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钓鱼杂志上写道:“月光会影响夜间钓鱼吗?”拉老师的“月光会影响夜间钓鱼吗?”上了文章。“一篇文章,读完后颇为动人。
其实,大凡经常夜钓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明白点儿月光与夜钓的关系,只是还没人提出过为什么?渔民的结论显然是毋庸置疑的,那是他常年观察的结果,但是这种结论并没有科学实践为依据。瞿先生是位老钓手了,其文章有案有据,但是就是这样的资深钓手都没整明白,可见,作为钓鱼人,想回答这个问题,的确是免为其难了。本人也很喜欢夜钓,对于这个问题也曾百思不得其解,但随着钓龄的増长,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遗憾的是,我们钓鱼人不可能是鱼类学研究方面的专家,由于掌握专业知识的局限性,所有的结论只能是合乎逻辑的推敲,本文欢迎钓友商榷!
要想讨论这个问题,我想不妨用用排除法,摒弃不合理的,剩下的就是合理的。归纳起来,可能也就是着落在下文的这3点上。
一、避光说
最初,我也是从月光如织的钓场上产生怀疑的,鲤科鱼类儿本身就畏惧强光,避强(光)趋暗是它的习性。从钓手自身上找原因,当圆月正在你身后时,很可能是被放大了的人的身形和晃动的竿影,其黑黑的剪影落在了鱼儿的视觉影像上,使之避开。
但是我很快发现:在满月时隐藏身形后,和在月亏时的大部分例子当中结果都不一样,满月时夜钓当空军的时候多,而月亏时或多或少都会有鱼获,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当时夜钓时普遍都使用电石灯,没见得月亏时电石灯对钓鱼有影响啊?可见,避光说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全面。
二、光线说
鱼对光线强弱的不同反映,是我在夜钓鲶鱼当中总结出的经验,当时我用的是坠下钩上的钓组,单钩单子线,绑于铅坠上端距主线约40CM处,子线在主线上是可以上下活动的。我发现,在月光较强的夜晚,鲶鱼很少吃口,但是将子线在主线上上捋,将钩饵提离水底还是有口的。月光暗淡的时候将子线下拽,钩饵落底较好!可以推理的是,在强烈的光线下,鱼眼当中的食物上的可见光,可能隐藏在较亮的光照中不为其所见。
但是将饵料提离在鱼眼的上方却可见,正如被光照放大了的剪影!对于鲤鱼,我认为还是应该从它是属于羞光性鱼类上考量,那么,月光的强弱对于其觅食的积极与否,还是应该有一定的影响的。但是,日光的强度与月光的强度,究竟是否对鲤鱼的影响相同?此点目前还不为我们所知,上述观点仅为合理推论。
三、月球引力说
近些年来,由于丛林内的冷水鱼资源已近物种临界点,所以也多了些时间蹲大水库,在钓大水库当中我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本来调好的浮漂会在不知不觉当中下降1一2目,通常的解释是浮漂经过水的浸泡,浮漂的材质吸水,质量加重从而产生的现象,这是个合理的解释!但是,我用的是塑料浮漂啊!我的好漂一大堆!然而近几年都送人了,原因就是塑料浮漂稳定性强!一时不解。
不久,我还发现另外一种现象,就是钓着钓着,浮漂竟然会自动长目!记得关系浮漂自动长目的原因,有钓友曾在钓鱼杂志上撰文,文章中将其归于不断沉积的饵料托住了浮漂,然而,真像确实如此吗?
于是,在钓鱼当中我悉心观察,发现这种观点显然不能让人信服,原因是大水库的水体是时常流动的,或左或右,它如何留住成桶状漂浮的饵料粉末?即便有沉积,铅坠重还是粉末重?而且我试用过虫饵,浮漂同样会长目。这种长目现象与浮漂的降目现象发生在同一天,同一水域,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自相矛盾,让我若有所思。
之后我又发现:大水库当中的水流涌动也很不正常,我们在打抛竿中,经常使用于白色的发泡浮子用作窝子的标记,如果綁线过长,它会时而向左漂浮,时而又向右。当然,如果它向前或后漂浮,因为它与我们的视线为直线,我们很难发觉,但可以肯定地说,它同样在您不知不觉当中发生!有人将其归罪于风,但是很多时候水底下的暗流并不是风力现象引发的,由此让我们不得不怀疑;上述3点现象的解释,是否掩盖了其发生的真正原因呢?
还是适用排除法,我们设定上述3种解释完全不成立!剩下的就是水了,水能发生什么?这么大的水库,如果发生人类不能解释的现象,那它就一定是自然发生的了!想到自然2字,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引潮力"这一词,在困惑之中,我似乎窥见到了一丝曙光!
其实,还是在中学时,我们就接触到过这类自然学科,即然月光与鱼类都归属自然科学这一范畴,我们就在这方面找找原因吧!
我们知道:月球是具有引力的,海水的潮涨潮落,都是月球的引力在主导,那么,月球的引潮力能否影响到湖库的水位变化呢?果然!根据百度文库的专业资料:月球的亏缺与满月,同样也引导着地球上的湖泊与河流的水位变化,美国海军的实验也表明:在一天当中的不同时差里,月球的引力在地球的自转偏转中,可以引起内陆湖泊的水位变化,使之具有上升或下降2一5CM的水位差。而地球在自转当中,由于受月球的引力影响,湖水会在某一时间段内发生逆时针或顺时针的流动,这足以解释上文3点表面所掩盖的事实!我猜想:很可能是水库水位的变化,影响到鲤鱼儿的索饵和停口。
水库水位的变化虽有,但要想证明它与鲤鱼的活动息息相关还有些难度。但即然月球的引潮力能改变潮涨潮落,如果不是涨水与落水的关系,那么,能否继续推论下去,在鲤鱼的自身上找找原因,于是,动物体内的生物钟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据国外最早的、关系月球引力与动植物体内生物钟的科学研究表明:月球的引力直接控制着陆地野生动物和水中鱼儿的觅食规律。毫无疑问,陆地上的所有物种都具各自的生物钟节律,有和昼夜相适应的日钟,有和月球运动周期相适应的月钟,还有与地球公转、季节娈化相适应的年钟。月球规范潮汐,潮汐则规范物种的习性。
上述理论似乎让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依据大部分喜欢夜钓鲤鱼的钓手们的经历:上弦月至满月垂钓,月光的亮度逐渐增强,鱼儿活动频繁,摄食积极,鱼儿上钩多集中在前半夜。而后半夜因为夜空清彻月光较强,鱼儿活性较差。满月至下弦月,月光亮度逐渐减弱,鱼儿上钩多集中在后半夜。
从这点上看,月亮的光照强弱对于鲤鱼的活动,影响的确很大!但是依据瞿先生的记载与我多年夜钓的经验看,鲤鱼对于夜晚的光照的强弱,在觅食上没有严格的规律,显然它不受生物钟的影响。而对于月亮的亏缺,在觅食上却有着定律可循!因而,我们不难看出:鲤鱼的觅食规律,受月球近地距离远近的影响,有着较稳定的时间节点,这样看来,鲤鱼的作息时间,是在受生物钟的影响!
我国的农历历法以"朔望月周期"来计算一个月的天数,"朔望月"是指月朔到月塑,或者是月望到月望,新月到新月之间的长度,即月球运行的周期为29,5天。但是,由于太阳、月球与地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朔望月周期"有长有短,农历一年当中就会出现了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情况。
同时,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初——必须是朔月,所以大小月的安排也不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月亮的圆亏并没有统一的时间节点,所以鱼类的觅食规律也并不墨守成规,这也是瞿先生的日记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下文是我国渔民在长期的渔猎活动中观察并记录下的、鱼群倚月相周期的活动规律,相信对我们的垂钓活动有一定的帮助,现摘录如下:
1) 朔月
农历初一,日出月出,日落月落。(月亮的引潮力大,鱼群全天的活动较为积极)
2)新月
农历初二、初三,月见于傍晩西方近山处。(鱼群全天活动频繁)
3)上弦月
农历初七、八,中午月出,子夜月落,(月亮当空,夜晚鱼群在上半夜活动较多)
4)望月
农历十五、十六,日落月出,日出月落,(鱼群消声匿迹,故有"十五、十六不打鱼"之说。
5)下弦月
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子夜月出,中午月落,(鱼群多在下半夜活动)
6)残月
农历二十六、二十七,清晨见于东方,(鱼群活动积极)
1.《为什么新月好钓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为什么新月好钓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057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