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桩功的具体练习方法,今天很多人站久了也犯法,不知道是练习时间不够,还是本来就练错了。

任何努力都要在检查中提高。

知道了目的才好检验。很多人整天站着,却连为什么站着、站着又能怎样都不知道。只说长功夫,甚至长什么功夫也不知道。这种肯定不行,非但不行,即便动作要领外观上对了,说不定还能站出个静脉曲张什么的。

建议去北京体验体验,赶着早高峰的时候挤地铁,站在人堆里不用力,但让前后左右的人都挤不动你就是桩功了……因为人是从四面八方各个方向挤的,很容易检验是不是真松沉。

其实说了或许会打击到一些人,利用站桩练功是需要多站站,但就效果而言,实际是属于技术动作范畴的,算不上功力的,悟性高又有基础的,半小时足够做到那些“神奇”的效果了。

方法也不用教,按着自身所练,找人推推自己,不要走化,就放松着,身体里会自然调整,出现撑劲。本身就会形成一些骨节贯联,把受力点变得像“弓背”一般。

也只有这种不用力去顶的撑劲,才能够在实战中又撑得住,又跑得了。

没撑劲的就被人打瘪了,硬撑的,就把自己定住了,都不行。所以只有应对四面八方随意来力的时候,特别是不用手撑的时候,才容易体验到力的变化。有悟性的人,自己就发现是怎么回事了。

而桩功到了一定程度,小腿是会起变化的,如果形意八卦都练,很明显会感觉到其中的不同。否则就没练真。

要说一个桩功涵盖了许多内涵,那就类似无生有这种偷换概念了。但反过来则是成立的,可以把很多技术因素融合入一个桩功之中。

另外桩功往往是在教学中使用的好方法。拳学精深,在广泛传播中,弟子悟性不一,虽然好老师因材施教,而拳法形成又各有特色。但是根基必然严谨,为此一时间把很多教师都难住了。

李洛能前辈当初极其开明,没有如之前那样保守,而是广收门徒。真是天佑形意门,选中的弟子都有得天独厚的天赋,而且各有成就,不得不说是一门之万幸。

然后机缘是吝啬的,给一次就够了。再之后的传授中,虽然代有人才出,但却因为传播极广,而参差不齐。拳法本是造福于人,造福天地,有上进好学者又不能狠心拒收。所以历代前辈也是苦口婆心,用心良苦寻找好的传承方式。

传承方式在上几代依然完善,但却一直人支不旺。这不是说教就能教会的。所以取其大处,开始以桩法于慢练入手。特别对于体格弱着,不能强求他如何刚猛。必先知虚实方能用功,不然越练越损。

因而就形成了另一种入门法子,与猛火锻钢之法截然分开。

因为理解及实战对象的局限性,很多时间子孙辈不能理解其中会意。渐渐落入俗套,空行拳架不出效果。妄想多练也无用。

郭云深先生也感觉到了这个问题。他有一位后学在先生去后,不服嘱托,坚持按法苦练十年,终于大成。但他所见所闻,也发现了形于意之间分离歪曲的问题。

没有意做指导,外形也不能准。没有外在成就,灵变的打法也出不来。但总归来说是跟拳谱对不上了,特别是意的部分。于是这位先生四下与人试手,但无论如何试,多是沿着形意、心意这条主线。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时间也是出尽风头,寻得了另一条道路,以意为参,以桩入手,得功而惯用。

于是放弃了很多功架,归结于桩,将其他动作改为打法。因为有了桩功的根基,内外合一,自然是风生水起。可惜公道地说,是有点纠妄过正而出偏。正因为太强调一些东西,而后辈也忽略了一些东西,所以也有不出成绩的时候。

这些都是传承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在某一拳某一门,必然因为拳师自身的修养以及眼界而各有特色,枝节也繁盛起来。然而这位先生因为强调“意”字留下的效用,曾经一度有这么个表现,就是门生无关拳脚高低,杀气斗志丝毫不弱。

无论这拳怎么改,都没敢离开意字。

——铁萼奇兰国技武术论文精要

已出版国术实体小说三部曲:第一部《六合拳宗》;第二部《帝国镖路》;第三部《真武百年》(即将出版)

铁萼奇兰(孙龙庆),自幼习武,项城张府武师传人,得心意、形意、太极、八卦诸拳真义,祖上为镖行世家,幼时耳濡目染,过往武林和拳师记忆深入骨髓。成年后遂追随祖辈踪迹游历,精诚求真,拳艺有成。有诸内而行诸外,乃援笔著作,以国术武技、商帮武行、民间武备体系为本,述拳真实深刻,鞭辟入里;写人风骨凛然,如在眼前。

欢迎关注 “国风真艺” 微信公众号 同道中人更多分享

1.《北京意拳站桩哪里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意拳站桩哪里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124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