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冯又带你穿越时空来了。
别废话了,直接上图吧。
上面这幅画是南宋著名画家马原的《寒江独钓图》。
很多人都知道这幅名画,但放大后,我们看到了惊人的景象。
是的,这个宋代渔夫,他手里的钓竿被发现是现代钓竿、有轮子的钓竿和可以关闭线的那种。(莎士比亚、钓竿、钓竿、钓竿、钓竿、钓竿)
原来我们中国人在宋朝曾经有人发明了自动钓竿。
满满的横截面感。有树。
上图是我们小时候在教科书上认识的雷锋塔。
是的,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里面的那座雷锋塔,杭州西湖边的这座塔,1924年倒了。
这张照片是美国人悉尼大卫加梅尔1919年拍摄的雷锋塔当时的样子。
这是雷峰塔倒塌后,后来政府在本报新建的“雷峰塔”。
这是1948年上海黄浦江支流旁边的贫民窟。
上面这张照片说,1948年上海也有警察抓住了一对母女,偷了棉花。
当年年初,美国向上海进口了大量棉花,由于输入量太大,码头、仓库等各处物流场所监管出现漏洞,出现了大量棉花失窃现象。
这张照片也是1948年上海,“大世界”门前的街道,依旧繁华中购物的这位女士,脸上还在笑。
这时,上海已经笼罩在战争的乌云中,很多有钱人已经流向香港、台湾等地,但仍有很多人留下来。毕竟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
x=7" width="640" height="487"/>这是上海“大世界”的现状。
上面这个,是敦煌壁画的节选,有趣的是:树上挂的这个女人包包。
看这个款式,女人的包包从唐代到现在,其实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变化。
这是杭州博物馆收藏的一只水晶杯,是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作品。
这只水晶杯和今天的玻璃杯很像,当年出土的时候,惊艳了很多人。
这是奥地利人 Baron Raimund von Stillfried 拍摄的,晚清时期的一名中国男子,从制服上看,这人应该是一个衙役。
这是中国出土的铜齿轮,是战国时期的物件,在这个东西出土之前,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祖宗,老早就懂得使用齿轮了,然而,无独有偶,陕西霸陵也出土了汉代的铜齿轮,长这个模样:
这两个出土的铜齿轮,可能是当时马车的构件,但,这也是猜测,至于这些齿轮到底是干嘛用的,目前还有争议。
很多朋友看武侠小说,都知道锤子在古代的中国,是一种兵器,但实物是什么样的呢?上述这个,就是一例。
事实上,没有人愿意拿锤子打仗,只是在很多时候,敌人身上的盔甲,实在太坚固了,刀枪都刺不进去,只好拿锤子砸死他。
下面这一系列,一共9张老照片,是1860年英法联军随军摄影师Felice Beato拍摄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争实录,让我们随着Felice Beato的镜头,一起来大开眼界,所有的照片,都可以点开来看大图,不再一一提醒。
以上这幅,是英法联军攻陷安定门之后,在安定门城楼上,从上往下拍摄的北京城内的状况,可知当时北京的百姓为了躲避战火,都跑了,一个人都看不到。
上面这幅,场景还是北京安定门,可以看到在城楼上,清军遗弃了几门火炮,人都跑光了。
上面这幅,这是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用炮火击毁的(天津)北塘炮台堡垒,我们可以看到,堡垒因为遭到英法联军炮击,已经千疮百孔。
值得一看的是在堡垒下方的地面上,布满了清军插上的削尖的木刺,这些木刺的本意,是防止英法联军人员进攻,但没想到英法联军的炮火射程远,不用人员进攻,仅用炮火,就把清军的北塘炮台摧毁了。
上面这幅照片,和再上面那一幅,其实是同一个场景,只不过,摄影师Felice Beato进入了北塘炮台的内部拍摄,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八九名清军士兵,横七竖八地,躺在地面上,这些清兵,都是被英法联军从远处开炮打死的。
这是同一个场景的不同角度拍摄。我们可以看到战死的清兵,身上穿着清兵的制服。
这也是同一个场景的不同角度。
这是英法联军攻陷北塘炮台之后,在较为完好的一角休息,我们可以看到高处竖起了英国米字旗,此外,我们还看到一个裹着头巾的印度锡克族士兵。
这是英法联军随军摄影师Felice Beato在尚未北上之前,在广州拍摄的1860年或1859年的(广州)镇海楼。
这是广州镇海楼的现状。
这是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之后,Felice Beato拍摄的午门当时的样子。
有的朋友问:火柴、打火机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在平时是怎么打火的?答案是:火镰,就是上面这个东西。
用火镰击打火石,然后用火绒接火,再把火绒放在草柴堆下,我们的祖宗,就是这样生火的。
下面一系列一共17张老照片,是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日军随军记者龟井兹明等人拍摄的实录。第一幅照片:是日军在看守一群清军俘虏。
需要注意的是:俘虏不等于战斗人员,因为清军和其他任何国家的部队一样,除了前线战斗人员之外,还有后勤人员、伙夫、医务人员、搬运工等各类。
上面这张照片,是1894年,日军押解一名被俘的清军士兵。这个清军士兵可能是换上便衣的战斗人员,也可能是便衣的通讯人员、后勤人员等。
这张也是,日军看守清军俘虏,这两名清军俘虏,也未必是战斗人员,可能是后勤。
上图是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士兵徒手攀爬金州城墙。“金州”即今天的大连市金州区。
甲午战争期间,辽东金州高家窑(可能是今天大连市高家村),日军拍摄的,野地里的清军士兵遗体。
上面这两幅照片,是同一个人,他叫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美国人,是北洋水师镇远舰上的帮办,黄海海战的时候,他就在镇远舰上协助指挥,全身多处负伤,这是在战斗结束之后,他包扎之后的留影。
甲午战争之后,马吉芬回到美国,因为头部在甲午战争中遭受重伤,他的脑袋出了点问题,三年之后,他在纽约的医院自杀身亡。
上图是甲午战争期间,驻守牛庄的清军。“牛庄”可能是今天的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镇。
这是日军攻陷牛庄之后,集合由长官训话。
这是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入牛庄之前,在牛庄的一个后勤医院,我们从照片可以看到,这里除了清军的伤兵之外,还有几个外国人,这几个外国人可能是医生,也可能是教会的人。
甲午战争期间,从背后拍摄的,日本单兵装备。
这是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军舰 “高千穗” 的官兵合影。
这是甲午战争期间,驻守辽宁营口的清军合影。
上图是甲午战争期间的平壤,日军后方医院,这几个被疗伤的,是清军被俘士兵,当时日本急需被西方承认为“文明国家”,所以拿出了优待战俘的姿态,并在西方媒体广泛宣传日本“是文明国家”。
注意看躺在前方的这个被俘清兵,日本军医正在给他打吊瓶。1894年的中国人对打吊瓶这种事,还是非常陌生的。
同一主题的老照片。平壤,日军后方医院,在医治清兵俘虏。
这是我国博物馆展出的古代中国成人的开裆裤。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学习西方,为了遮羞和出于卫生考虑,穿上了内裤,但是古代的中国人不但不穿内裤,而且反其道而行之,为了凉快、上厕所方便,古代中国人广泛是穿开裆裤的,听起来很反常识,但这是事实。
这是民国时期的上海街头,不知道是哪条街,有知道的朋友,麻烦告诉一下。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熨斗,当然不插电,它的使用方法是:把烧的通红的木炭,放进兜里,然后,用发烫的金属底部,熨平衣服。
民国时期,上海街头,地点不详。
这是古代中国部队射马的箭头。我们很多朋友误以为:箭头都是尖的,但其实不然,为了给战马造成大出血和死亡,古代射马的箭头,是这种 “射进去拔不出来” 的设计。
上面这个是真实的文物,太平军的军旗,这面叫 “安民旗”。
这个也是真实文物,太平军的军旗,这面是督战队的旗帜:“东王有令,专斩临阵退缩”。
这是洋枪队首领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英国人),在攻下苏州之后,拍照留影。
以上这份,这是洪秀全的太子 “洪天贵福” 被清军逮捕之后,在监狱里写下的供词。点开,横屏观看。有趣的是:在150多年的历史里,这份供词作为狱政档案资料,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恭喜你有福了,今日大开眼界。
这是洪秀全的真实手迹。我们从这份文物可以看出来:洪秀全的字,写得很差。
这是太平天国给没有威胁的百姓,颁发的良民证。
这是太平天国颁发的《商凭》,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营业执照》。
这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颁发的《田凭》,也就是《耕地所有权证》。
太平天国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影像资料,包括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石达开等人物,没有一张照片留下来,但是,今天作为老冯的读者,你有福了:恭喜你,今天你终于看到了真实的太平军的样子。上面这张照片,是一个名叫 George Hart 的外国人于1862年在浙江宁波拍摄的太平军将领的真实照片。
这个看起来像是啤酒瓶盖的东西,其实不是啤酒瓶盖,而是明朝女人化妆用的 “香盒” 的盖子,这是从明朝古墓出土的真实文物。
上面这个,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两广总督叶名琛,他在战争期间被英国人俘虏,送到加尔各答囚禁,这是叶名琛在加尔各答被囚期间,留下的照片。
这是我国杭州出土的远古时期的木鞋子,后来叫木屐。
这是在1948年3月,上海电话公司的职员,在银行排队领取工资(当时电话公司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由于当时上海正在经历恶性通货膨胀,所以,这些职员领的工资,都是一大捆的钞票。
这是古代中国的常用物,叫“行灯”,也就是 “行走的油灯” 的意思,古代没有手电筒,夜晚外出,就拿着这个东西,行灯。
这是民国初年,河南省 “柘城县公署” 的留影,当时已经进入民国,所以不叫“衙门”了,叫“公署”。
这是古代中国人用来削果皮的工具。
民国初年,河南省柘城县,一个抽烟的平民。
这是宋代中国的牙刷,毛早已掉光。
牙刷其实不是新鲜事物,中国早已有之。
民国初年,河南省柘城县,县城的一个街道。
这是古代中国人的腰带,是金属和牛皮一起做的。
这是清末一个叫朱启勋的京官的腰牌,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身份证+工作证。
下面这个系列一共26张老照片,是外国人拍摄的义和团事件的实录,我们一起看看,大涨见识:
这是1900年夏攻入北京城内之后,八国联军的各国将领合影。
1900年,左边这个是英军,右边是被他逮住的义和团。
1900年,戴枷的义和团,这个人前景不妙,估计难逃一死。
1900年,英军逮住一个义和团。
1900年,日军逮住一个义和团。
这是1900年北京的航拍,图中这个圆形的大坑,是爆炸造成的,事情是:义和团挖地道、埋炸药、炸毁了一个名叫 “仁慈堂” 的教堂,炸死若干人,这个爆炸的地点,就在今天西什库天主教堂的附近。
上图是一张被广泛用作 “义和团” 的照片,但其实这些人不是义和团,而是董福祥的“甘军”,是清军部队,因为常驻地是甘肃,所以叫“甘军”,兵源有相当一部分是回族,1900年,奉命入京,对抗八国联军。
这是一个被俘的甘军小兵,头部受伤了,被八国联军关到使馆区里,此刻他在睡觉。
以上这四幅照片,是1900年入京作战的英军部队“华勇营”,兵源主要是山东人,因为1898年威海变成了英国租借地,所以,英国人在威海招募中国人,成立了英军部队。
这是1900年,义和团烧毁的王府井天主堂。
这是战后重建的王府井天主堂。
这是义和团后勤部一名人员,手中的旗帜写着 “钦命义和团粮台”。
1900年,东交民巷,使馆区被围困,这是美国陆战队一个兵在放哨。
1900年,这是美军在天津抓捕的义和团。
1900年,美军一个名叫 “莱利” 的炮兵队长阵亡,遗体覆盖星条旗,美军战友在默哀。
1900年,八国联军火烧大前门(正阳门)。
1900年,使馆区被围,这是使馆内部拍摄的,正在奔走的带辫子的中国人,是基督徒,也就是义和团重点攻击的 “教民”,此刻清军或者义和团在使馆区外围放火,这批奔跑的教民,可能是在协助外国人救火。
1900年,被围困的使馆区,英军士兵和他的大炮。
1900年,被围困的使馆区,窗台上都堆了沙包,做了工事,洋人做长期抵抗的准备。
这是我国出土的,元代的一个琉璃酒瓶。
这个文物的惊人之处在于:它和我们现代的玻璃酒瓶,没什么两样。
我们都知道,圆明园是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的,那么,下面这个系列一共20张老照片,是1873年由一个中文名字叫阿理文(Ernst Ohlmer)的德国人拍摄的圆明园的废墟照片,后期经过技术修复,上的彩色。
阿理文这个德国人,是当时大清海关的雇员,在1873年,也就是圆明园被焚毁的十三年之后,阿理文和他的朋友一起,进入圆明园,拍下了这一系列的老照片,非常珍贵,我们可以通过阿理文的镜头,一起看看圆明园废墟在1873的样子:
无言的废墟,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阿理文和他的朋友们,坐在圆明园废墟的地面上。
1.《【自动钓鱼竿】极其罕见的历史老照片集使你大开眼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自动钓鱼竿】极其罕见的历史老照片集使你大开眼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985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