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学毕业生,现在从事建筑业。我的大学离不开网球,因为网球,我越来越想念我的大学生活。

现在只依稀记得因为在高一那年的上海大师赛中看到了费德勒艳惊四座的球技,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这个在中国新兴的运动。而拿到第一把网球拍则已经是高考之后的暑假。一把超市生产的铝合金拼接拍寄托了许多年少的梦想。在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酣畅淋漓地发泄着从高考重压下解脱的生命。

我的网球故事要从大学说起。摆脱了两点一线的生活,大学校园简直是自由的天堂,大把的课余时间任由安排。我就读于东三省的中心城市—沈阳的一所建筑类院校,网球是学校的特色运动项目,拥有着一座设备齐全的室内网球训练中心以及配套的9片露天网球场。在师资配备上,不论是资深国家网球教授,还是国家退役网球运动员,都能够全方位的指导学生更加了解更加快速地学习网球。

热爱网球的人们都是一样的疯狂,我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一直致力于推进大学生网球运动的发展。大二那年,我成为了学校的网球社社长,也更加了解了沈阳大学生网球发展的现状。

1、基础设施简陋或不标准。沈阳的高校很多,但拥有网球场的却寥寥无几。这从根本上限制了网球的发展。

2、大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少,都在各自学校内自家生火自家做饭。

3、不论是官方的还是校际间的比赛和沟通都很稀缺。

4、大学生整体水平偏低,参与人群少。

5、学校不重视、不关心、不投入。

当我真正了解了网球这项运动,才发现除了热爱之外,更有一份责任和压力。在整个沈阳大学生网球发展状况萧条的情况下,我跑遍了所知的所有大学,把大家联系起来,白手起家,建立了网球负责人QQ群,微信群,方便互相联系和沟通。经过了半年的准备,举办了第一届沈阳大学生网球联赛(男子64签,无女生参加)。

万事开头难,突破了这一道关卡,接下来的一切变得一帆风顺。学校响应阳光体育进校园的政策,加强了大学生体育的参与性,竞选成为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网球分会的副主席单位,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网球联赛东三省分站赛。学校社团也将沈阳大学生网球联赛升级成为面向整个辽宁大学生网球社团的比赛,如今已经举办了四届比赛,每次均可达到男子128签以及女子32签的规模。

现在回想起来,感慨良多:

网球,在中国仍旧属于新兴运动,不论是人们的了解和普及程度还是硬件上的发展都相对欠缺。尤其是北方城市,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但因为气候,经济实力,群众意识等客观因素,想要发展壮大也并非易事。拿几年前的沈阳来说,即使是东三省最大的城市,网球发展也只是刚刚起步。

限制条件有很多:

1、场地密度过低,导致网球爱好者的沟通不畅。

2、冬季寒冷,室内场馆稀缺,阻碍了冬季网球活动的开展。

3、网球场地收费过高,与北方经济发展程度不相匹配等等。

然而,网球的魅力就在于人们对网球的热爱会解决一切困难。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沈阳建立起规模超过千人的网球爱好者联络群—盛京网球联盟,每周都会定期组织网球培训和比赛。沈阳面向社会的网球场馆也成倍的增长,基本解决了冬季活动的困扰。每年举办的社会网球享乐赛更将大家凝聚在了一起。

我的大学四年,不仅经历了大学生网球发展的一个高速阶段,更目睹了沈阳这座城市网球文化普及的浪潮。这注定是我经历的最美好的时光,但肯定成果的同时,我们仍旧要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存在。

校园网球——兴趣为主

网球文化在大学校园中普及最大的障碍是兴趣!学生如果根本不知道网球何谈兴趣?即使有所涉猎,校园生活色彩缤纷,网球并非唯一之选。快易网球的推广也能看出兴趣先行的主旨。而另一个障碍则是学校本身,有的学校领导重视,老师负责,形成了大学生网球水平培养的完整机制,参加省市比赛,取得名次,形成良性循环。有的学校不重视不作为,只放眼于足篮排等传统运动,殊不知这些运动竞争更为激烈,没有深厚的积淀很难有所突破。

社会网球——以人为本

网球文化在社会当中的发展,根结底要依靠人。因为社会属性的不同,社会人士热爱网球不会像大学生那样受到太多的限制。只要有充裕的时间,一定的资本,两三球友,便可撑起一片网球的小天地。也正因为热爱网球的以人为单位的社会群体以及针对网球的市场发展壮大了,更多的资本投入便涌向了网球领域。但就沈阳来说,网球俱乐部的发展仍旧落后,网球教练的数量和水平还有待高。以政府或者官方为主的比赛依旧没有成型。

网球就是这样,即使要面对种种困难,它给予人们的魅力也会令它如巨石下不屈的劲草,终有迎接阳光的那一天!(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小虎)

1.《沈阳网红网球俱乐部怎么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沈阳网红网球俱乐部怎么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06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