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天津,凌晨三四点,正是千家万户在睡觉的时候,一家人整夜开着灯,半夜的风吹过,带着凉意,有些人在房子前面焦急地等着。
终于,看到远处昏黄的灯光下,慢慢拖出一个瘦弱矮小的身影,他走得很缓慢,像是拖着一身的疲惫,等近了,看到他的表情却是兴奋的。
他一边走着,一边数着钱,脸上似乎带着些满足。
临了,看见家人,他快步地走上前,暴露在明亮的灯光下,原来竟是一个瘦劲的老人。
他带着欣喜的口吻说:“我今天接到了一个大单,光这一趟就挣了二十多元呢!”
家人看着他一脸兴奋的表情,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总算是将担忧不安的心放了下来。
白方礼,天津的暖心老人
其实这位让人“不省心”的老人,大家并不陌生,他就是白方礼。
曾经凭借着蹬三轮攒够35万,全部捐献给贫寒学子的白方礼老人。
35万即便是在今天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更何况是在当时那样的年代。
而让人更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位有着大爱的慈善家,并不是我们认知里那样家缠万贯,晃着酒杯,参加慈善晚会的富商,竟然只是天津一个普通的蹬三轮车老人。
1913年,白方礼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祖上几代都是穷人,到了他这一代更是落魄。
小时候,家里没钱供他读书,为了糊口,13岁的白方礼开始到处给别人打短工。
白方礼患病躺床上
1944年的时候,因为实在吃不上饭,活得艰难的白方礼逃到了天津,又凭借能吃苦耐劳的特点,当上了三轮车夫。
蹬三轮是一个力气活,经常要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有时候遇到刁难难缠的顾客,还要经常陪着笑脸。
当时还有苛捐杂税,挣的钱根本就不够填饱肚子。
何况,车夫是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常常受人冷落和白眼。
白方礼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他也知道,凭借自己的双手挣钱,不偷不抢,没什么可丢人的。
后来,白方礼成家以后,面临的经济窘境就更厉害了,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他那二十多岁就守寡的姐姐。
全家人的生活压力都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肩上。
白方礼在天津火车站
但即便如此,年纪轻轻的白方礼咬着牙,凭着一股劲熬过那段艰难的岁月。
靠着拉车和蹬三轮,生生养活了一大家子,将子女拉扯长大,还送他们读上了大学。
祖国解放以后,白方礼被分配到天津河北运输厂上班,成为了一个有正式编制的三轮车夫,虽然不至于多么富裕,但生活总算是有了保障。
1982年,69岁的白方礼退休后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
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奔波在大街小巷,只为了多攒一点辛苦钱,作为自己回家养老的资金,能为子女减轻一些负担。
5年后,白方礼拿着自己打拼多年的血汗钱,回到了家乡。
倦鸟归巢,落叶归根,白方礼打算在老家颐养天年,安享人生晚年最后的时光。
但没有想到在路上发生的事情,改变了他生命的轨迹,让他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
那天,他在回乡的路上,遇到了一群孩子在田地里干着农活,白方礼疑惑地顿足,这个时间段既不是寒暑假,又不是休息天,孩子怎么都没有上课,反而在这里做着农事。
他上前询问那群孩子,本来那些孩子见到生疏的面孔还有些怯生生,但在听到熟悉的乡音后,便有一个孩子主动解答了他的疑问。
“家里穷,爹妈不让上学。学校破,老师都走了。”
白方礼一怔,过了片刻,仿佛不敢相信似的再次询问了一遍。
“那你们现在都没有上学吗?”
孩子们耷拉着耳朵,失落地摇摇头。
白方礼路边小憩
听了这话,白方礼心里很不是滋味,明明和他们这样年纪大的孩子都在课堂里上学念书,而这些孩子,却只能辍学在农地里干活。
知识改变命运,可他们连改变命运的机会都没有,不念书怎么行?
看着眼前这些孩子落寞难过的眼神,白方礼的心里像是被万千根细小的针扎着,怀里放着的养老存折,似乎都变得灼烫起来。
孩子们慢慢地散去,田地旁的小路上只留下老人一个人驻足在那里,凝神思考着,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从心底作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于是,回到家里的白方礼便在餐桌上向子女宣布一件事情,他要把自己这么多年的积蓄全部都捐出去,让那些孩子能够有学可上!有书可读!
白方礼的乘车优惠
这个决定就像是一道惊雷一样炸开在平静的湖面上,子女开始极力反对。
家里日子并不富裕,自己都过得凑活,哪有钱去扶持帮助别家的孩子。
更何况那些钱还是白方礼辛苦多年攒下来的养老本。
但白方礼执拗地坚持自己的决定,并声称:“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这事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样,我主意定了,谁也别插杠了!”
打定主意的白方礼,任谁劝也没有反悔,拿着自己的存折本就捐给了家乡的学校,并资助那些孩子读书上学。
白方礼资助的小学
5000元不够,74岁的白方礼就重新回到了天津,推出他那辆破旧的三轮车,重操旧业,继续卖命地蹬着。
一元、两元、三元,他便是以这样年迈的身体,吃力地蹬着三轮车,招揽着来往的顾客,辛苦地挣着血汗钱。
他还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一天要挣够二十元。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天还没亮的时候,白方礼就出门,到了晚上八九点才回家,他日夜辛劳,用两条年迈的腿使劲地蹬着三轮车,奔波在天津市的各个路口。
这些钱并不好挣,有时候客人不好拉,白方礼为了有更多的客源,他还制定了一个方案,小孩子和老弱病残孕都是半价优惠。
白方礼吃饭
每天到了吃饭时间,就是一个馒头就着点咸菜,或者是用酱油拌一拌米饭,渴了就喝破旧的茶壶里装着的白开水,困了就盖一个旧毛毯躺在三轮车上睡一会。
为了省钱,他从不给自己买衣服,总是捡一些别人不要的衣服,缝缝补补地重新穿在自己身上,他也不在乎好看不好看,总是笑呵呵地对别人说:“真好,我都不用自己买衣服。”
有时候到了晚上收工的时候,还是没能完成二十元的收入,他便不回家,一直蹬着三轮车找客源。
有一次,白方礼凌晨三四点还没回家,这可把他的子女都急坏了,生怕他年纪大,路上生出了事故。
后来白方礼推着车子,疲惫地回到家中。
刚喝下一口水,就兴奋地和子女炫耀自己今天接到了一个大单子,拉着一批急货蹬了几十多公里,一趟就挣了好多钱。
子女听完之后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样的重活,就是年轻人都不愿意干,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竟然毫无顾虑地接下了这一单。
白方礼没想那么多,他就是觉得这一单能多挣一些钱,便去干了。
而他省下来的钱和蹬三轮挣出来的钱全部都细心地整理好放在一个铁皮盒子里,一点一点地攒下来。
等到了月底,就是他最开心的时候,他会清算自己有没有完成月初定下的目标。
每当完成之后,就会如释重负,感慨地说道:“真好,这个月又完成了。”
数好之后,钱还没有捂热,就全部被老人拿去送给了学校,资助贫困的学生。
白方礼的女儿曾经说,一开始她并不能理解父亲的行为,觉得这样实在是太辛苦。
“我在街头看见他蹬车,看着那身影,心里的滋味真是不好受,说不出。就是心疼他,日晒雨淋的,别人看着还以为是无儿无女的孤老头。你说他到底为了啥?”
“可他却说:‘你甭管,别惦记我,我挺好的。我这样活着,我觉得特别自在。’”
在学校的捐助仪式上,她看到来捐款的不是富豪就是白领,只有父亲一个特别穷的老人,站在那一群人里显得格格不入。
可就是这样的白方礼,在上台的那一刻,感动了台下所有的师生,他们给予这位老人最热烈的掌声。
就是这一幕,让白方礼的女儿感到心头的震撼,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
接着,白方礼苍老的声音响起在礼堂中,他用着拗口的乡音笑着说:“同学们放心,我身体还硬棒着呢,还在天天蹬三轮,一天十块八块的我还要挣回来。”
“你们花我白爷爷一个卖大苦力的人的钱确实不容易,我是一脚一脚蹬出来的呀,可你们只要好好学习,朝好的方向走,就不要为钱发愁,有我白爷爷一天在蹬三轮,就有你们娃儿上学念书和吃饭的钱。”
白方礼的这一番话,让很多人肃然起敬,深深感动于这位老人的大义之举。
渐渐地,白方礼老人的名字被更多人知道,他的事迹也被人们口口相传,更是引来了媒体的采访。
采访是在老人休息的间隙进行的,白方礼喝了一碗水,擦了擦脑袋上的汗水,不好意思地对着镜头说:“我也没干啥,这咋还引起上面的重视了?”
“我没文化,又年岁大了,嘛事干不了了,可蹬三轮车还成。”
“想那些缺钱的孩子,我坐不住啊!我天天出车,24小时待客,一天总还能挣回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后来,为了帮助更多贫困的学生,白方礼在别人的提议下,想要成立一个专注于教育事业的公司。
于是他便将老家的房子卖了,又凑了点钱,在天津火车站的一个小角落开了家支教公司。
说是公司,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售货亭,买一些烟酒零食杂货,不同的是这个售货亭上挂着一个牌匾,写着:无私资助志在其才。
随着白方礼事迹的流传,市民纷纷都跑到这个杂货亭买物品,有些人特意绕了好大一圈,就买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货物,还有一些善意的民众,会将百元大钞扔在桌上,就只买一个便宜的物什。
行情好的时候,白方礼的公司还扩张开了十几家的“连锁店”,一个月的净收益能够达到一万元。
但白方礼却从来没有因此停下自己年迈的脚步,售货亭挣得那些钱,他一分都不拿,分毫不差地捐给当地的学校和困难的学子。
将售货亭交给别人打理,自己依然卖命地蹬着三轮车,一笔一笔地攒起小钱。
白方礼曾义正言辞地说:“挣得这些钱,不姓白,它姓教育!只要我多挣一点,就能多让几个孩子吃上饭!”
而那个时候的白方礼依然是一箪食,一瓢饮,处陋巷,睡街边,人不改其乐。
甚至还有市民曾见到生病的白方礼,依然坚持完成每天的小目标,蹬着三轮车吃力地奔波在炎日之下,到了中午休息的时候,他啃完馒头,就着水就吞下几个药片,就继续起身拉客。
但是好景不长,城市整改的计划落实下来,很多报刊摊位,杂货摊位都要拆掉,白方礼也没有让国家为难,响应号召把自己十几家的售货亭都拆了。
他没有失落难过,而是笑呵呵地摆摆手说:“没关系,我还可以继续蹬三轮挣钱,只要我能动,我就会一直蹬下去,有了钱就赶紧给孩子们寄过去。”
白方礼过生日
可是那个时候,他已经是一位年迈的八旬老人,又怎么能继续承受这些累活,他那瘦弱苍老的身体,常年挑着沉重的担子,难免会吃不消。
渐渐地,白方礼的体力已经蹬不动三轮了。
子女们都劝他好好地在家休养,但是白方礼却坐不住,因为只要他一休息,就会想到那些吃不到饭,上不起学的孩子们。
于是,他又出去了,不能再蹬车,他就端着一个铁皮盒子,帮单位看车挣一些钱,一毛两毛,一元两元,他都会一点一点攒起来。
慢慢地,身上的病况出现越来越多,老人的眼睛也越来越模糊,有时候连盒子里的钱都看不清楚。
坐在明亮的灯光下,他艰难地数着盒子里的钱,大约有500元。
白方礼用手揉了揉眼睛,还是模模糊糊,最终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郑重地将这一笔钱放在盒子里,小心地保存着。
2001年,这位眉毛胡子满脸冰碴的88岁老人,在一个寒冬的清晨,艰难缓慢地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 从怀里颤颤巍巍地掏出一卷折叠好的零钱。
零钱有十元,五元和一元,钱上面还带着老人的体温,他把钱递了出去,眼神里有些无奈和自责。
“这是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给孩子们送钱来,我老了,真的干不动了,以后不能再捐了。”
说着,他又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有些颓靡地转过身,在雪地里缓缓地挪动着脚步,老人走路都变得有些吃力,抖抖索索,好像随时都会站不稳摔倒下去。
但他却坚持一个人走回去,一如印象里那个倔强又固执的老人。
白方礼的最后一程
2005年9月23日,享年92岁的白方礼老人在天津市医院里安详地闭上眼睛,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动情地说道:“老人的后半生,为了助学四处奔波,蹬着三轮行驶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如今他要走了,便让他的灵车在这座城市多走一走,让老人再最后看一眼他熟悉的街道和小巷。”
抬灵棺那天,送行之人挤满了马路,白色灵车在前面走着,后面浩浩荡荡全都是闻声赶来的群众。
他们低下头,沉痛的哀悼,那一刻马路上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吵闹、着急的鸣笛声,过往的行人都默默地看着那灵车的走动,总觉得心头异常沉重。
群众为白方礼送行
那一刻,世界,马路,行人,灵车,一切都是庄严肃穆的。
那一天,万人出动,挤在灵车的后面,都想为这个可爱可敬的老人送最后一程。
那一天,当地的出租车司机自发组织免费送市民去参加白方礼老人的追悼会,此外参加悼念仪式的还有一辆五路公交车,一直默默地跟在灵车的后面,像是完成最后的守护。
后来采访的时候,五路公交车司机对记者说:“我们5路车40岁以上的员工都认识老爷子,以前他的支教售货亭就在我们站旁边。他的行动一直感动着我们。今天,我们很荣幸跟在老人身后,送他最后一程。”
还有附近的一位居民,对着记者感慨地说道:“我在这住了那么多年,从来没见过那个老百姓出殡像今天这般聚集那么多人,而来送老人最后一程的人群里,大部分还都是和老人素昧平生。”
后来这件事登上了报纸,有一位读者深受感动曾给天津日报留言说:“他的善良与无私让我汗颜,一个朝朝暮暮甘为骆驼牛马的人走了,所有人都应该低下你们的头!”
老人已经离去,感动却从未消失,白方礼蹬了近二十年的三轮车,一共攒了35万元,全部用来资助给贫困的学子。
而他弥留给这个世界的,留给子女的却是一顶破帽、一副破手套、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一张存款为零的存折,以及无数的震撼和感动!
1.《五百钱手怎么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五百钱手怎么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088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