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自是美第七舰队的反潜分队?别再被忽悠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苏宁

2021-04-14 17:55

日本海上自卫队虽然名义上连海军都不是,但实力绝对不可小觑。

日本海自舰种齐全,更新速度快,以前人们开玩笑说,它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反潜扫雷分队,实际上那真是太遮掩了日本海自的实力了。

日本海自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一开始是接收了美国海军的旧舰,但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石川岛重工东京工场等很快就开始建造新的军舰,日本战后建造的军舰级数之多,足以令人眼花缭乱。

水面舰船上世纪50年代有“绫波”级、“春风”级、“五十铃”级、一代“村雨”级、一代“秋月”级;60年代有“山云”级、“峰云”级、“天津风”级、“高月”级;70年代有“筑后”级,“太刀风”级、“榛名”级、“渥美”级、“三浦”级、“白根”级;80年代有“石狩”级、“夕张”级、“初雪”级、“阿武隈”级、“旗风”级、“朝雾”级;90年代有“金刚”级、二代“村雨”、“大隅级”。

2000年后则有“高波”级、“爱宕”级、二代“秋月”级、“日向”级,2010年后“出云”级、“摩耶”级、“最上”级等,潜艇则先后发展了十级,亲潮、早潮、大潮、朝潮、涡潮、汐潮、春潮、亲潮、苍龙、大鲸级。

可以说,即使一个正常国家也很难发展这么多型号,性能稳步升级的各类舰艇,但日本却以自卫队名义做到了。

从技术上说,得益于美国的援助,“阿斯洛克”反潜导弹、舰载防空导弹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上舰,燃气轮机动力也在80年代大规模使用,舰载“宙斯盾”则是美国海军之外第一个装舰的国家,美军“阿利·伯克”级首舰1991年7月服役,日本版“金刚”级首舰1993年3月就建成服役,仅相隔不到2年时间,相比之下,中国052C型2005年才服役,2010年后才大批量列装,澳大利亚2017年才服役“霍巴特”级,俄罗斯22350型也是2015年后才出现的。

像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就提供给日本MK13单臂对空导弹发射架及RIM-24“鞑靼人”舰空导弹(后来又提供标准舰空导弹),90年代初就提供“宙斯盾”AN/SPY-1D相控阵雷达、MK-41垂直发射系统一样,日本总是能从美国得到最新的武器设备,当然前提是美国允许日本拥有。

比如反潜,这是美国希望日本能为第七舰队承担的,所以日本海自反潜武器就能不断升级,“爱宕”级就引进了美国SQQ-89V10综合反潜系统,包括低频舰壳声纳和拖拽线阵列声纳,而类似的美国“伯克”级甚至都不装这么全,因为“伯克”级本身就以防空为主,“爱宕”级理论上也是防空反导为主,但主业--反潜不能丢,日本海自的舰船基本都扛着这个任务。

日本并不因为可以购买美国武器、设备就放弃自研,比如在装备美制AGM-84“鱼叉”反舰导弹的同时,又自主研发90式、17式等反舰导弹,制导模式更先进,射程也更远,这和日本一直坚持要自研潜艇、战斗机、空空导弹一样,即使自研的价格更贵,也要坚持采购,这就比澳大利亚等国心思更复杂,骨子里还存有某天从美国控制下咸鱼翻身的幻想,而且一旦翻了身就想当大国。

日本的小心思时不时就露出端倪,既是掩人耳目,也是进行试探。比如航母,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全通甲板航母型的“大隅”级运输舰,到新世纪00年代稍稍放大建成16DDH“日向”级、10年代进一步放大建成22DDH“出云”级,现在改造装备F-35B成为小型航母,一步步都有其明确目标,下一步很可能兴建大型航母。

再比如12/17式反舰导弹,下一步就要研制射程达1000甚至2000公里的改进型,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分明是兼有远程对陆攻击能力的巡航导弹嘛,日本可以说一直就是这样慢慢接近其目的的。

日本海自目前总吨位超过50万吨,位列世界第四,英国、法国都已经被甩在后面。日本海自拥有4个护卫队群,分别负责太平洋、黄海东海、日本海和担任战略预备队,下辖8支护卫队,此外还有地方队,练习舰队。

护卫队群是主力舰队,装备最新的各型舰艇,比如第一护卫队群,下辖第一护卫队和第五护卫队,拥有“出云”号航母、“金刚”号“宙斯盾”驱逐舰、“村雨”号、“秋月”号等通用驱逐舰,不但能够防空反舰,而且能够反导,反潜能力更是特别强化的,一个护卫队群出动,就拥有近20架反潜直升机,上百枚反潜导弹。

可见,人们所说美国在亚太的两大助手,澳大利亚海军跟日本海自还是没法比,这两支力量都已经不甘于做副手了,都有向外投送力量的意图,所以人们不但要盯住美军在亚太的动向,对这两个同样不能掉以轻心。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李苏宁)

1.《09年石川岛60怎么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09年石川岛60怎么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219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