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玉茗花开,汤显祖来。临川四梦,史册永载。
玉茗花,俗称白山茶,为茶中之珍品。宋黄庭坚《白山茶赋并序》言,此木仅产于临川麻源第三谷,别有神韵,树四季常青,花高洁皓白,黄心绿蕊,有异香。
”
1
杜丽娘拖着婉转而期盼的腔调,从夜空中袅袅曳裙而来。她和柳梦梅,每晚都会乘着七彩光,在拟岘台上相聚相亲。
此刻,2017年6月9日的夜晚八时,农历五月十五,明月当空,我正坐在拟岘台下的广场上,看一场华丽的灯光秀。抚州的人文历史文化精华,都被这神奇的光折射到天幕上,而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无疑是这场秀的主角。
拟岘台,在抚州的临川,它和鹳雀台、幽州台一样有名,“占断江西景,临川拟岘台”,此台筑就后,便成了诗和文的台。
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裴材来到了抚州城。一州的父母官,他自然要走遍这里的山山水水。他发现,城东有一角,紧靠大山丘,抚河在山脚流淌,站在城角处,可以俯瞰整个抚州城,也可以望见城外连绵的山峦,但因雨水冲刷,没人管理,灌木和杂草已经淹没了城角。
裴知州略一思索,便有了整治的具体方案:索性以此为基,造一座高台,百姓可以登台望景,寄托情思!说干就干,增筑碎土石方,抬高地势,围上栏杆,加建亭台楼阁,他还替这个地方取了个名字,拟岘台。
为什么叫拟岘台?
岘,即岘山,这里的地形极似岘山。岘山很有名,湖北襄阳城南的那座岘山,裴知州心里有情结,西晋的羊祜,他心中的官员偶像,羊祜就是因为治理襄阳而留下了德政美名。羊祜去世后,百姓感其德行,在岘山立碑纪念,睹碑思人,一想起羊祜的好处,常常泪如雨下,因名“堕泪碑”。
那么,拟岘台,裴知州的用意就很明显了,为官就要以羊祜为榜样,以德政为先,为百姓生活的富足,创造一切条件。
裴材也算策划高手了。他首先请临川名人曾巩登台观景,曾大作家青春年少,春风得意,登临此台,家乡美景眼底尽收,文兴大发,立即写下了《拟岘台记》。
果然,一大批名人都为拟岘台留下了诗作,足见裴知州此举实在是有远见卓识。同是临川名人的王安石,写有《为裴使君赋拟岘台》。陆游任职临川,也常来登台,留下《登拟岘台》、《雨后独登拟岘台》、《冒雨登拟岘台观江涨》等八首诗。
自此,拟岘台就成了临川的中心,临川的象征。
2
拟岘台伫立在临川的天空下,历经千年,屡废屡兴,七次重修,其中第三次重修,是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四年后,明嘉靖二十九年的八月十四(公元1550年9月24日),临川文昌桥东太平街的汤家山,书香世家的汤家,有个小生命诞生了。
他就是影响中国和世界的戏剧宗师汤显祖。
从小浸润在书香里的小汤,灵性十足,汲取知识的能力极强,五岁进私塾,十二岁能做诗,十四岁便补了县里的诸生,二十一岁以第八名成绩中举。但他显然不是天才,临川才子天下闻名,北宋著名的晏殊,十四岁就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
那个著名的拟岘台,站在文昌桥上就可以看见,小汤的老师徐良傅也在拟岘台下居住,自然,它肯定是少年汤常常登临的地方,每一次登台,都会在他心里泛起不小的涟漪。
这汤家山,被小汤称为旧宅,他们家一住就是三十多年。每年春季,望着山上大片大片的玉茗花,小汤心情甚是愉悦,这些白色的山茶花,花瓣洁白无瑕,黄心绿蕊,这不就是品行高洁的人吗?玉茗花已在他心里扎下深深的根,此生,他要以玉茗花为榜样,不,他要做玉茗花。
万年五年(公元1577年),二十七岁的青年汤,信心满满赴京城会试。这一次,以他的文名和才学,考取,应该有相当把握。显然,考试主官们也注意到了他的才学。首辅大学士张居正,此时正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气势上,他的儿子,取功名如探囊中物,但又不想留下坏名声,于是,找几个成绩好的士子陪考,呵,你得第一我得第二,我们是自己努力考上的,你们看看,这几个都是全国著名的才子呢!于是,青年汤就成了其中之一的理想人选。
面对如此良机,青年汤却想到了玉茗花,这是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怎么配得上玉茗花的高洁呢?“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张居正的延揽。考试结果,充分证明了张居正的权力之大,同时被选中的沈懋学,高中首科,而青年汤则毫无悬念名落孙山。
同样的情况,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又发生了一次。张居正有六个儿子呢。如果几个儿子同时考中,即便万历皇帝不过问,他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啊。又游说汤,汤又拒绝,结果依旧。
张居正倒台,张四维、申时行当政,拉汤许诺以翰林做幕僚,也被汤拒绝。他不喜欢这种方式,更不认可这种行为,他要凭自己的实力。
三十四岁,青年汤变成了中年汤,这一年,他终于以极低的名次,三甲二百一十一名的名次考中了进士。
只要在临川的日子,汤显祖便会时不时去登拟岘台。登台不仅是观景,他早已立志,做官,也要如羊祜,造福于民。
然而,汤显祖似乎天生不适应官场。
有了进士资格,那就好好做官吧,不,他不安分,东提意见,西提建议,当官不久,就被贬了,贬得远远的,到南粤广东徐闻,一个听都没听到过的小县,做典史,县领导中,排名第四,根本就没有什么话语权。
幸好,他到了浙江遂昌,这个小县虽然偏远,却是他人生走向顶峰的地方。遂昌县长,在遂昌,山高皇帝远,我可以说了算吧。
他把诺言带到了遂昌。嗯,在遂昌,确实是汤县长说了算,在这里,他实现了一些人生理想,爱民勤政,兴办教育,劝农田耕,灭虎除害。
官运不怎么好的中年汤,却一直爱好戏曲。从考取贡生的那天起,他就想好好地发挥一下,无奈,读书人以显祖为最大成功目标,在那个环境里,瓦肆勾栏,吹拉弹唱,都是下贱事,能有什么出息呢?于是,戏曲的种子只好深藏起来,阅读大量传奇,积累大量素材,再写点诗文,免得让人闲话。
到了遂昌,这里没人敢说他不务正业,这个爱好可以发扬光大了。《紫钗记》,改定发表;《牡丹亭》,构思酝酿。
3
十五年的从政生涯,汤显祖自觉严重不适应。明万年二十六年七月(公元1598年),带着满腔的忧愤,带着深深的遗憾,他向吏部告了长假,回到家乡临川。
即便如此,玉茗花,那朵高洁的玉茗花,早已在他心中绽放。他索性将新居命名为“玉茗堂”,这是他晚年安居的心灵栖息地,也是剧作梦盛开的地方。所以,《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我走进汤显祖纪念馆,细细体验“梦圆临川”。在这里,汤显祖的四个梦,都有生动的场景再现。
汤显祖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亭》完成于他回乡这一年,但我断定,这个剧本,在他任遂昌知县时,早已构思成熟,玉茗堂只是喷薄之地。
2014年8月,我去遂昌。在石练镇的石坑村,文化中心的长廊里,十几个昆曲爱好者,正练习昆曲细十番。长笛,三弦,二胡,月琴,云锣,檀板,乐器花样繁多。五六十岁的男男女女,操琴吹笛,手指节骨粗壮,显然没有专业演员的熟练,但音乐却十分细腻,似乎是杜丽娘在泣诉她的爱情,“良晨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我们听得很认真,问得很仔细,生怕说出外行的话来。是的,在遂昌的好多地方,许多百姓都有良好的昆曲素养,他们往往都会唱几句。这是汤显祖老县长教他们先辈的,这是文化精神遗产。
而在《牡丹亭》中,遂昌或临川的元素随处可见,他的政治理想,他做县令的怡然心情也栩栩而生。比如第八出的《劝农》:
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
山清水秀,白云悠悠,大道上,树荫下,行人旅人三三两两,来来往往。农忙时节,太守老杜下乡,他还带着女儿小杜一起来呢,他不是来旅游的,他也不是去农民家里吃鸡吃鸭的,他是去做群众工作的,农田不能荒芜,大好时令要紧紧抓住。而在农闲季节,百姓可随时造访太守办公的大堂,指指点点,甚至可以在公堂上扯上几声山歌的嗓子。这样的美丽场景,这样和谐的官民关系,大约就是县官汤显祖努力践行的。有了这样的前提,他在为政中,甚至敢将犯人放回家过春节,享受节日的天伦之乐。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汤显祖的戏剧锐眼,将大明昏暗的世界彻底看穿。他在戏里沉浸,他也审慎现实,无奈无奈,只能在戏剧中挖个大孔,以便喘息和生存,为自已,也为广大的民众。
《南柯记》、《邯郸记》,淳于棼和卢生的两个梦,就是让人喘息的典型暗喻。
看《南柯记》:
怀才不遇的穷书生淳于棼,在自家的大槐树下喝醉酒,做了长长一个梦:娶槐安国公主瑶芳为妻,做南柯太守二十年,因功升左丞相,公主去世受排挤,终因异类,被蚁王蚁后驱逐。淳书生醒来,身边余酒尚温,原来只是南柯一梦。蚂蚁国里也有政治啊,且相当厉害,不如归隐皈依佛门。
看《邯郸记》:
以功名为最大目标的山东秀才卢生,有一天和仙人吕洞宾在黄粱饭店相遇,吕仙人设局,送了卢生一枕头,著名的黄粱梦便诞生于此。卢生娶了清河第一富家崔小姐为妻,借妻家财富,他往京城广通仕路,钦点了状元,河功边功累累,做了大官,出将入相六十年。卢生的富贵梦醒来时,书僮为他煮的高粱米饭还没熟呢。卢生瞬间醒悟,无论美梦抑或现实,富贵都如过眼云烟,不如随吕仙人去当个洒扫庭院的道童呗。
在玉茗堂,每当写作间歇,他都会移步庭院,望着静静的玉茗树凝思,是啊,它们无欲无求,深扎沃土,承天接露,它们读得懂他的心思。每年的一至四月,庭院里的玉茗花就会竞相争艳,看着这些玉洁的花朵,晚年汤心情无比欣慰,这是他坚强的精神支柱,这也是他创作的源源灵感。无论现实多么残酷,他与玉茗花相约的志向不会改变。
4
《牡丹亭》等剧本完成后,我最关心两个问题,一是以何种戏剧表演的形式去传播,二是剧本送往何处出版发行。
两个问题,在抚州的宜黄和金溪,都轻松找到了答案。
用水来做县名的,中国并不多,宜黄算一个,宜水和黄水,各取江的前一个字,那就是说,这里,是江和水的集汇处,有水的地方,人也生得灵巧。
宜黄县的彭公岛,是一个长寿生态村,宜黄河将村环抱。村里有“彭氏宗祠”,供奉着彭祖,就是那个中国最长寿的老人,传说中活了八百岁的寿星,他的后人,就在这粗大的樟树林和老虬似的板栗林中生活居住。我在宗祠前面看到了一大片宽阔的田野,禾苗青青,两三农人,四五头水牛,白鹭不时飞翔,远山层递而延,如画,如诗,一幅真正的田园乐耕图。
我一走进村,就在村口小广场,看到了宜黄戏。
十位农村大妈伴舞,红红绿绿,舞步不是很整齐,却很努力,一位大妈作主角,边表演边演唱,有板有眼,声音粗犷悠长,有的段落,听起来又有点像京剧,唱腔果断有力,当地的宣传部长解释,宜黄腔来源于海盐腔、西秦腔,京剧和宜黄腔也有割不断的联系。
《牡丹亭》完成后,就是由宜黄戏班演出并流传开去的。
“临川才子金溪书”,在抚州,这一句听得最多。临川才子,中国自古以来有十万进士,其中一万在江西,而抚州(临川)则占了三千。在抚州名人雕塑园,不时会见到大名鼎鼎的人物,仅以文学为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晏殊、晏几道,陆九渊,汤显祖等等,数不过来。金溪书,则是说,金溪县的浒湾古镇,为明清江西雕版印刷中心,是中国四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
我去浒湾。
抚河边上,一座气派的牌坊耸立,“书铺街”三字极为醒目。我在前书铺街、后书铺街几条巷子里穿行,巷子宽三米,在明清,应该不算窄了,让人震撼的是脚下的石板路,深深的印迹,像烙铁烙出来一样,有的甚至将石板都要穿透,深印一直往前伸。抚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傅云告诉说,那是车辙印,几百年来,浒湾街上装纸装书的车子,沉沉的,将石板慢慢磨深。蹲下,仔细观察,那石板似乎一毫米一毫米地凹陷下去,我仿佛看见,这凹下去的一毫米,就是一段数十年的时光,这段时光里,抚河边,帆船林立,前店后铺,六十余家书店堂号,刻字的印书的工匠多达上千人,经史子集、戏曲话本、书法碑帖,均有刻板印行。这是书的时光,满街皆闻墨香,保存完好的一百多幢老建筑,透映出浒湾旧时印刷的繁荣盛景。
走进余大文堂刻书房的大门,这种盛景立刻再现,刻印,上色,裁纸,印刷,装订,装箱,匠人们都在忙《玉茗堂四梦》,它们成了这里常年印刷的畅销书,并源源不断卖往全国各地。
5
明万历四十四年六月十六(公元1616年7月29日),玉茗花已谢,茶树依旧青葱,汤显祖病重,临终前,他留下了一组《决世语七首》诗,要求后人对他“死后七免”:
祈免哭;祈免僧度;祈免牲;祈免冥钱;祈免奠章;祈免崖木;祈免久露。
豁达,超脱,人死如灯灭,这种生死观,我以为是《玉茗堂四梦》的继续。
不要哭,不要念经,不要搞祭奠仪式,棺材不要用粗木,死了赶紧埋,坟前不要放祭品,不要烧纸钱。
这是玉茗花的品格吗?花开总要谢,随它流水去,落花护作泥,来年还盛开。
玉茗花依旧洁白无瑕。
为纪念汤显祖,江西省的戏剧节也定名为玉茗花戏剧节,抚州也已将玉茗花定为市花。
在抚州的夜晚,我两次行走在汤显祖纪念馆对面的汝水森林公园里,沐着清新浓郁的花树气息,别的花树,我一概匆匆招呼过,唯独对那些玉茗花树致以敬意,玉茗花虽已谢去,但花魂却在,这茶树里有汤显祖的深深寄托。
夜空如洗,灵芝湖的正前方,一座高高的楼台正光彩四射,我知道,拟岘台上,杜丽娘又要去踏青了,她喜欢在郊外的清丽山水中徜徉,那里有洁白晶莹的玉茗花,更有她可以为梦而死的至上爱情。
抚河水长,玉茗花开,玉茗堂四梦,将一直绵延。
来源:陆春祥 壹庐字字锦
(原载《人民政协报·华夏周末》2017年7月15日,8月12日)
1.《玉茗花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玉茗花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8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