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夷山市在杨庄乡张山头红军墓群举行了清明祭奠仪式。150余人参加了追悼仪式,悼念、缅怀先烈,共同表达了对先烈的崇敬、情怀和传承。
在方圆张山头1000多亩的茂密竹林中,散布着1000多座无名红军墓。2018年9月,张山头红军墓被列为全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1月,向国家文物局正式申报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三个青砖,一个编号,一个红丝带,标志着一个红军墓。没有名字,没有名字,没有铭文,1343名烈士留下,像一支永恒的军队一样站在一起。
追悼会上,干部群众整齐地站在红军墓前,一起唱国歌。之后,他们都默哀一分钟,并赠送花篮。革命后裔的代表潘、黄日升点燃了象征革命精神传承的长明火炬,并传递给了大学生和青少年代表。全体工作人员深深鞠躬,深深怀念革命先烈的伟大成就和崇高精神。
这些无名的红军墓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永远与青山同在?
长期的追求
“爷爷,我来看你了。”面朝群山,潘为的追悼会深深鞠躬。细小的雨滴敲打着竹叶,微风沙沙作响,1343条红丝带在竹林中飘动。有那么一瞬间,春山无言,天地悲凉。
为了这个追悼会,潘和他的父亲穿越福建和江西,寻找了几十年。
潘的祖父潘济是江西省余干县人,是闽北红军独立团团长。1931年,35岁的他在闽北苏区索拓阳战斗中英勇牺牲。
"他的训练团队非常优秀,他在战斗中非常勇敢。"方志敏在回忆文章中高度评价了潘蔚。“攻击土屋时,整个嘴巴被乱弹打碎,三天后牺牲。”
因为战争,烈士的埋葬地点成了一个谜。
80多年来,烈士的亲属和后代从未停止寻找。为了确定梭驼的具体位置,潘和他的父亲找了两代人。
直到今年清明节前夕,在党史部门和赣闽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潘终于确定了祖父的安息地——武夷山张山头。
武夷山杨庄乡小江村张山头红军墓。新华通讯社
在张山头1000多亩的大山里,1343座不知名的红军墓没有墓碑,只砌了三块。在每一根标有红丝带的竹片下,都有一名红军战士在睡觉。
福建省武夷山杨庄乡小江村张山头自然村(3月2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李涛摄)
两代人的执念
潘的父亲和儿子住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小县城四面环水,只能坐船出去。从潘记事起,这位在小镇卫生院当中医的父亲每年都会出去找他爷爷潘姬。
“为了找到我爷爷,我爸爸已经连续走了好几天了。他饿了找人要吃的,渴了就近找水。”潘元帝说,当他的父亲很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参加了革命。早年因为资料不畅,父亲找不到爷爷的下落,但一直没有停止寻找。
“落叶归根,反正我要把你爷爷找回来。”父亲经常这样对潘说,这种执念深深地打动了他。
血腥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远在台湾的唐波与潘甲联系,认为他的祖父潘姬可能已经去世。沿着这个方向,父子俩翻阅史料,在方志敏的遗书《可爱的中国》中找到了他们祖父的名字。“潘姬同志(他是余干...)被敌方炸弹袭击时全口骨折,被抬回去三天才死。”。
原来1931年闽北苏区形势紧张,红十军教导团一营营长潘济调任闽北红军独立团团长,投身于激烈的反“围剿”斗争。在一次“索托扬”战役中,被敌人一枪打中面部,英勇牺牲,享年35岁。
潘姬死的地方,“所托洋”,成了父子俩唯一的线索。
所托洋是武夷山村沙楚洋在当地方言中的读音。潘福带着这个地名,去了江西乐平、玉山县,福建建阳、武夷山,但一直失败。“我爸说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但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就会一直找。”潘说,他18岁的时候,父亲口头上同意,父子两人必须找到他祖父去世的地方,把他带回家。
在沙楚阳西南一公里的张山头,曾是闽北红军中医医院、中共闽北区委、闽北红军独立团驻地。已经有很多悲惨的战斗。
散布在张山头后面茂密竹林中的一千多座无名红军墓,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沿着长满青苔的山路,随处可见覆盖着落叶和杂草的简易坟墓。墓前没有墓碑,只有三块青砖,一根竹竿,一条当地人自发扎的红丝带。
在张山头的红军墓中,三块青砖、一个序列号和一条红丝带标志着一座红军墓(摄于3月26日)。新华社记者刘芳社
没有名字,没有序号,没有题字。
竹竿上画的红漆号码是红军墓的标志。
一个红土灵魂回到了它的家乡
在父亲去世后的十年里,潘没有放弃寻找祖父,还加入了豫干蓝天救援队和户外小组,用尽一切可能的手段进行搜寻。通过网络,他向福建网友确认崇安现在是武夷山市后,经常去武夷山和简阳打听“所托洋”的位置。
2010年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时,武夷山市党史部门将张山头红军中医医院、红军烈士陵园群列为革命遗址上报。“当时,红军烈士墓没有被列入‘全国革命遗址名录’,因为证据不足。”罗永胜表示,从2016年4月起,武夷山市对红军墓进行了全面的核实和保护。
“我们组织专业人员成立工作组进行救援调查,发现了1343座未知红军的坟墓,一块刻有‘红军墓’字样的墓碑和1931年的五角星图案,以及战壕、堡垒、训练场等遗迹和遗物。”罗永胜介绍,经核实,埋葬人员确定为闽北红军、红十军、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牺牲人员、苏联干部和红卫兵。2018年9月,张山头红军墓被列入福建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推荐上报国家文物局申报第八批国家级文物。
随着当地政府的不断关注,张山头的红军墓逐渐进入公众视野。2018年,潘与武夷山蓝天救援队取得联系,了解到野狼户外队在户外活动期间参观了张山头的红军墓。“我当时很聪明。他们只是在户外活动日志里提到了潘蔚在沙楚阳战斗的故事,这和《可爱的中国》里的记录完全一致。”潘说,在队员们的帮助下,他于去年12月第一次去了樟山头,参观了他祖父战斗和死亡的地方。
出发前,潘的期望是把祖父的遗骨带回江西,和父亲一起埋葬。他站在海拔758米的张山头村高山上,在茂密的竹林里,在山径两旁,在杂草丛中,埋葬了大量红军战士的忠骨。这里没有墓碑,也没有人知道那些睡在山上的人的名字。
潘元帝环顾四周,放声大哭。但他很快改变了主意:“爷爷和他的战友变成了青山,满山都是他的英雄。”
找了几十年亲戚,终于等到了答案。这个瘦弱精干的江西汉子看着山林哽咽了几声:“爷爷的墓没地方找了。让爷爷离开是爸爸的期望。现在只能带回一个。让他和无名英雄待在这里。”
张山头红军墓群中一块刻有“红军墓”字样的石头(3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芳社
这里埋的是红军
红军墓寄托着苏联人民对共产党和红军的深厚感情。清明时节,当地村民在中原烧香,80多年来从未停止过。
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罗永胜告诉记者,2010年调查全国革命遗址时,当地政府报告了张山头红军墓的情况。
2016年,当地村民在山上劳动时,发现一块刻有“红军墓、三位一体、五角星”的石碑。经过党史、文物部门多次查证,最终确认红军葬于此。
经核实,1928年至1935年,许多红军战士被埋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大型墓群。到目前为止,已发现1343座红军墓,但对红军烈士的追捕仍在继续...
福建省武夷山杨庄乡小江村张山头红军墓上的数字和红幡(3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芳社
红丝带
“勇敢的红军,勇敢的红军,你是我哥,我是你妹,送干菜,送香茶……”诞生于红军时期的民歌《红军洗衣歌》至今仍在当地广为传唱。
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1000多名患者被送往张山头红军中医医院。村民自发组织担架队和洗衣队,家家户户都是住院部。
福建省武夷山杨庄乡小江村张山头自然村红军中医医院遗址(3月26日摄)。新华社(李涛摄)
张山头村民杨学文的祖母曾是红军洗衣队的成员,主要为红军伤病员洗衣做饭。
“听我奶奶说,每天担架队抬很多病人的时候,这些红军战士早上还活着,晚上就不见了。他们一边洗衣服一边哭。”此时,66岁的杨学文眼睛红红的。
他说,我们从小就在这座山上工作,大家工作的时候都会小心翼翼的避开红军墓地。
当地驻军没有忘记这片浸透鲜血的土地。
多年来,福建武警总队南平支队积极参与张山头红军墓的保护工作。每年清明节前,官兵都会祭祀英雄豪杰,为红军墓更换红布条。
福建武警总队南平支队在张山头扫墓(3月25日摄)。
“看到满山的红色彩带,就像看到我们红军的祖先一样。”战士周昊说:“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知道他们是为了谁。”
无名纪念碑
摊开张山头红军墓分布图,你会发现很多墓地排列有序,就像一面无声的军队阵列。
当年方志敏在闽北苏区血战的时候,曾经悼念过张山头附近的阵亡将士。现在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称号——烈士。
青山遍地葬忠骨,为什么他们都是穿着靴子死的?
2018年9月,红军墓被列为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大、数量多的墓葬只在中国见到." alt="1343 闽北1343座无名红军墓,背后的故事令人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