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城杜春草生,白盐酸下蜀江青。
南人上来唱一首歌,北人不搬乡情。
《竹枝词(其一)》
刘禹锡画像
刘禹锡,字梦得,《唐才子传》称他“善诗,精绝,与白居易酬唱颇多,尝推为‘诗豪’,曰:‘刘君诗在处,有神物护持’”。《竹枝词》是他因为政治原因被贬谪到今四川、重庆一带为官,学习当地少数民族歌谣而作。原作共有九阀,今选其一介绍。
刘禹锡雕像
诗歌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一共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后面两句抒情。白帝城,在今天的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一带。因为是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而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为“白帝城”。因为风景壮观,不少唐代诗人都在此留下佳作,如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又如杜甫“秋兴八首”等。白盐山是翟塘峡口附近的一座山,杜甫有《白盐山》诗:“卓立群峰外,蟠根积水边。他皆任厚地,尔独近高天。白榜干家邑,清秋万估船。词人取佳句,刻画竟谁传。”由此可以领略其风光。
刘禹锡雕像
“白帝”两句是说,春天已经到了,万物萌动,春草开始生长。山上是青青的春草,山下则看得见清澈的蜀江水。这两句都已经在暗示诗人的乡情。古诗有“青青河畔草”的句子,常常引发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江水清澈,缠绵婉转,诗人触景生情,又听见有本地人“上来歌一曲”未免更加触动乡情。“南人”即巴渝本地人,他们唱的就是竹枝词,里面满是故乡的风土人情,闻听诗歌诗人自然也会想到自己家乡的人物、建筑、河流、物产等。“北人莫上动乡情”是诗人自我劝慰,说你不要那么想家,但是一旦这么说出来,其实就是已经为乡情所触动,不能自已了。
刘禹锡雕像
《竹枝词》有一则小引:“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计如吴声,虽伦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音。昔屈原居湘沅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伸善歌者扬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敛,知变风之自焉。”
由此可见,《竹枝词》是刘禹锡学习民歌、改良民歌的结果。由于竹枝词本来是地方民歌,所以地方风土色彩很重,这九首竹枝词也就充满了地方意象,很有家园色彩。从此之后别人学习刘禹锡也写《竹枝词),以至于“竹枝词”成为“风土诗”的代名词,被各地文人用来歌咏本地风土人情,不再是巴渝地区的特有民歌了。
刘禹锡的竹枝词不止后世文人喜欢,在当时也很快流行起来。他的词本来就是写了给当地儿童歌唱,在当时的长安、洛阳也很快有人传唱,时人诗云:“去年西京寺,众伶集讲筵。能嘶竹枝词,供养绳床禅。能诗不如歌,怅惘三百篇。”在佛寺讲经的场合,已经有人唱竹枝词活跃气氛了。
1.《什么州竹枝歌九首,夔州竹枝歌九首,夔州竹枝歌九首其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什么州竹枝歌九首,夔州竹枝歌九首,夔州竹枝歌九首其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1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