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的崛起:从化工企业到高科技巨头
初创期:电解行业决定家庭背景
很多大公司都是从小企业做起,陶氏也不例外。1897年,加拿大裔美国化学工程专家赫伯特·亨利·道创立了陶氏化学公司。在创立陶氏之前,他在当时很有名的米德兰化学公司工作,后来因为意见不合,离职创业。
新成立的陶氏化学(Dow),原本是一家小型电化学公司,拥有从海水中提取卤化物的电解技术,并于1891年首次成功商业化;1898年,漂白剂和苛性钠首次商业化生产。1913年,该公司凭借其成熟的卤化物生产技术,逐渐开发出一种新的氯仿合成工艺,并放弃了溴化产品,将其产品线扩展至四氯化碳、氯化镁和氯化钙等氯化物。
总的来说,在一战之前,由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限制,陶氏的产品主要局限在简单的无机化学领域,有机化学产品的种类非常有限。
[图]道指初期发展历程(来源:光大证券)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随着新的化学成果的不断出现(两位法国有机化学家获得1912年诺贝尔奖),并陆续应用到科学领域,陶氏的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尤其是在有机化学方面。
一战后:科研投资奠定了基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机化学产品被广泛用于军事目的。比如芥子气(二氯二乙硫醚),一种曾经使人恐惧的神经毒气,最早被德军用来对付英法联军。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战争目的共消耗芥子气12000吨;毒气致人伤亡人数达130万人,其中芥子气中毒占88.9%。
[图片]芥子气的化学分子模型(来源:维基百科)
这场惨烈的战争让陶氏看到了有机化学的力量,下定决心要在有机领域“发力”。正是这种长远的眼光,使得有机化学领域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一代陶氏化学的研究重点,也是陶氏化学公司创新时代的起点。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可以说是公司的“黄金十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研究成果为几十年后公司重要产品线的建立和市场占领奠定了基础。
大萧条时期,很多公司削减研发经费,但陶氏化学逆势而行,继续扩大研发投入。
米德兰实验室已经成立,在有机化学领域开展一系列研究和创新。正是在这一时期,研发的巨大投入带来了大萧条时期陶氏的“创意爆炸”,也为后续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陶氏在大萧条时期对研究的投资产生了良好的回报:日本袭击珍珠港后,陶氏从美国军方收到大量订单,成为英美战机最重要的镁供应商。此外,二战导致美国90%的天然橡胶供应链被日本切断,大规模生产合成橡胶成为当务之急。陶氏化学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已成为美国合成橡胶最重要的贡献者。
除了军用,民用也没有落后——二战期间陶氏化学发明的挤塑聚苯乙烯材料,推动了许多保温隔热产品的发展,在全球建筑节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战后:石化工业遭遇好成绩
二战后,陶氏也表现出了适应战后经济发展的巨大能力。公司在二战中以其石化产品尝到了不少甜头后,从石化产品开始,沿着石化产业链自上而下逐步发展延伸。
整个20世纪50年代,该公司专注于基础石化产品的生产,在整个石化产业链中保持着高生产率的强劲势头。1958年,公司首次实施产业链整合战略,购买了位于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油气井,保证了原材料的供应。
[图片]二战后陶氏业务迅速扩张(来源:光大证券)
二战末期,陶氏化学开始对国外市场表现出兴趣。
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直接投资和合资,建立了一批海外子公司或合资公司,通过并购大大扩大了海外销售的比例,从1957年的8%到1974年的47%,再到2016年的近70%。过渡的每一步都代表着陶氏全球化的深化。
[图片]道指海外大幅扩张时期(来源:光大证券)
但陶氏在成长过程中也遇到了瓶颈:20世纪70年代,由于化学的成熟发展,基础石化市场饱和,未来利润空大幅降低,陶氏化学公司在自身战略边界内遇到了成长极限。
同时,一些与化学相关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拥有大量高附加值商品。这些领域已经成为陶氏化学公司寻求下一阶段发展的首要目标。
新时代:真金不怕火
为了实现目标,筹集所需资金,公司出售了大量低附加值生产线,用于制药行业和专业化学品的扩张。最终的结果是前者因为对行业缺乏了解而失败,后者大放异彩,奠定了陶氏化学帝国的地位。
进军制药行业,在失败中前行
陶氏化学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制药工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1986年,该公司成立了马里恩-默里尔-道制药公司。但由于对医药行业的高壁垒缺乏了解,公司盈利能力并不好。成立五年,市值暴跌至原值的20%。最后,陶氏化学以71亿美元的价格将该公司出售给德国制药公司Hochester,结束了其在制药行业的战略尝试。
陶氏之所以未能跨境进入医药行业,是因为它只注重医药行业的销售能力,而缺乏需要长期积累的R&D能力的持续培养,自然不是背景深厚的老药企的对手。经过这场战斗,陶氏又煞费苦心地寻找自己的战略位置。
选择性的重新定位和重建战略边界
在品尝了战略转型的酸甜苦辣后,陶氏化学公司最终决定“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思维”,立足于公司100年来建立的行业壁垒,回归石化产业链,从最初的炼油产品开始,拓展终端专用化学品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收购其他相关行业公司,开展新兴行业的研发和扩张。
自1985年以来,陶氏化学公司发起了大规模收购,以扩大其专业化学品业务。它的主要资金来自之前剥离的商业资产。
在过去的三年里,公司先后收购了九家专业化工公司,并与三家专业塑料公司合资成立了新公司,利用北美和海外新收购的专业化工公司现有的R&D技术的影响,在专业化工领域成功站稳脚跟,并成功转型为多元化的专业化工公司。
[图片]陶氏化学M&A时间表(来源:光大证券)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凭借其长期的技术能力和行业壁垒,该公司已成为化学产品领域的领导者。1994年,其80%以上的收入和利润来自各种专业化学品。在专业化学品领域,新的产业壁垒和新的战略边界已经成功建立。
[图片]陶氏化学1994年收入及利润(来源:光大证券)
陶氏化学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清晰的战略布局。
一是从零开始,在积累无机非金属化学品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基础上,借助强大的研发能力,落户有机化学领域,渗透到石化领域。然后借助二战不断增长的需求,大幅增加了这个平台,抓住了机会,成功占领了市场,筑起了足够高的行业壁垒。
第二,及时止损。陶氏在发现企业在医药行业缺乏足够的积累后,没有犹豫,果断出售了相关业务,既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又让企业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优势行业,真正认识到了优势和劣势,将资金用于刀刃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高价值业务引领发展:2012年,陶氏化学开始重新审视其战略业务单元,将其业务分为三类:1)利润率低、市场增长率低的业务;2)利润率低、市场增长率高的业务;3)利润率高、市场增长率高的业务。这三类业务采用不同的战略布局,其中大力发展高回报、高增长的业务,通过差异化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建立竞争优势。
三
张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
新型结构环氧树脂的性能及应用
四
橡胶行业的资深专家
环氧胶粘剂配方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郎咸信,深圳市朗博万先进材料有限公司顾问(拥有15年以上环氧胶粘剂研发经验的专家)
六
黑龙江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所张斌博士
七
建筑胶粘剂发展的思考及若干配方案例分析
顺序
报告标题
一个
中国环氧行业协会高级专家
2
可降解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
三
黑龙江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所博士
四
光固化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与应用
黎蔷新蔡医生
五
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
六
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差异的研究
巴陵石化高级工程师
七
环氧建筑结构胶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大连华凯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八
特种胺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万华化学高级工程师
九
南京林业大学/安徽鑫源科技有限公司教授、博士生导师
10
环氧树脂在集成电路芯片和新型显示封装组件中的应用(暂定)
11
12
康达新材料研究室主任
13
广州白云化工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14
高性能环氧树脂胶粘剂在电子电器和5G领域的应用
深圳市朗博万先进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15
长江科学院教授
16
湖北绿色家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报告专家待定)
17
赢创(受邀)
18
需要决定或解决
汉高(受邀)
19
需要决定或解决
20
需要决定或解决
洪博培(受邀)
21
需要决定或解决
具体的主旨演讲和讨论将根据论坛的最终议程及时更新;本次研讨会有三个赞助演讲席位。欢迎有兴趣的企业联系会议组。
详情请点击链接:万华|田慧|康达|科达|德邦|白云|鑫源|瑞奇等。将于8月在武汉聚会(6月30日前登记优惠)
13477098804(与微信相同)
15827613360(与微信相同)
1.《陶氏 陶氏崛起之路:从化工企业,到高科技巨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陶氏 陶氏崛起之路:从化工企业,到高科技巨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06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