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大的愿望,是更好地传承这一拳击,与前辈发展“抱团”
潍坊地工权有几百年的历史,这是在带领6名弟子登上CCTV 《武林大会》之后,更多的人开始了解潍坊地工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术爱好者来学习拳。
2011年,地功拳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地功拳非遗项目潍坊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李健坦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其他热爱武术的有志之士一起把地功拳传承下去。每天坚持四点起床 河边练功两个小时
3月19日一大早,在位于城区的一家武馆内,地功拳非遗项目潍坊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健正忙着教学生们练拳。天气的寒冷并没有阻挡师生们练拳的热情,十余名学生在李健的指导下学得十分认真,娴熟的套路、流畅的拳法,一招一式都打得虎虎生威。
外旋採带收于腰间,拳心朝上,同时左脚面绷直向前弹踢,左脚未落之前,右脚腾空前踹……随后,李健给大家演示了地功拳其中一套燕青靠的“飞龙在天”招式,博得学生们拍手称赞。
1968年出生的李健身着练功服,看起来十分健硕,并不像50岁的人。“练拳是让我保持年轻和活力的秘诀。”李健笑着说,地功拳虽不像其他拳种打起来那么好看,可非常注重实用,在器械、套路上独具潍坊特色。
李健告诉记者,他一直坚持每天4时起床,穿上练功服,带上刀棍枪等器械后跑步来到附近白浪河的潍县古炮台边练功,这早已成为习惯。在李健看来,练功前的准备活动是最为重要的,包括压腿、踢腿等,因为只有身体活动开了,才不容易受伤。准备完毕,李健便开始练习地功拳特有的“撑抱吊撩”四个基本功法,最后才开始练习地功拳,罗汉拳、十二路谭腿、小五棍单式、单刀破花枪……十几个套路下来,需要花费大约两个小时。在外人看来可能会非常累,但对于李健来说,这是每天的必做功课,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正常。一天不练拳,他都会觉得不舒服。
家人反对偷着学习 上学路上边走边练
老家安丘市新安街道的李健8岁就开始练拳,接触的第一套拳法便是地功拳。尽管他自己非常喜欢练拳,可当时家人并不同意。理由很简单,家里比较穷,练拳容易磨破鞋子或裤子。加上他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多学一些文化知识,因此极力反对李健学习地功拳。
李健一直想办法偷偷学拳,那时候他早晨三四点起床,从窗户爬出去,此时他的师父已在家门外等着他。大约早上五六点练完拳后,李健再偷偷地回去装作睡觉的样子,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多。
之后,李健上初中了,开始上晚自习和早自习,这段时间恰是他练拳的好时候。由于害怕同学或老师知道自己练拳后告知父母,因此这段时间,李健都是一边走路一边练习地功拳里的十二路潭腿,一直到学校为止。李健都是第一个到班里开门,最后一个给班里锁门。
上了高中后,李健开始住校,有了较多的时间,可以更好地练拳了。1985年李健参加工作后,又跟着王凤鹤老师学习螳螂拳;1999年,他又拜师宋振昌老师学习地功拳。
李健清晰地记得,那时候拜师学拳并不像现在这么容易,需要通过种种“考察”.李健拜师宋振昌时,一开始宋振昌答应了他,并让他每天早上去奎文门附近练拳。然而,李健连着去了三天都没有见到师父的影子,直到第四天早上,宋振昌才和李健见面并正式教拳。后来,李健才知道,其实宋振昌前三天一直在附近观察他,看他是否有毅力。
与其他练武的人不同,这么多年,李健几乎没有大伤。谈起原因,他认为是采取了正确的方法。除刻苦的训练外,练功还要涉猎每一门派的功夫,“每一个门派的功夫都有局限性,所以我一直坚持一个信念:练功要精于一派,并吸纳多个门派的功夫,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李健说。
李健获得了各种奖杯和证书
登上《武林大会》 地功拳传遍全国
在李健的练拳生涯中,2007年是一个转折点。当时他正在苦练“螳螂拳”,为2008年的央视《武林大会》栏目比赛做准备,并最终一路过关斩将通过了海选。李健渐渐发现,虽然地功拳很实用,可这个拳种并没有被推广开来。在参加完2008年《武林大会》并进入全国16强后,他便决定发扬这门拳法。2008年,李健和朋友合伙开了武馆,目的就是以武馆为依托将地功拳传承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央视《武林大会》栏目的导演特意来到潍坊,对潍坊地功拳做了充分的探索与了解,还专门为地功拳量身打造了一期《武林大会》。最终,李健带领6名弟子登上了央视,此后全国各地的人都知道了潍坊地功拳,慕名来学拳的人越来越多。
谈起地功拳现在的发展,李健坦言,虽然练习地功拳的人越来越多,可仍有不少困难。因为练习地功拳要下大工夫,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能吃苦。此外,地功拳打起来不是很美观,他在教学生时最初会教普通拳法,之后才慢慢引导到地功拳上来。
作为地功拳非遗项目潍坊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健也是绞尽脑汁想将地功拳更好地传承下去。首先,他打破原先的“保守藩篱”做法,将具备潍坊特色的地功拳推向全国,让更多的人学习这门拳法。其次,他正在筹备与其他地功拳前辈“抱团”,计划一起成立潍坊市武术协会地功拳研究会,共同促进地功拳的传承与发展。
“潍坊地功拳经过了几百年的流传和演变,传到现在实属不易。”李健说,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和其他热爱武术的有志之士把地功拳传承下去,这是他和地功拳前辈们的最大愿望。本报记者 王路欣
●人物档案
李健,1968年7月21日生人,潍坊市武术协会秘书长、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武术裁判,地功拳第七代传人,地功拳非遗产项目潍坊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多次获得国际、国家、省、市武术比赛冠军,培养的学生在全国、省、市武术比赛中夺得金牌数百枚;多次担任潍坊市武术比赛裁判工作并多次获得优秀裁判员称号。历届潍坊市武术比赛总裁判长。
●非遗档案
地功拳,又称低功拳,传说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所创,他创造这种拳主要是为了对付敌人的骑兵,作击砍马腿用,故所有姿势均较低矮,故取名为地功拳。2011年,地功拳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十二形拳为什么只有单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十二形拳为什么只有单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06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