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播撒城乡,基础设施大变样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市级文化馆、图书馆与市科技馆、市档案馆合建工程启动,四馆总建筑面积达7.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6亿元,其中图书馆建筑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文化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硬件部分分别达到了国家市级一级馆标准,预计两馆于2016年年底至2017年上半年投入使用。霍邱县文化馆和博物馆正在筹建中,馆舍建筑面积达9000平方米,预计2016年底可建成。霍山、金寨、裕安、叶集文化场馆建设也分别提出了发展规划,将于“十三五”期间分别启动。五年来我市累计建成农家书屋256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7个,并与全市6个图书馆、7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一同向公众免费开放。先后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13313个,架设光缆6032.75公里,安装直播卫星设备57822套,受益农户约15万户。建成使用农村公益电影监控平台,有效提高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质量,累计放映场次达14万场。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先后建成37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8个市级乐园,努力提高乐园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使基层群众多受益、常受益。
文化浸润心灵,群文活动大繁荣
五年来,我市文艺创作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获得5项省“五个一”工程奖、1项第二届鲁彦周文学奖、1项“第三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作品展”最高奖……累计创作戏剧、音乐等各类文艺作品1100余部(首),涌现了以庐剧现代戏《杜鹃啼血》、《信义人家》为代表的一大批文艺精品;原创民族管弦乐套曲《中国节气》荣获中国上海第14届国际艺术节民乐邀请赛金奖;舞蹈《海阔任鱼跃》在第七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中获“小荷之星”、“最佳编导”金奖;精心打磨的皖西文艺作品在参加省首届“群星奖”决赛中总成绩列全省第一方阵。出版了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书籍,电视剧《幸福相依》顺利拍摄;电影《希望之火》顺利开机;根据法治鼻祖皋陶的事迹创作的远古历史大剧《天下大典》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还开展了一系列如山水文化节、文化惠民消费季、全民阅读季、大别山歌会、韩国江原道文化代表团文化交流、首届广场舞大赛、茶谷开茶节、荷花节、少儿艺术节、群众文艺调演等活动,影响广泛;还有寻找六安之美、记录六安之美、讴歌六安之美、守护六安之美、提炼六安之美、唱响六安之美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全市文化下乡、图书下乡、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已形成常态。各级文化机构利用现有城乡文化广场资源,打造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场地,新增40个群众文化广场示范点;依托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员和广大文化志愿者,推动乡村和社区文化活动深入开展。霍山县获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金寨县进入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行列,天堂寨镇、姚李镇获得了“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文化牵手经济,文化产业大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已跃居为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广告装饰、工艺美术、传媒信息、印刷复制业等文化产业年产值逐年提高,健身娱乐场所等文化经营企业进入升级改造阶段,形成整体推进、迅猛发展的格局。
民营文化企业活力涌现,全市民营文化法人单位占总数的80%以上,华安达、蓼源、悠然蓝溪(一期)、三乐童车、柯林印铁、大别山玉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相继建成运营,东东智趣小镇、六安海洋大世界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相继建成开放。电影院线、演艺剧场、等文化业态日趋丰富完善;安徽华安达集团工艺品有限公司、安徽未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先后入选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截止2015年底,全市文化法人单位近1500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80余家,入选省”861“计划的文化产业项目实现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可达全省平均水平。2家企业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现有省级产业示范基地6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企业)26家。市文化部门编制12个市本级重点文化体育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并多次赴外省市开展招商推介。开展了鼓励城乡居民看书、看报、看戏、看电影、看电视”五看“文化消费季活动,通过政府引导、打造平台、商家运作、文化载体的手段,使我市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皖西博物馆新馆投入运营,六安市体育中心、游泳馆项目进入启动阶段。城市数字影院从无到有,建成影院12个,新增银幕56块,实现县级城市全覆盖。
文化走进生活,文保利用大提升
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体育协会99个,全民健身站点939个,人均场地面积达1平方米,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600人,体育人口达400万人以上。成功举办亚洲赛艇锦标赛、全国赛艇锦标赛、中韩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姚基金青少年篮球赛、全国登山健身步道联赛、全国登山大会、中韩古李十番棋赛、全国库钓大赛、全国自行车大赛、安徽城市篮球联赛、全市第三届运动会等重大赛事活动。争创1个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个省级青少年水上后备人才基地。创新”体教结合“形式,不断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获批1个国家级、24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个省级传统项目学校,争创2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户外营地,连续5年承办全省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水平提升,先后组织了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原址保护工程、六安经济开发区战国墓群发掘,修复利用六安古城墙、北门塔等古建筑及革命旧址群。全市新增国保单位5处,六安汉代王陵墓地列入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项目,芍陂(安丰塘)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寿县古城墙列入”世遗“预备名录。皖西博物馆大力提升展陈水平和服务质量,成功晋级国家二级馆和4A级旅游景区。成立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制定了《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管理暂行办法》。霍邱柳编、(寿县)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先后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六安灯歌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积淀丰饶的文化厚土,正洋溢着时代芬芳。在文化强市的建设进程中,在改革推进中,老百姓的基本文化权利得到了更多的保障,精神家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展望】
按照文化强市建设战略部署,我市仍将深入挖掘丰富多彩的绿色、红色、古色文化,全面推进六安文化资源品牌化、主体企业化、产业规模化。到”十三五“末,全市文化事业综合实力达到全省中上等水平,部分行业和领域居全省前列,争取2个以上县区进入国家和省级文化先进县行列;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高于全市GDP5%以上,积极适应文化发展新常态,培育”一批知名文化企业、一批规模文化产业园区、一批特色文化品牌、一批高端文化产业人才“,形成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机制,与文化资源相适应的文化实力,与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环境,把六安建成有历史特色和现代特质的皖西地区文化中心,基本实现”文化强市“的建设目标。(皖西日报)
1.《姚李镇钓鱼塘有哪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姚李镇钓鱼塘有哪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117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