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野钓的魅力在于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杆子会出什么鱼。但是如果永远没有下一个杆子,会有点苦恼。这篇文章来讨论野钓突然停止的问题。(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

本来上鱼上得很好,突然停口,相信很多钓鱼人都遇到过,然后就是各种换饵、换位置、调整浮漂等等。不得不说,停口肯定是有原因的,事出反常必有妖嘛,钓得正爽呢,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说没就没了,又不是停水停电,对吧。

具体有哪些原因呢?作为一个多年的野钓人,我也只能说从自己的垂钓经历总结,毕竟鱼是在水下,人是在水上,不一定全面、精准。但通过与鱼斗,反反复复的成功、失败,再成功、再失败,基本上算得上是已经“成熟”的经验,所以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鱼被钓完了

这是最好理解的一种原因,当然,不是说所有的鱼都被钓完了,而是窝点局部的鱼让钓完了。钓鱼人都知道,很多鱼种,如鲫鱼、鳊鱼都有成群活动的习性,一群多则几十,少则数尾。而往往诱饵一时的作用对象,就是在窝点附近的这么一群,进窝后先后被钓起,生口鱼有可能会被钓光,有点猾的最后几条也有可能受惊而逃,总之,窝点里暂时是没有鱼了,没鱼当然就停口了。

只要水域里鱼的密度不是很低,这种停口不致命,钓鱼人要做的就是再次诱鱼进窝。台钓需要保持频率,甚至刻意补上几团稍大的饵料下去;传统钓法更为灵敏,可以补上一点窝料休息片刻或者换个窝点去拎几条,过上一小段时间再回来,可能就又有口了。

再次来口的时间肯定不是绝对的,具体要看附近鱼的密度、水的温度(会影响窝料味型的扩散,也关乎鱼的活性)、甚至窝点处的地形。一般情况下按照上面的方法,多会再次上鱼,当然极少数也可能会出现再无下文的情形。

二、明确的干扰因素

有的时候,突遇停口,作钓者只需要停下来观察一番,就会发现周边环境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或者停口是紧接着什么事而发生,这些基本都属于有着明显原因的,具体有:

1、降水

水位下降,是导致鱼情变差的常见原因,机制应该是水位变化致使水压变化,水体里的鱼在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主要发生在一些有闸的河道,会不定期地开闸放水。

水位的变化,无论是从浮漂的钓目上,还是脚下的水迹,垂钓者一般都能很快察觉。不得不说,退水所导致的停口,算得上“顽疾”,有时虽然还能钓上一两条,但多数时候也仅一两条而已,就算作钓者使出浑身解数,鱼情基本上不大可能回到退水前。

2、补窝

补窝本是为了加大诱鱼力度,希望诱得更多的鱼的,但就有那么些时候,不补还好,一补彻底死窝。发生这种情况,一般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鱼活性低的天气,补窝时的动静惊走了鱼群,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另外就是水面小,鱼吃饱了离窝而去。针对第一种情况,最好的是不要盲目补窝,尤其是以上所说的气温较低时以及小水面作钓,就算补,也是少量。

3、其它

其它可见的明确干扰因素还有,附近有人下河游泳制造出较大的动静,或者附近有人捕鱼、电鱼等。有时还有一些较为特别的,比如本来是静水,突然走水了,或者本来走水突然静止,也会导致鱼口突停,这类原因导致的停口,不同的水域后期鱼情可能不同,有的只是暂时的,也有的基本上就是鱼情的转折,再也好不起来,在此水域长期作钓的老钓客,一般都已摸透其中的规律。

三、窝点里来了不速之客

野外的水域,基本都是很多物种共存,有着不同种类、大小的鱼,还有虾蟹等。“大鱼来小鱼逃”的观念虽是靠不住的,但对于一些较为斯文的小个体鱼,而非杂鱼,当窝点游来一条体型悬殊很大的鱼时,小鱼可能会暂时避让。如果大鱼是肉食性的,那小鱼是会散窝的。还有比如螃蟹闹窝,虽然我没见过水底的情况,但我曾经经历过,夜钓上40余只螃蟹,鱼却一条没有,杂鱼都没有。对于这种水下的强霸,我觉得,如果只有一两只还好,如果数量比较多,别的鱼基本也就不敢进窝了。

大鱼进窝导致的停口,一般就是很突然,而且窝点水面可能会泛起特征性的大泡泡,钓鱼人此时要做的就是静静守钓,有可能接下来就是惊喜。一些肉食性的鱼进窝,如果水不是很深,甚至能见到窝点里小鱼四散逃开的场景。

对于螃蟹闹窝,比较特别,螃蟹在我看来,是能伪造出各种漂相的怪物,甚至可以有黑漂。但多数时候,螃蟹闹窝的表现,是浮漂反复出现很小幅度的点动与回复,与鱼索饵的顿口不动,幅度小且无顿感。出现这种漂相,如果同水域里其他作钓者上了一只,那你这里面肯定也就是的了,要是自己上的,那更不用说了。螃蟹闹窝,如果数量不多,别的鱼还能上上,必要时采取游击抛饵战术,效果较好,但如果蟹的数量很多,那钓底基本也是无解的。

四、自然因素

1、可以补救的停口

自然规律是不可能被改变的,但我们可以去利用它,现已进入秋季,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昼夜温差会变得很大,这是对垂钓不利的。多年的深秋夜钓经历,我发现在这种温差较大的天气,鱼情正常的前提下,夜间的鱼口颇具特征性。鱼的活动范围会随着夜间温度的降低而慢慢向水域的中央收拢,比如说七八点之前,用4米5的竿子上鱼很好,但待到九点之后,继续用4米5竿子作钓可能就会面临停口。这不是想象,而是本人多次亲身经历的,遇上这种情况,换上一根长一点的竿子,又能上鱼。而在傍晚时分,长竿反而不如短竿。

2、人力不可为的停口

任何的野外水域,都有着其特有的生态结构,而这些都会影响着生活于其中的鱼类的“生物钟”。在某些水域里作钓,就有可能出现到达某一时间段集体停口,这种规律在相当一段时期都较为稳定,基本上是人力不可为,换谁上也钓不到鱼。具体的原因很复杂,可能不光是水体的原因,甚至有月光的参与,这种现象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在长江里钓鱼(当然现在长江禁钓了),潮汐的影响是足以让疯狂的鱼口戛然而止的。记得有一次在江边钓鳊鱼,用5米4的竿子作钓,下去第一竿就中鱼,第二竿还中,但当时风浪很大,抛投不便,观漂也困难。而靠近作钓船边的位置因为船体的阻挡,风浪要小得多,于是决定换短点的4米5竿,当时观察潮水,预感这鱼情只会持续很短的时间,所以根本不敢浪费时间去收5米4的竿线,直接扔到旁边争分夺秒地装上4米5线组就开始钓。然后,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拉了30余条江鳊,当到达某一个潮水时间节点时,鱼口骤停,停得很彻底,之后又钓了一个小时,一条未上。庆幸当时没有浪费时间去慢慢收拾5米4的竿线,呵呵。

有时风向的突变,太阳的落山也会导致突然停口,一般这些自然因素引起的停口,基本建议收竿回家,因为再钓下去,多数不会有任何改观。

归纳总结

野钓突遇停口的原因有很多种,垂钓者除了观察天气、天时及环境的变化,也要观察同场作钓的其他人。如果别人也一样,在同一时间发生鱼情的改变,那原因可能就不在自身。相反,如果别人仍然在上鱼,而且上得很好,而你的窝点停口,这样的停口应该就不是致命的,通过以上本人分享的补救措施,往往还是能奏效的。


江钓人狂龙,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不是简单地搜索拷贝而来,内容也绝非是单纯的理论,都是多年的垂钓心得与实践经验,对于处于台钓摸索阶段的人来说,不敢说是上乘补品,多少会有点帮助。觉得本文对你有用可以关注一下狂龙,以后会有更多精彩内容。当然,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探讨交流。

1.《钓鱼为什么掉河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钓鱼为什么掉河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072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