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姿势已摆好
就等你点啦
作者:陈本豪
李侍郎
安山街现在的李十垴(俗语)湾,实际名为李侍郎(人名),在民间口语的世代传承中,逐渐喊成了李十垴,知道李侍郎的人真的不多,实为一些关注文化的人。李侍郎湾,曾经有一人出任过明朝兵部左侍郎,且影响较大,为官时心系家乡,几次回故里探望父老乡亲,深得村民拥戴。为了标榜那分光荣,更为了那一分纪念,特以李侍郎为湾村命名,得到村民一致认可。湾村的原名渐渐不为人知,大家开口便说那是李侍郎的湾子。于是,李侍郎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湾名。在现代地名考注中,李侍郎的村名在理论上早已登记在册,但民众的口语习惯也许还难以一时更正。
相传,安山街茶园村李侍郎湾,原是大唐吴王李恪十一世孙李衜第四子辂公的后裔。衜公第五世孙玙公,在中国几次人口大迁徙中,自江西武宁樱川,迁来湖广江夏湖东,后繁衍为两支:一支为山坡周李家(吴氏所出),另一支为五里界大李村(解氏所出),真正的李侍郎湾人,即从前面两支中再行迁徙至安山白泥湖边(李系分支另有一说为,总支为安山李侍郎,山坡五里界那边的李姓为分支)该湾的原名却无从考证。玙公第十六世孙李应春(李侍郎),为地地道道的安山人,他出生在白泥湖边,长在白湖边,也许得自那一分大水的灵性与养育,使他终成大器。
李应春少年时家境并不太好,但他聪明好学,几乎天天不离书本。在私塾教堂里,无论是四书五经,他读得总比别人快,每一本都背得滚瓜烂熟,只要先生说过的事,他从来不问第二遍。他写的毛笔字,很少不被先生打上红圈点赞。因过人的才智和守规,深得先生喜爱。先生常对学生们说,应春将来必成大器,你们都得好好向他学习。李应春不仅善文,且善武,自幼在学习之外,假期便磨着父亲送他从师习武。虽说家境并不太好,但李应春从小体质较弱,父亲看在儿子喜爱的基础上,让他习习武,以强身健体,也是一件好事。于是,咬牙托人寻师,借款让儿子学艺。李应春在习武的同时,遍读兵书,他爱研究古今战事的成败得失,从中悟出道理,逐渐形成自己的战略思考。李应春天生为考试型人才,每次应考基本都得满分。他从秀才到中举,后至三元及第,一步一步走出乡村,一步一步登上朝廷高位。
在李应春的中晚年,官至明朝万历年间的兵部左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常务副部长。在唐代以前,一般崇尚右为大,而在唐末之后,却改崇左为大。因人在面南背北时,左手为东方,右手为西方,即使多数人执笔和拿筷子均重在右手,但自然的方位认定,则胜过身体习惯。李侍郎为官清廉,从不拉帮结派,凭借聪明才智和一身本领,博取皇上信任,并得到文武百官敬重。他的战略思想和战术使用,均在实践检验中确证了他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他的仕途中均未遭大风大险,更无罢免和牢狱之灾,这与他的本质和睿智息息相关。
据家谱记载,李侍郎系唐朝李世民后裔。自安史之乱逃难,为了躲避朝廷派系追杀,先搬往江西,尔后再迁湖北,至今已是42代,其中第16代出了侍郎。李侍郎名李应春,字述斋,夫人梅氏,被封为诰命,据说在贺站湖新里有墓,朝廷还派有专人值守。该值守之人一直延续几代,后繁衍成一个湾村。据当年为梅夫人守坟的那家后人说,他们的家族,现在已发迹到100多人。为梅氏夫守墓的事,在他们家谱中均有记载。也有人说三门徐、五里界、周里家,几处都有墓,因无墓碑,惟有残存的坟院尚在,难以考究真伪(在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多有衣冠冢习俗。所以,常有一人拥有多处坟茔的事例)。
在李侍郎的带领与鼓舞下,该村人才辈出,遍及四方,一时成为江夏的望族。李侍郎湾在门族兴旺时,人口竟达500之众,不仅成了茶园村最大的湾子,而且是安山地区数一数二的大湾村。为此说,李应春是为李侍郎儿孙永世的骄傲。
2014年4月5日,由李国辉领头策划,在家乡举行了一次隆重的李氏祭祖活动。接到通知后,李侍郎村的子孙们从四面八方涌回家乡,参加清明节盛会。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大家相互问候与祝福,齐刷刷地跪在祖先牌位前,行三叩九拜大礼,共同祭祀先人。500多位宗亲代表欢聚一堂,同吃李氏清明饭,同饮李氏家族水,同品李氏家族酒,实现了多年“同乡团聚会”的梦想!很多参加聚会的宗亲,对该次活动赞赏有加,并希望这样的活动得到传承与延续!并决定成立李氏家族理事会,续修《李氏宗谱》和重建李氏祠堂,以凝聚众人之智与力,弘扬中华美德,以李侍郎为榜样,传承李氏荣耀。
未
完
待
续
编辑:但诗晴
1.《兵部李侍郎是什么官、兵部侍郎现在是什么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兵部李侍郎是什么官、兵部侍郎现在是什么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347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