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水
外国拍摄的东题材电影把志愿军的胜利归功于人群战术。
这是侮辱!
01
在1950年10月入境前,志愿军总司令部制定的作战计划是:在清川江一线,利用江川保险组织防线,首先稳定战线,然后等待后方力量反击。
但是,据调查,入朝后,联合国军的进军速度比——麦克阿瑟认为朝鲜军队完全战败的速度要快得多,接下来是追击战。于是把哈哈的联合国军分成几个小部队,迅速向北追击。
志愿军刚渡鸭绿江,联合国军就已经过了清泉河,原来的作战计划已经无法实施了。
在这种情况下,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志愿军总司令立即改变任期,改变原来的防御部署,不再要求全军并行,而是以军队和师团为单位,划分北进的敌人,在运动中歼灭敌人。(莎士比亚)。
本月25日,第40军在温静地区正面冲击了联合国军的前锋韩国第6师,以抗战中经常被日军使用的截击、截尾、截腰的战术,迅速歼灭了韩国军先头部队一个营,并向抗美援朝开了第一枪。
此后,39军在云山歼灭了美军第一骑兵第八团教父。
三十八军在与在熙川的战争中战果不大,但在飞虎山抵抗战中坚持北上增援美军,保证了云山战的胜利。(威廉莎士比亚)(美国)。
在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战斗中,志愿军司令部灵活地改变了部署,利用秘密入朝的优势,震慑了联合国军,歼灭了敌人1.5万人,将敌军逼到了清川江以南,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战略。
接下来的第二场战斗是真正的上帝操作。
02
第一次战斗结束后,联合国军对中国军队参战的规模和目的还不清楚,麦克阿瑟仍然坚持向北进入鸭绿江占领朝鲜的计划。
志愿军总司令虽然把联合国军赶到了清川江以南,依靠清川江组织防线的计划已经具备了实施条件,但他以极其丰富的军事经验判断。此时,以志愿军的装备水平与装备优势较大的联合国进行正面防御战是不合适的。
所以他决定重新改变原来计划的计划,利用运动战的优点重新计划歼灭战。
11月6日,第二次战斗拉开了序幕。
联合国军小心翼翼地再次向北进攻,志愿军东西两线开始撤退。
同时,在撤军过程中,扔掉了许多旧武器,释放了在第一次战斗中抓获的俘虏,并说:“我们入境只是为了保护边界线,现在就回国。”
这种中国传统军事战略中常用的“持刀人”果然被狂妄自大的麦克阿瑟骗了,以为中国军队已经从前线撤退了。
“从现在到鸭绿江,基本上只能遇到象征性的抵抗。”自信的命令东西两线部队大步前进,于12月25日圣诞节前到达中朝边境,试图结束战争。(威廉莎士比亚)(美国)。
韩半岛北部的地形比较特殊。中央部分是高耸的中部山脉,东西两侧是沿海平原,东西海岸之间当时只能连接极少数山路。
由于朝鲜特殊地形的分割,联合国军的东西两线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空隙,给了志愿军分割包围的机会。
11月25日,志愿军首先在西线发起反击。
38军发挥了预警兵超强的山地机动能力,在14小时内将72.5公里穿插在山灾、联合国军后方的3里、龙源一举渗透,控制了联合国军撤退的道路。
同时,39、40、42、50等军队正面攻击清川江以北的联合国军,联合国军发现计谋,仓皇撤退,最终被堵在三里、龙源,最终全军覆没,美八军司令沃克将在仓皇撤退中被推翻死亡。
面对西线战败国,麦克阿瑟被迫下令放弃朝鲜首都平壤,全军撤退到三八线以南。
东线战场,志愿军利用东线沿海平原狭长的地形特征,忍受零下40多度的寒冷,耐心等待向北方进军的美军排成长长的蛇阵,突然发动进攻,在长津湖地区将敌人切成几段,划分了包围。(威廉莎士比亚)(美国)。
西部线美军被山脉阻挡,无法支援东线。
东线美军只能自己冒着生命危险突破包围。
东线的战斗非常惨烈血腥,志愿军第九军团将战斗精神发扬到了极致,大量冻死的铜像裁员,在粮食弹无法补给的情况下,不断冲击被低劣的武器装备包围的美军,试图全歼被包围的美军。
但是这时候双方的整体实力差距太大,不是精神力量能弥补的。
志愿军把美军撤退的必经水门桥炸了三次,但被美军迅速修理了三次,最终美军付出了巨大代价,突破了包围,逃到咸兴港,逃离了海洋。(威廉莎士比亚,《美国电视剧》、《志愿军》、《志愿军》、《志愿军》、《志愿军》)
第二次战斗结束后,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共歼灭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人收复平壤,将战线一举推到三八线,彻底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这场战争也可以说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中国指挥官
军事谋略的巅峰之作。但随后联合国军也换上了一位谋略出众的指挥员,让志愿军在谋略方面的优势开始有所减弱。
此人就是李奇微。
03
李奇微是在沃克阵亡之后继任为美第八集团军司令的,他上任时,整个联合国军都已经处于极度的沮丧之中。
麦克阿瑟此时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他对李奇微表态:“第8集团军是属于你的,你认为怎么好就怎么干吧”。
因此在这之后,实际上是李奇微在指挥朝鲜战事。
李奇微敏锐地观察到中国军队看似强大的进攻能力背后,实际上有着巨大的短板——后勤保障能力严重不足,每次只能维持一周左右的进攻时间。
他立即制定针对性的作战计划,决定以汉城为诱饵,在志愿军下一次发起进攻时稍作抵抗就进行后撤,但始终不脱离接触,诱使志愿军不断深入,待到其耗尽物资之后再发起反击。
12月31日,志愿军发起了第三次战役。
战役开始后,志愿军迅速击溃当面防御的韩国军队,突破临津江防线,直逼汉城。
李奇微是故意把战斗力较弱的韩国军队摆在第一线,以起到消耗和麻痹志愿军的目的。
1951年1月3日,李奇微指挥联合国军主力从汉城撤退,“总的说来,第8集团军是井然有序地撤退的,几乎带上了全部的武器装备”,这与第二次战役时的大溃退截然不同。
志愿军随后攻占汉城,并继续向南追击。
美军与志愿军始终保持在一天的路程距离,期间不断小规模交火,但志愿军却始终捕捉不到美军主力,只将被李奇微拿来垫背的英军和韩军歼灭了一部分。
眼看志愿军即将落入李奇微的埋伏圈中。
关键时刻,志愿军总司令高超的军事谋略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再次发挥了作用——他意识到美军的后撤是有计划、有组织的。
志愿军看似节节胜利,实际上却根本没歼灭多少美军,而自身携带的物资却即将耗尽。
他果断下令停止追击,全军后撤到汉江南岸组织防御,从而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重大失败。
第三次战役结束,志愿军虽然攻占汉城,歼敌1.9万,但基本没对美军造成太大打击。
很快,李奇微的反击就开始了。
04
1月25日,李奇微首先在西线发起反攻,企图夺回汉城。
汉城是原来朝鲜王国的京城,也是大韩民国的首都,因此其得失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
志愿军此时兵力和物资尚未得到充分补给,志愿军总司令决定固守汉江南岸,为后续部队到达争取时间,同时在东线对战斗力较弱的韩国军队发起反击,以牵制西线美军的进攻。
2月间,志愿军在东线横城地区反击得手,歼灭韩军1万余人,但在攻击砥平里时却遭到重挫。
六千美法联军利用志愿军缺乏重武器的弱点,用坦克和卡车组成临时防御圈,再凭借强大炮火和航空兵支援猛烈攻击冲锋中的志愿军。
志愿军猛攻砥平里三天未能得手,伤亡数千人之多,被迫撤出战斗。
砥平里之战规模不大,但意义重大,它让美军找到了遏制志愿军大范围运动战的窍门,从此志愿军的这个屡试不爽的战术再也无法施展,被迫转入阵地作战。
西线方面,李奇微在前期进攻消耗了志愿军的兵力和弹药之后,又于2月中旬发起了代号为“屠夫行动”的总攻。
志愿军总司令面对后续兵团尚未全部到达的不利态势,决心不顾政治影响,在一系列防御作战迟滞美军行动后于3月中旬果断放弃汉城,撤到汉江北岸重新组织防线。
双方激战到4月下旬,美军终于无力再向北推进。
第四次战役结束,李奇微夺回了汉城,同时在砥平里重创志愿军,遏制了志愿军大范围运动战的战术。
而志愿军总司令则采用西顶东打的部署,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李奇微的反攻计划。
虽然放弃了汉城,但保证了志愿军主力兵团的基本完整,争取到了后续兵团到来的时间,从而保证了继续作战的力量。
05
第四次战役结束的时候,志愿军的后续兵团已经抵达前线,兵力对比上再次有利于中方。
志愿军总司令因此下定决心,“即使付出五六万人代价,也要消灭敌人几个师”,争取一举打垮联合国军主力,结束朝鲜战争。
于是,第五次战役拉开了帷幕。
4月22日,志愿军首先在西线发起反击。
李奇微见志愿军来势凶猛,开始施展其“磁性战术”,下令以摩托化为机动方式的美军每天在夜间后撤30公里,使依靠步行的志愿军无法追赶上,然后当白天来临时,再下令对已经人困马乏的志愿军发起反击。
这种战术十分有效,志愿军苦战数日,虽然前进了七八十公里,但无法大量歼灭美军,而且被美军拖得疲惫不堪。
此时,志愿军的后方物资基地三登又被美军空袭炸毁,三百多万斤粮食付之一炬,后勤物质供应基本崩溃。
到4月29日,志愿军在西线的反攻不得不主动停止,转入防御。
西线打不开局面,志愿军又于5月16日在东线发起进攻。
此次进攻虽然击溃了韩军三个师,但很快缺口就被早有准备的美军堵上。
到5月22日,李奇微判断,志愿军的物资应该已经到了极限,于是下令发起反击。
美军以摩托化部队组成快速部队,分成若干股迅速对志愿军进行反穿插。
志愿军第180师因撤退迟缓,被美军分割包围在三八线以南地区,除少数人成功突围,该师绝大部分官兵都战死或被俘,造成了抗美援朝战争史上我军最大的一次损失。
东线的反击也宣告失利,形势对志愿军极为不利。
李奇微立即抓住战机,利用志愿军防线中的漏洞,用快速部队迅速冲过志愿军防线,一直冲击到防线后方的铁原三角地带。
铁原是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枢纽,如果铁原失守,志愿军将面临弹尽粮绝的危险。
关键时刻,志愿军总司令紧急调63军死守铁原,同时紧急调动各路部队后撤,向铁原靠拢。
63军在本身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死守铁原12天,击退了美军4个师的围攻,终于坚持到了后方部队的增援。
此时李奇微见攻下铁原已不可能,遂下令美军南撤。
至此,第五次战役结束。
第五次战役,双方各自付出了8万多人的惨重代价,战术和谋略也运用到了极致,但均未能真正达成各自的战役目标。
最终,双方坐到了谈判桌上,开始了漫长的停战判断。
在撤离汉城时,李奇微在南朝鲜总统府的墙上留下了一句话——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向中国军队总司令致以敬意。
06
以往的抗美援朝战争电影,往往显得无比悲壮,突出的是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大无畏精神。
事实上,能够击退联合国军,靠的不仅仅是志愿军英勇不屈的精气神。
还有我们巧妙的战术运用、高超的战斗动员能力、指挥员高超的军事谋略,弥补了战力上的差距。
(推荐大家看一下《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
绝非外国拍摄的同题材电影所展现的那样,把志愿军的胜利归于人海战术。
比如:第一阶段夜战中,让联合国军吃尽苦头的“三三制”战术。
比如,第五次战役后,因无法实施大规模歼灭战,而诞生的冷枪冷炮运动。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狙击之王——张桃芳。
32天,击毙214人,且全身而退。
2018年某国外论坛,张桃芳被评选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厉害的5位狙击手之一。
再比如,“冷枪英雄”邹习祥,206发子弹击毙203人。
等。
希望日后的电影中,能把这些精彩的谋略和战术表现出来,让大家了解到一个更加立体的抗美援朝。
参考文献:《抗美援朝战争史》(军事科学院版)、《李奇微回忆录》、《远东朝鲜战争》
1.《【水处】到目前为止,抗美援朝朝鲜电影都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水处】到目前为止,抗美援朝朝鲜电影都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98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