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络编制提示。

不用说花的香气,但怎样保持花盛开时的香气呢?化工们为了保持鲜花盛开时的状态,把花做成干花,让更多的人利用香水看起来在花园里,诗人们利用古诗来珍藏鲜花盛开时的香气。

学科网小博士

杏花篇

“杏花春雨江南”。说到杏花,似乎总离不开春天和江南。比如下面的这些首诗词: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苏溪在今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与浙江东阳市相距不远。戴叔伦当年曾任东阳令,这首诗应该是他出任东阳令期间所作。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所谓“杏花寒”,实则是映衬倚阑之人心情沉重而忧郁,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寓言》

(唐)杜牧

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

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碧涧驿晓思》

(唐)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上面这两首有关杏花的晚唐小诗,也是我素来比较钟爱的。晚唐诗里这种自哀自怜,颓糜忧伤的调调,有时候真有如毒品一般,会让人情不自禁沉醉其中而无法自拔。

《田家》

(宋)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欧阳修和王安石都属于江南人氏,确切点讲,都是江西“老俵”(前者是抚州人,后者是吉安人),所以他们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也就都自带一份天然的亲近感。若要说有何不同,就是欧诗纯粹写景,描绘恬淡清丽的江南农村春景。而王诗寄情于物,写景之余还体现出了“拗相公”刚强耿介的个性和孤芳自赏的人生追求。

《玉楼春·春景》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的这阙词,是一切有关杏花的诗作中所万不能忽视的,盖“红杏枝头春意闹”乃千古名句,尤其是其中的一个“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用王国维的话讲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可以说,宋祁是把杏花写活了,他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当属无愧。

到了南宋,国土偏居江南,近水楼台先得月,咏赞杏花的诗词佳作更见层出不穷了。下面这三首应该是其中最具知名度的: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绝句》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桃花篇

桃花可能是中国古诗词中出现年代最早、出现频率最多的花种之一。早在《诗经》中就录有《桃夭》一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一首祝贺新娘出嫁的诗,每章首句以满树桃花为起兴,为整首诗歌奠定了欢快的基调,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同时这首诗大概也是第一个将鲜艳的桃花比喻美丽少女的,这种传统也影响了后世的不少诗人。比如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中也以桃花美人相比喻、映照,“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于淡淡的惆怅中蕴含无限春意,不仅写绝了桃花的千娇百媚。也让那个不知去往何处的象春日骄阳下桃花那样鲜艳、美丽的少女形象,从此永远活在了读者心中。

李白早年在湖北安陆碧山桃花岩隐居时,写有《山中问答》一诗,描述隐居之地天地静美,桃花溪水,杳然远逝。整首诗诗意淡远,韵味无穷,浑不输王维的《终南别业》、《鸟鸣涧》、《鹿柴》诸作。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白居易写有《大林寺桃花》一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虽只有短短四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构思独特,把“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大林寺在庐山的大林峰下,前岁春节期间我曾往实地一游,当地的花径公园内刻有白居易此诗的诗碑。

《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是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苏轼在逗留靖江期间,为名僧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诗有两首,但后世脍炙人口的似乎就是这一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翠竹疏落,几支桃花摇曳身姿……虽然我们没见过惠崇的原画,但东坡先生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般富有情趣,美妙传神。

梅花篇

古今吟咏梅花的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大概要数南北朝时陆凯的《赠范晔》一诗了。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史载,陆凯是北魏代(今张家口涿鹿县山涧口村)人,鲜卑族,与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作者范晔友好,常以书信来往。不过令人费解的是,看诗的内容,似乎应该是江南人范晔寄赠北人陆凯才更说得通。所以又有一种说法,此陆凯乃三国时吴人,范晔也不是刘宋时的范晔,而是另有其人。孰是孰非,有待考证。但无论如何,《赠范晔》确实是一首好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

陆凯的咏梅诗之后,南陈文学家谢燮的《早梅》诗也比较知名: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诗题是《早梅》,诗人却并没有具体描写早梅的形象、姿韵,而是在议论早梅“早发”的原因,并用拟人化的手法,较早地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也巧妙地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进入唐代后,咏梅诗开始批量出现,王维、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偓、崔道融、齐己等都有咏梅的传世名作问世,选其中几首罗列于下: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江梅》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新栽梅》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忆梅(之—)》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梅花》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总体而言,唐代的咏梅诗虽然佳作频出,但就像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概括的那样,诗人们对于梅花还是“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咏梅真正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成为众多文人墨客主动而自觉的选择,还要等到宋代。宋代才是咏梅诗词最兴盛的时代,也是咏梅诗词的高峰。开时代风气之先就是北宋林逋的那首名作《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NextPage]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逋的这首小诗给宋代的咏梅诗词定下了主基调,从这之后,“疏影,暗香”几乎成为梅花的代称(姜夔直接以此命名填词),梅花凌寒独开孤芳自赏的特性与林逋辈高冷飘逸的隐士品格完美融合,梅花从此被充分人格化了。以后的诗人们再吟咏梅花,就不仅仅满足于前人对梅花物性简单直观的引发,吟咏主题也不仅限于传统的伤时、友谊、迎春、自怜等等,而开始更多地礼赞梅花的品格。在宋代诗人们的笔下,梅花不论是疏斜苍劲的枝干,还是幽淡清雅的花香,都是高尚品格的载体,崇高气节的化身。比如卢梅坡的这两首《雪梅》诗:

《雪梅其一》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其二》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再比如这几首:

《墨梅》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梅花绝句(之—)》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也正是因为宋人对于梅花有了新的理解和观照,杜耒的《寒夜》一诗中才会这样写道:“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为何有了“梅花”就有所不同了呢?无非是因为诗人以品性高洁的梅花来隐喻和暗赞寒夜来客。寻常一样的窗前月夜,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当然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啊。

《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代以后,咏梅诗词依然层出不穷,但再要出新出彩也殊为不易了。相对而言,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这两首咏梅诗还属上乘,值得一提: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花》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前者堪称是宋人咏梅诗传统的忠实传承,后者则颇有几分唐诗的风情妙韵。至于我个人,还是最喜欢宋人的这两首咏梅诗,清清爽爽,别有意趣:

《赠岭上梅》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钓雪舟倦睡》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诗歌大可不必承载太多不属于它的沉重的东西。只需象这样,有一点小意境、小情绪,令人悠然心会,若有所思,便是好诗了。

杂花篇

1、牡丹

牡丹花开富贵,国色天香,一向深受世人喜爱。唐朝时民间即有观赏牡丹的习俗,每到春暮夏初牡丹盛开的季节,卖花人、看花人便挤满了长安与洛阳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车水马龙、人潮鼎沸的热闹场面。唐代诗人刘禹锡写有《赏牡丹》一诗: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此外,明代抗倭将领俞大猷的《咏牡丹》一诗也比较有特色,不仅颂赞了牡丹的美,“丹心独抱更谁知”一句,更是把牡丹的“花格”提到了相当高的层次,寄托了诗人志存高远却又知音难觅的内心情怀。

《咏牡丹》

(明)俞大猷

闲花眼底千千种,此种人间擅最奇。

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

2、樱桃花

从古诗中来看,古人送别最常见的是折柳相送,其次是折梅花(都是损坏植物啊),而元稹的《折枝花赠行》告诉我们,其实还有折樱桃花赠行的:

《折枝花赠行》

(唐)元稹

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3、梨花

关于梨花的诗歌,最知名的当属岑参的那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实在惊艳至极。然而岑参在此只是以梨花作比喻,实写的还是白雪。真正写梨花的好诗,当首推唐代帅哥诗人刘方平的《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梨花满地红颜老,诗人将泣人与落花两相衬映,把一个失宠女人的哀怨,凄凉、孤独、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感人至深。[NextPage]

或许是因为“梨”与“离”谐音的缘故,古诗词中的梨花大多透着无限的感伤。比如北宋词人贺铸的这阕《子夜歌·三更月》:

《子夜歌·三更月》

(北宋)贺铸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4、柳花

柳花?柳树还会开花吗?网上很多人问过这问题。事实上柳树当然会开花,花期大约是在每年的2—3月,一般先开花,出叶,也有时是花叶齐发。只不过柳树的花很小,绿色,比叶子略淡些,很不显眼,所以常被人忽视。可是柳花再不显眼,又怎能逃脱诗人敏锐的双眼。写柳花最好的诗,当属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风吹柳花满店香”,江南三月,烟柳迷蒙,春风沉醉,满店的花香和酒香,还有美女及友情。诗人置身其间,真是如沐春风,令人陶醉,让人迷恋啊。

而相较于李白诗的明丽,两宋之交的诗人陈与义笔下的柳花就显得惆怅多了:

《城上晚思》

(宋)陈与义

独凭危堞望苍梧,落日君山如画图。

无数柳花飞满岸,晚风吹过洞庭湖。

山河破碎,犹如柳絮飘飞,国势颓靡之际登临望远,陈诗人确实高兴不起来。不过,这首诗无疑可入选古来描写柳花以及洞庭风景最美的诗篇之一。

5、石榴花

石榴花在古诗词也比较常见,但名作却并不多,《题榴花》一诗勉强能算其中的佼佼者: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NextPage]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之前有两种说法:《千家诗》中讲是朱熹,但后来据钱仲联先生考证,真正的作者应该是韩愈。诗的全名为《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另外“两咏”是“井”和“蒲萄”。钱先生是唐诗研究大家,我当然相信他的考证错不了。另外,此诗借物言志,借石榴花不被人赏识来抒发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感,从诗意来看也确实更接近韩愈的经历和气质,而与朱熹的性格不太吻合。当然,说起来,朱熹其实也还真有一首描写榴花的诗作,尽管不如韩诗出名和出色,至少是如假包换的“原创”,一并录于此:

《榴花》

(南宋)朱熹

窈窕安榴花,乃是西邻村。

坠萼可怜人,风吹落幽户。

6、杨花

杨花在古诗词中,似乎是一种最自由自在的花,不信,我们看这些诗句:“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庾信《春赋》)、“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晏殊《踏莎行》)、“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石《清平乐》)、“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宋·王令《瀹瀹》)。相对而言,比较例外的是韩愈的这首《晚春》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在诗中把杨花写得那么“蠢”,杨花如有灵,恐怕是要欲哭无泪了:韩夫子,我这是哪里招你惹你了啊,跟我这般过不去!其实要我说吧,蠢点又无妨?自由自在快乐就好。何况杨花真是那么“无才思”吗?至少在南宋诗人、学者叶采的笔下,杨花可是一种充满了笔墨书香味的花呢:

《暮春即事》

(南宋)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7、菜花

菜花是最具生活气息的一种花,也是诗人词客笔下的常见之物。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诗写道: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诗大概是我所知道的提及菜花较早的诗作之一。而关于菜花最好的诗篇,则出自于最擅长描写乡村生活的南宋诗人笔下。比如“南宋四大家”之一范成大的这两首:

《晚春田园杂兴·其三》

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夏日田园杂兴·其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两首诗均以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展现出一派恬淡宁静的田园风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令人悠然神往。与范成大同为“南宋四大家”的杨万里,写有《宿新市徐公店》一诗,同样堪称咏菜花诗中的佳作: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号称中国历史上最高产诗人的乾隆皇帝,竟然也写过一首名为《菜花》的诗,诗云: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NextPage]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看起来,乾隆是想借此展示自己顾念民生的一代仁君形象,无论如何,这首诗还不算太烂吧,在乾隆的几万首存诗中应该算是上乘之作了。

8、樱花

樱花,别名为山樱花,原产地虽然并非日本,却在日本最受欢迎,是日本的国花。樱花盛开时节,花繁艳丽,满树烂漫,如云似霞,极为壮观;而它凋谢的时候则十分壮烈,落英缤纷,残红满地,毫无留恋,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变幻无常和青春与美的果决干脆。日本良宽和尚的辞世诗句中写道:“枝头,空中,终须落,皆樱花。”近代诗人邓尔雅则有《樱花》诗云:

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

山樱如美人,红颜易消歇。

唐宋诗人如白居易、李煜、方岳都曾写过有关樱花的诗词,可惜都算不上佳作。最美的樱花诗,必须出自一位兼有中国诗才和日本情怀的诗人笔下,苏曼殊说,舍我其谁!这位中日混血的近代著名诗僧写有两首漂亮樱花诗,如下:

《樱花落》

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

昨来风雨偏相厄,谁向人天诉此哀?

忍见胡沙埋艳骨,休将清泪滴深杯。

多情漫向他年忆,一寸春心早巳灰。

《七绝·本事诗》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两首诗作均哀矜自怜而又清新脱俗,读来有如幽花一样销魂,颇有几分纳兰词的情调。窃以为古往今来的咏樱诗中,尚无能出其右者。

(m.zxxk.com转载并发布)

1.《为什么鸡飞过篱犬吠窦,鸡飞过篱犬吠窦的原因,鸡飞过篱犬吠窦中窦的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为什么鸡飞过篱犬吠窦,鸡飞过篱犬吠窦的原因,鸡飞过篱犬吠窦中窦的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10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