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青团中央官方微信推出“做个体户五在来世”视频:
赞美个体户五人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四川教育厅发表红头文件评论个体户五,光明日报发表个体户五是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这个视频不仅肯定了自我管理的价值,也很少从官方层面承认“五毛”的存在。
2015年6月,四川省教育厅下发红头文件,对自我管理五项进行评估
当个体户五面不排斥名字中的“五毛”,而刻意与专业的“五毛”划清界限时,就意味着个体户五人的自我认同在不断加强,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他们这样描述自己:
我更为自己净化网络环境的行为感到自豪
他们身份不同,但不认识,但有共同的特点。他们热爱和平、自由、正义和地球。他们三观直立,被迫站在右边,而不是侧面。
他们无组织,有纪律,有追求,有底线
但是为什么鄙视“五毛”的个体户五个人愿意接受这个外号呢?
学者徐贲去年写了一篇文章来分析这一现象。他把这种自称幸福的行为称之为“使这些人的不名誉和自尊成为引人注目的‘不雅习惯’”。
他列举了心理学上的七种人格缺陷,认为自我贬损人格在中国并不少见,这类人容易出现攻击他人、挑别人毛病等其他人格问题。徐贲在文章中写道:
“‘五毛’是贬义词,这大概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自称“个体户五”(“个体户五毛”)的人,既然自诩要为国为民做一件大事,为什么不能为自己选择一个符合崇高使命的名字,而不是自嘲呢?
自我称谓中有一种主观意识。皇帝时代,臣民自称是皇帝的奴才,下人自称是主子的小人和奴婢。这种自我贬低曾经是中国人的集体性格缺陷。
但是,接受贬名也可以解释为充满自信。日本人在历史上一直被贬为“日本人”,这个称号至今仍是中国(当时的魏)所接受的称号。这个称谓用了400多年才改为“大河”(与日语同音)。这种接受贬名的行为,被认为是日本人敢于面对自己薄弱的事实,通过努力做出改变。
另一个自爆自毁词“屌丝”也是如此。有研究指出,中国人在自称屌丝身份的过程中分享着一种隐秘的快乐:既含蓄地批判现实,又“政治正确”地发泄不满;他们还通过展示谦虚和美德来保护他们现有和未来的地位和财富,他们可以与“他人”结成联盟,以实现集体娱乐的高潮。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屌丝”和“个体户五”这两个字暗地里有着相同的结构:人在贬损自己的时候,一方面营造了美好的生存情境,一方面以攻丑为乐,另一方面也能在与“真正的坏人”的区别中获得高贵感。
但如果只从心理学和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自导五》,可能会忽略其背后的宣传意义。《自导五》的自我迷失,肯定和屌丝不一样。不然为什么团中央不为千屌丝做个视频?
“个体户五”的兴起,始于“五毛”的诞生。
据考证,“五毛”称号起源于2004年,湖南网评人月薪600元,每岗加薪五毛钱。六年后,这个术语终于被证明是合理的。
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胜军在《环球时报》上评论道:“谁会被‘毛五党’的帽子吓到?”,坚定地说要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不要怕被贴上“五毛”的标签,把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联系起来。
2015年底,在《中国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捍卫权威政权在线:中国的“志愿第五军”,详细描述了五个个体户群体的产生和行动策略。作者“潜伏”了他们五年,并分析道:
个体户五人经常表达民族主义观点,这不是巧合。民族主义者往往对西方充满怀疑,认为政治权力在国家统一和工业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支持现有的制度。但是,个体户五不仅仅是一个网络民族主义者,最显著的标志是他们比情感民族主义者更强调证据和逻辑。
此外,在官方话语体系中,紫干坞被赋予了直面公众的使命。《光明日报》发表《个体户五被污名化和压制多重表达》,指出个体户五的产生是为了打破已知的垄断。
文章还说:
“他们大胆辟谣,抨击‘众所周知’的错误观念,所以经常被贴上‘五毛钱’的标签,意思是拿钱替政府说话的人。但实际上,“个体户五人组”并不是政府的粉丝,而是对当今社会问题客观理性的透视。他们不仅唱赞美诗,而且有赞美也有批评;他们不仅有爱国情怀,而且痛恨腐败,斥责社会不公;对于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既能看到成绩,也能看到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可行的建议,而不是一味的发泄情绪。”
的确,上述论文的研究者也发现,当网络互动变得对抗性时,网民往往会把那些亲政府的网民贴上“五根头发”的标签。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多网友勉强成为“五毛”:他们是网络辩论中的“五毛”。
一位自称个体户的知乎网友曾说:
如果一个人的言论偏向政府,无论他是否讲道理,只要给他五毛钱的帽子,他接下来考虑的不是是否继续讲道理,而是是否继续为政府说话...这个时候很尴尬。你继续讲道理,就是五毛钱。如果你为是否是五毛钱辩护,自然会掉入别人的陷阱...简而言之,如果你扣上帽子,一切都会好的。个体户五号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自我表白五毛,就像知乎先挂个“利益相关”一样...这个时候再加一顶五毛的帽子是没有动力的,但是有一个合理的空房间...
所以,自导五从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反对“五毛”标签的标签,一群自认为理性爱国的人抱团取暖。随着时间的推移,虚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逐渐增强,成为一种身份的骄傲,成为一种可以推荐给系统的优秀资源。正如屌丝上的文章所说:
这种错觉的集体性来自于“文化亲密度”(人类学家迈克尔·赫茨菲尔德(Michael Herzfeld)提出的理论):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的“秘密”,对于外国人来说,尴尬、难以启齿或丑陋,甚至粗俗,可以为这个国家或民族的“内部人”加强文化认同、亲密度和凝聚力。
于是乎,《周带鱼》上出现了一个自制的五条评论:“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我很不喜欢,因为喜欢很多知名的,夸张的话,数据混乱,谣言很多;我也不喜欢反驳的文章,因为还是很夸张的,还有其他的……”,文章顶部还有这个让人瞠目结舌的视频。
个体户五恨五毛,有意思。这条友谊之舟真的要翻船了。别忘了你还有我的姓?
自带干粮——五毛钱
负责编辑:翟帅
1.《5毛 自干五与五毛的友谊小船,为何说翻就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5毛 自干五与五毛的友谊小船,为何说翻就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13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