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定性的特点。
第一,感知的选择性
感知的选择性在于优先区分某些物体。客观事物有很多种。人总是选择几样东西作为感知的对象,感知特别清晰。被感知的物体似乎从其他事物中脱颖而出,出现在“前面”,而其他事物则退到后面。与此相关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中有一个兴奋中枢占优势,而皮层的其余部分受到抑制。感知的选择性揭示了人反映客观事物的主动性。
感知的选择性取决于个体的兴趣、态度和需求,以及个体当时的知识和经验、心理状态;它还取决于刺激本身的特征和被感知对象的外部环境条件。
二、对感知的理解
感知的可理解性表明,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解释和判断,并将其归类到一定的事物系统中,使其能够更深刻地感知。这就是感悟的感悟。
职业和经历不同的人,感知也不同。比如,工程师在检查机器时,能看到和听到比普通人更多的细节;与儿童相比,成人的图片感知可以对图片的内容和意义有更深的理解,感知儿童看不到的细节。
第三,感知的完整性
人在感知一个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感知的整体性。感性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特征,但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单独的、孤立的部分,而是总是把它感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由客观物体的许多部分形成的复合刺激。大脑皮层对复合刺激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反映客观物体各种属性的关系,形成物体的完整图像。比如进入教室,人们首先感知的不是桌椅,然后是黑板和窗户……而是完全同时的反射。
感知的整体性是各种感觉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感知的整体性和感知的速度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的参与有关,阅读速度随着人们阅读经验的积累和较小单位组合成较大单位而逐渐加快。
第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形象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定性。比如过去认识的人,永远不会因为发型和衣着的改变而变得无知;熟悉的歌不会因为八度高低,或者因为有些歌跑调而觉得陌生,会被认为是其他的歌;老师评判学生的错别字,比如“锐科”,不会因为“段”二字而写“瑞”字,而不是去感知尖端科学。
感知的恒定性在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正确认识物体的本质,比单纯感知局部物理刺激更有实际意义。它可以使人们在不同的情况下根据事物的实际外观来反映事物,从而根据物体的实际意义来适应环境。如果感知不具有恒常性,那么个体适应环境的活动就会更加复杂。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一个认知活动,每一个反应行动都会来到一个新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实际上使适应成为不可能。
1.《知觉的特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知觉的特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160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