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3年前,我在书市上买了一本封面是《哈利波特》的《看电影》,这本书登上了历史上最差电影的榜单,把《泰坦尼克号》排在第八。我有一个特别的功能,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小时候读过的书,所以我仍然可以重复其中给出的理由:“你很难分辨这部180分钟的杰作是惊悚片还是言情片——还有露丝为什么要跳海?”
当这部电影在2012年重新上映时,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露丝的未婚夫卡尔是高富帅和真爱。”卡梅伦自己甚至说:“卡尔折回来不是为了找项链,而是为了找露丝。”所以有这样一个评论:你和钢铁巨人的继承人有事先约定,却去和接下来的三个才认识两天的人鬼混,挤到三等舱和工农兵跳舞,不道德,不尊重。更有甚者,迪卡普里奥和温丝莱特在《革命之路》中重逢,轰轰烈烈的中年危机以死亡告终,以至于舆论坚持认为这是杰克和露丝上岸后的结局:王子和公主不幸福,文艺青年不靠谱。这样看来,《泰坦尼克号》纯粹是一个思想混乱的普通市民的爱情神话,女主完全配不上男主的价值——她太大,太强势,口音太难听,太缺乏贵族气息。
它的价值止于此吗?卡梅伦的另一句话可能会给一些启发:“我选择凯特·温丝莱特来扮演露丝,因为她完全像那种能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
如果你把露丝放在这里,你会发现卡梅伦并不在乎公主和王子的老式戏剧。露丝主动:她让杰克画了一张自己的裸体画(可以看到杰克的脸颊上其实有两个娇羞的字,好像被无数人看了),主动让杰克(据说见过一个一条腿的妓女)睡在车里。而当杰克被卡尔铐在船舱里的时候,是露丝冒着溺水的危险折了回来救他;之后露丝主动跳回来找杰克(这个救生艇不是他给她的)。
杰克只“救”过她一次:开场时,她准备自杀,他给了她一句“你跳,我跳”。她真正逃避的是过于精致腐朽的一流鸡尾酒会,可以勒死人的束腹,和钢铁巨人的包办婚姻。露丝爱上了杰克说的“和父亲在威斯康辛州的冰上钓鱼”,于是她愿意放弃自己安逸的老生活,去追求杰克在最后一句话里说的:“你可以脱离危险,你可以活着,生一堆孩子,看着他们长大,你会活得很长,你会死,你不会死在这里...你必须向我保证,无论发生什么,无论希望多么渺茫,你都不会放弃。”于是,整部电影最感人的镜头落在老露丝的床头柜上:刻着她一生的相框排成一排,她赛马,开飞机,攻读学位,周游世界,勇敢地探索了很多东西。
所以《泰坦尼克号》其实讲的是贵族夫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我不是工具,不是贡品,我也不想被关在深宅大院里;我“爱”上一个艺人(适时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重点不是我能不能和他在一起一辈子——我会热情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不屑的时候也不会回头,选择自己去做,我会为此负责。于是她变成了像玛琳·戴德雷和莱尼·瑞芬斯塔尔一样的女人:旺盛的生命力,宽广的视野,无所畏惧的勇气。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一定要用大量的笔墨来表现老露丝,而不像同类电影那样在乎“美人凋零”:她老了,更强了,她的魅力依然存在。1912年,她和卡尔一起出现在救生艇上的自由女神像前。最后,大萧条吞噬了卡尔的家族企业,她成了自由女神像的化身。所以露丝私奔的焦点从来都不是她能不能和杰克走到最后——这是因为对于她这种水平的气魄的人来说并不重要,也是因为卡梅隆自身的气魄。
我总是觉得《泰坦尼克号》和讲述逃离纽约故事的《纯真年代》是惊人的互补。南北战争后,纽约出现了一批新贵族,纽兰、梅和伯爵夫人都属于这个狭小的圈子。纽兰从小就仰慕女伯爵,但她已和表妹梅订婚。伯爵经常出轨而没有受到世界的批评,但伯爵夫人因为和她的秘书住在一起而被推到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伯爵夫人逃回了纽约,因为她认为这可能会给她一个不同于欧洲的轻松环境,但她等待的是更频繁的社交、更严格的规则和更虚伪的假笑——没有人哭,没有人想听实话,没有人大声说“阴郁”,家具和器皿象征着地位,流言蜚语像瘟疫一样传播。
纽兰和露丝一样,厌恶虚伪,渴望逃避,所以古怪的伯爵夫人是他的杰克,而小家碧玉梅则相当于他的卡尔。在他的幻想中,有充满西方幻想的日本和印度,有着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却没有梅子一个人。他甚至认为如果梅死了,我和伯爵夫人就可以自由地在一起度过余生。当然,他没有勇气为他渴望的自由采取任何实际行动。原因正如伯爵夫人所说:“你不知道越轨是什么感觉,但我知道。”说出来就是爽!
想装酷的纽兰,很认真的想跑路。梅意识到了这一阴谋,伏在他的大腿上撒谎说她怀孕了,完美地实践了"传统"--责任感、忠诚和怀孕。纽兰听后,表情似乎没有痛苦:我终于为自己不敢做的事找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这次露丝选择陪卡尔:纽兰和梅一起组建家庭,然后假装不愿意在三尺桌前躺下,不愿意在体制内悠闲地生活——大儿子对考古感兴趣,二女儿喜欢体育和慈善活动,热爱艺术的儿子想当建筑师。
他还有资格说被压抑的圈子是监狱吗?明明是摇篮甚至是快乐的盒子:公主和王子作为客人互相尊重,没有激情就没有征服,适合对方就令人羡慕。毕竟先人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纽兰的书桌上放着梅年轻时射箭的照片,因为她生活得太辛苦,保持着一种以《消失的女孩》的决心隐忍的快乐。白头偕老大多是这样的模式:如果你真的想进入对方的生活,就必须摧毁自己的一部分。你可以说梅的态度太低了,但情况掌握在她手里,她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遗憾。
纽兰没能成功。57岁的他在巴黎,人生抱负都是成功的空。他说,“每当我想起她,他总是觉得不真实、安静,就像画中的一位女士……她成了他错过的一切的完整景象。”他只能伤心地感叹,“我才57岁!”在这里,他后悔的远不是错过了一生的爱情,而是那份自责本身就成了他想要的结局。私奔的关键是不成功不成功;如果他不假思索地说了一句“好吧,我们走吧”,他就成了《血色将至》里一个坚毅凶狠的石油大亨,而不是这个优雅却平庸的老绅士。57岁的纽兰坐在伯爵夫人的窗户下,回忆着几十年前的湖泊和阳光,最终没有等着见她就起身离开了。我觉得他不敢看——如果她变成了露丝一样的老太婆,他会吃醋的;如果她的野心得不到回报,被击碎的将是一句让他想了一辈子的题字。时间从浮士德到德彪西,纽兰还是纽兰,因为他是一个可敬的新贵族,他害怕失去。
回顾露丝的伟大勇气,只有少数人有。太多人对新世界充满向往,却难以承担相应的责任。新世界的大门明明一次又一次的打开,人们却一次又一次的在犹豫不决中把自己拒之门外。我们真的讨厌客厅里挤满了三姑六姨吗?如果是这样,是什么让我们被关在那里?此刻,我确实认为露丝的开放几乎是超然的,纽兰的心灵可以称之为公共厕所——但马丁·西科尔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可以把你吸进人类心灵的公共厕所,而你走进去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公共厕所,因为你也是一个公共厕所,你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我们很难给出一个伦理判断:哪个对我们真的好?赌与不赌之间的徘徊,本身就已经是赌博了。我只能试着总结一下:既然无论如何都会后悔,那就跟着冲动走,总可以少留点遗憾。
【此文发布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智英智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Text/Chaiska
主要创作文案,业余翻译书籍,写小说。
1.《露丝 露丝为什么要跳海——《泰坦尼克》与《纯真年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露丝 露丝为什么要跳海——《泰坦尼克》与《纯真年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169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