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李兆元说:自古以来诗人就到了蜀。

成都是一个城市,几千年来,无数诗人或在这里出生或从远方来到这里,停下来,忘记了对成都美景的回归。(莎士比亚)。

罗列出古代名家,就已经是一本闪耀的群星谱:司马相如、卓文君、扬雄、鲍照、左思、骆宾王、李白、王维、杜甫、白居易、元稹、高适、岑参、孟浩然、刘禹锡、薛涛、苏东坡、黄山谷、陆游、范成大、柳永、杨慎……他们用诗写下对成都深刻的情感与记忆。

从诗文的角度去看成都吧!“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之时,“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家入画图”之境,“都江堰水沃西川”,“仙经最说青城峰”。成都美得让人心驰神往,梦绕魂牵。

今天,由成都商报发起的“成都诗词大会”大型城市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马识途、魏明伦、流沙河、阿来、梁平、叶延滨、周啸天、袁庭栋、张志烈、周裕锴等来自作家、诗人、教授、古诗词专家等十大文化名人,将作为此次“成都诗词大会”的特邀顾问团。先来看看他们心目中的最美古诗词!

马识途(著名作家)

评选成都最美诗词让更多读者重读,很好!

成都诗词大会,评选成都最美诗词的过程中,让更多读者重读古诗词,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很多诗人都和成都有着不解之缘,比如大诗人李白和杜甫。李白天马行空、自由浪漫,豪情万丈,诗作可读而不可学,而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感人肺腑,诗作可学而不可及。我们都读过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读过“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而如今,年轻人很少读传统诗词,我认为传统诗词不应该是送进博物馆、盖棺定论,传统诗词还有很大的魅力。我从上大学时期就开始学习写古诗词,觉得有非常大的韵味,甚至感觉比新诗都还好。我们不应该丢失掉传统。我所主编的《岷峨诗稿》精选了很多优秀的古诗词。我们要坚守传统诗歌的格律,并注重在诗歌创作中承袭韵律美、音乐美、绘画美等优秀的因子,但也需要融合新诗的特色和优点。

我个人还很喜欢苏东坡等的诗词作品,其实,苏轼也曾在《临江仙(送王缄)》中提到:“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记得苏轼在《满江红 寄鄂州朱使君寿昌》中的一句:“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唐代诗人张籍也有一首诗《成都曲》,提到:“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希望读者在参与活动中,能够享受古诗词之乐。

流沙河(著名诗人)

继承来处,充实我们的精神文化

我爱成都初衷不改,而今日的成都人迥异于昔年的成都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很自然。我不吁求开历史的倒车,不认为老成都样样都好。但回头遥看老成都,在这四个方面,也许糟粕已被岁月晒滤过了,我总觉得有不少美好的记忆,可供玩味,以助谈资。

今日的成都人,固然应该面向未来,目极全球,脚履国中,指通网上。同时,也应该不时的回回头看一看老成都,知晓我们从何处来,那个来处有些什么必须继承,以充实我们的精神文化。

这里最美成都诗词评选,是重温诗人咏成都,重温老成都的精神文化,立意在斯,正中下怀。

魏明伦(著名剧作家、巴蜀鬼才)

如今“全民诗词盲”,希望古诗词大会推动扫盲活动

关于成都的诗词歌赋实在太多,比如我们最了解的诗圣杜甫,他写成都的诗歌特别多。他是大雅文化的代表,有着文化人最高贵的品质,把天下疾苦化为笔下波涛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在当下的泛娱乐时代更值得推崇。

成都诗词大会,重温成都最美古诗词,可以让每位华夏子孙与我们自己的精神大师心照神交,也是唤起人们对国学文化关注的很好途径。

成都诗词大会,不仅在内容方面提倡大雅。另外,可以推动“扫盲”。因为如今全民“古典诗词盲”,“律诗和绝句盲”,“平仄盲”。当代中国人普遍写不来格律诗,不懂平仄,更不懂黏连。包括当代诗人丶作家、教授、学者, 大多数不懂。近日我看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董卿主持得很好,可惜评委并不是专业,不是古典诗词驾轻就熟的行家诗人。评委当场写诗,竟黄腔走板,传为笑柄 ! 我就举一个许多人念错杜甫名诗的例子吧: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看”和“重”的平仄声韵都念反了,把轻重的重,念成重叠的重了!”

古典诗词之魂不能绝,希望这次成都诗词大会可以推进“扫盲”,扫一扫“全民诗词平仄盲”!

阿来(茅盾文学奖得主、四川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

重温古人挖掘成都美的特质

我喜爱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其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多么美好的景象啊,那个时候的老成都有人口密集的地方,也有疏朗的地方,城里拥挤着十万人家,熙熙攘攘;这里却只有两三灯火,清闲自在。现代人生存空间非常紧张,对我们现在的城市建设都有参考意义,在城市里我们应该保留更多自然的东西。

诗中写道“澄江平少,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这不是单纯的田园风光,而是写杜甫从浣花溪的草堂到城区路途中所见到的景象,成都真正的魅力就在于这些古诗词中成都的风景。

成都诗词大会对最美古诗词的评选,就是古人挖掘成都美的特质。从广义上讲,成都是一个地处东西南北交界的地方,气候环境非常好,适宜各种植物的生长。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也是通过自然的构建来呈现的,我们有这样一个非常优良的气候条件,应该多加正确引导,一起去领略成都的韵味,不只是简单背两句古诗词那么简单,而是领略古诗词中成都的风光,物候。成都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自古诗人例到蜀,李白、杜甫、陆游、薛涛都是外地人到成都,他们所关注到的成都,也给今天的我们带来许多启示。在成都生活,不止是赚钱、吃喝,而是应该感悟成都这座城的人文、风景。

梁平(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作协主席、《草堂》诗刊主编、著名诗人)

成都是一座诗歌写就的城市

举办成都诗词大会可以重温成都古韵之美

一个两千年来没改过名字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和其他城市相比,有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千百年的关系,让这个城市充满了诗意。

成都是一座诗歌写就的城市,古往今来,司马相如、扬雄、李白、王维、杜甫、高适、岑参、孟浩然、白居易、元镇、贾岛、李商隐、三苏、黄庭坚、陆游……哪一位没在成都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章?两千年来,诗意如水,在这座城市滋润和蔓延,进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这是成都得天独厚的财富,成都作为“诗歌之城”已经在国内乃至海外得到广泛认同。

关于历代名家写成都的古诗词实在太多,我在此不做赘述。总之,诗词已经成为我们血液里的一种特殊基因,重温最美古诗词,可以唤醒现代人蛰伏在生命深处的诗意,让人们达到内心的平衡。

这次成都诗词大会,将让全民一起参与到“最美古诗词”评选以及朗诵等环节。我认为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激发更多人于学生时代学习古诗词的回忆,重温诗词经典;另一方面,可以让大家深刻地领略到,这些抒写成都的古诗词中的语言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感受到中国古诗词中蓄积的品格与思致,以及古诗词带给人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之气。在成都举办一场古诗词大会,可谓是应情应景。

但同时,我也希望这样一场活动在热闹之后,还能带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走得更远?让更多人真正“恋上”古诗词,走进中国古典诗词的锦绣华章,感受到单纯的、诵读古典诗词的幸福。

叶延滨(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

将极大地提升成都的城市文化品质

成都是诗歌之都,自古以来,历代都有著名诗人留下咏赞成都的名篇佳作,杜甫、李白这些巨匠人大师的名篇,更奠定了这座城市卓越不凡的气质品格。

在市民中开展咏赞成都的诗词评比和朗诵活动,将极大地焕发、提升成都的城市文化品质,建构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精神家园。

周啸天(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四川大学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成都诗词大会,让诗教进入社会,寓教于乐

孔子认为诗教是一种素质教育,可以调动激情,提高认识水平,增强人际亲和力,拒绝负面情绪,提高驾驭母语的能力。举办成都诗词大会的作用,就是要让诗教进入社会,寓教于乐,以提升市民素质。

为何成都被称为“诗歌之城”呢?中国是一个诗国,四川是个诗歌大省。以成都为中心的蜀中,是初唐文宗陈子昂、盛唐诗仙李白、宋代词豪苏东坡、新诗巨擘郭沫若的故乡;又是唐代大诗人杜甫、高适、岑参、元稹、李商隐,宋代大诗人黄庭坚、陆游、范成大等居官或流寓之地。成都是新诗的重镇,《星星》《草堂》等诗刊影响卓著。改革开放以来,诗词创作也很活跃,派称岷峨。所以成都是一座名符其实的诗歌之城。

袁庭栋(著名学者、巴蜀文化研究专家)

诵读经典,真正了解成都,一举两得

我推荐两首。第一首是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第二首是陆游《成都书事》:“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烟柳不遮楼角断,风花时傍马头飞。芼羹笋似稽山美,斫脍鱼如笠泽肥。客报城西有园卖,老夫白首欲忘归。”

那么多写成都的诗作,为什么我突然想到这两首呢?说实话,我对成都相当熟悉,诗歌读得多,写成都的诗歌有上千多首,但是作为研究历史的,我比较在乎其真实性。很多诗歌文人写的是上层生活,没有真正反映社会实际情况。而杜甫是普通老百姓,他的诗作写得实际。而陆游是晚年回成都,发自内心的情感也很真实反映。

在成都,他们居住那么久的时间,心中留下了格外珍贵的记忆。他们也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熟悉周围的环境,熟悉这里的气息。

我觉得举办成都诗词大会的好处显而易见,现在读诗的人很少,让大家参与其中,诵读经典。读者也通过这个,真正了解成都,一举两得。

张志烈(杜甫研究学会会长)

阅读杜诗对我们的思想、情怀、审美都启迪

每一首杜甫诗歌都是精美建筑,传播世界观。在他写成都的诗歌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我来推荐这首,杜甫这个人精神世界关心国家人民,关心老百姓疾苦。表达他对诸葛亮的仰慕。

杜甫在成都所写诗中,《蜀相》是有深广影响的名作。我曾与武侯祠的人开玩笑说,这是诗圣为你们写下的千年金字广告。

诗以自为问答起兴,先记祠堂所在。次写景物,草自春色,鸟空好音,从明丽春光中生出寂寞荒凉之感,深化了感物怀人之情。后四句用庄严肃穆的笔调写诸葛一生大节,沉郁顿挫,苍凉悲壮。末二句概括了千古英雄在国艰时危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贯注时代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感触,使后代志士仁人为之无限感动。宋代抗金名将宗泽临死时即沉痛地吟诵此二句。在杜甫心目中,杜甫是“大臣”的历史典范和最高标准。忧国忧民的杜甫,在王朝经战乱由盛而衰的现实下,多么希望有像诸葛亮一样的“宗臣”来扭转危局啊!

在《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中,更明确喊出这是古今大臣的样版。细味此诗,不难体会杜甫对诸葛亮的深,刻理解和无限崇敬。杜诗是杜甫精神的艺术化表现,是对中华文化最生动最丰富的阐释。阅读杜诗对我们的思想、情怀、审美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启迪。

周裕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苏轼研究会会长)

多了解古诗词,会知道更多成都的历史

一般提到古诗写成都,都会想到杜甫的《春夜喜雨》,想到李白的那一句:“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写成都的诗人太多了,比如岑参写了《万里桥》、 温庭筠写了《锦城曲》。

我所了解,苏轼很多诗歌也提到成都,有些没有提到的也和成都有关系,比如《洞仙歌》,描述了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这是苏轼从成都一个老尼姑听来的故事。

成都诗词大会的举办,让更多人热爱成都,热爱成都传统文化,热爱自己的家乡,对成都古代文化基本了解。我们知道,成都文化浓郁,盛产诗人,如果生在唐代宋代,你没来过成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诗人。诗人到了成都,诗都写得更好,写的诗有一个长进。正如宋代陆游在一首诗《剑门道中遇微雨》中提到:“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其实,了解成都文化的人,如果更多去了解这些古诗词,还会知道更多成都的历史,比如有一段历史,普通市民不知道。成都在唐朝,曾经被他们称为南京。李白有一首诗《上皇西巡南京歌》,这里的南京,写的是成都。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陈谋 实习生|朱光明

图据视觉中国,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余孟祥

1.《温庭筠做作锦城曲有什么寓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温庭筠做作锦城曲有什么寓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1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