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和”的使用和判断
刘金山
[“和”的意思和用法]
一、连接词
1.表示平行关系,翻译为“又”等。
如:“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如:“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且夫”用于句首,表示更进一层,可译为“再说”。
3.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尚且”。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4.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还是”。如:“岂吾相不当侯也?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二、副词
1.将、将要、就要。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暂且、姑且。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3.将近。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且”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
一、语法分析推断。副词在句中做状语,其作用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所以“且”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并且前面是名词或代词(主语)时,“且”一般是副词。如“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其中“火”是名词(主语),“尽”形容词(谓语)。再如“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其中“吾”是代词,“报”是动词。
当然,也有个别情况,如“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驴》),“且”的前面是动词“以为”,后面是动词“噬”,可“且”要理解为副词“将要”“就要”,这时需借助试着翻译的方法,用意义来确定它的用法。
二、连词“且”前后的词或短语在性质上有相似或相近,其前后的词或短语在意义上存在一定的联系,仔细分析前后词或短语之间的关系,结合试翻译来分辨连词“且”的具体用法。如“河水清且涟漪”(《诗经·伐檀》),“清”与“涟漪”,都是陈述“河水”的情况,并且互换位置,意思的表达仍然清楚明白,可翻译成“又”,所以此句中的“且”表示并列关系。又如“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不过五六万”和“已久疲”,都是陈述句中“中国人”的,一个从数量上,一个从情势上,翻译时完全可以加上“并且”“而且”,可见此句中的“且”表示递进关系。如果要翻译成“尚且”,那就是让步关系,如“祸且不测,敢望报乎?”(《中山狼传》);表示选择关系时,多用在问句中,列出相反或相对的两种情况,可以是两个分句,如上面的例子,也可出现在一个句子中,如“焉足以知是且非耶?”(《答李翊书》)
三、看删除变化。在翻译时,“且”的意思不作翻译,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的,一般可以判定为连词,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且”的意思不翻译时,句意出现变化的,一般是副词,如上面例子中的“年且九十”,意思是就要九十了,可还没有到九十岁;把“且”不翻译就成到九十岁了,明显不是原文要表达的意思。
源自《语文报·高中版》第1017期
1.《文言文虚词“和”的使用和判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言文虚词“和”的使用和判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195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