越来越多。“有没有今天的故事像《红色娘子军》一样,能让50年、100年后的观众想起今天的时代、今天的中国?在‘走出去’、国际化的道路上,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有这样的思考,也有这样的责任。”冯英说。
1.《红色娘子军歌词 四代“琼花”聚首,《红色娘子军》是这样炼成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红色娘子军歌词 四代“琼花”聚首,《红色娘子军》是这样炼成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80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