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有一部科幻电影叫《抵达》。女主角路易斯·班克斯博士是语言学家。为了和以客人身份来到地球的外星人交流,她学习了外星人的语言:圆形人物。
这种写法,句中所有的字都是平行的,没有顺序的概念,可以颠倒过来,就像一个圆圈。
使用这种写法的外星人与地球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没有线性的时间概念,没有“昨天”“今天”“明天”的区分。他们认为“未来”就像“现在”一样,是一件完全自然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学会了这种写法的路易斯,开始神奇地看到了未来。她开始抛弃时间的枷锁,在一个没有时间界限的世界里奇妙地经历了女儿的生死。
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外语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多学一门语言,就有可能突破原来的思维方式,从另一个维度看世界。
查理大帝曾经说过:“学习第二种语言就像拥有第二个灵魂。”
从小接触并学习双语的孩子会比只会一种语言的孩子智商高吗?
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人开始怀疑这个问题了。
最有影响的实验和研究之一是伊丽莎白·皮尔和华莱士·兰伯特在196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
他们以加拿大10岁儿童为测试对象,选择两个单语组(说英语或法语)和一个双语组(同时掌握英语和法语),并控制年龄、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变量。
结果表明,双语儿童在大多数测试中得分显著高于单语儿童,双语儿童表现出比单语儿童更多样化的智力结构。
从小开始的双语学习对提高孩子的智商和认知水平至少有三个作用:
一个
它有利于增强大脑的认知灵活性
我仍然记得在《爸爸在哪里》中,刘烨的儿子伊诺是一个典型的双语儿童。因为爸爸说中文,马妈说法语,小诺经常在这里跟马妈嗫嚅法语。爸爸一加入,马上切换中文模式,无缝连接。
加拿大双语研究员艾伦认为,这种灵活切换的能力是双语用户的独特优势,而且这种能力会延伸到其他方面,让人们在同时面对多项任务时能够顺畅切换,灵活安排。
因此,学习一门外语,要充分增强孩子的认知灵活性。仅仅让孩子从小学习另一种语言是不够的。相反,他们应该像母语一样真正掌握和使用它。
2
抑制干扰的能力越强,专注力越强
根据伦敦大学学院大卫·格林的“抑制控制模型”理论,当一个同时精通两种语言的人说话、交流和阅读时,他的大脑首先会同时激活两种语言系统,然后试图抑制其中一种语言,选择他想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心理学上著名的stroop实验也是用这个原理来测试一个人抑制冗余信息的抗干扰能力。
双语用户的Stroop效应较小,即与单语用户相比,双语用户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专注于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
有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
德国语言学家沃纳花了10年时间在日记中观察她的两个女儿从小学习英语和德语。
他发现因为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女儿对一个单词的发音和语义的对应关系有了比较宽松的理解。
比如名词“书”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不同的词和读音,但意思都是指书。对于只懂中文的人来说,看到一本书,只想到书这个词。对于双语儿童来说,当他们看到一本书时,他们会想到书和书。
语音和语义的松散关系更有利于儿童元语言意识的发展,更容易让他们抛弃某一特定的语言形式,学会理解词汇、句子、句法等。
如果孩子以后想学第三第四语言,这个能力也是很有好处的。
那么,你还在想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吗?
语言是文化的地图。它回答了我们人们来自哪里。
语言是灵魂的血肉。有了血肉,思想才能运行,有了灵魂,我们的语言才能成长。
1.《我想学英语 为什么要坚持学英语?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我想学英语 为什么要坚持学英语?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07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