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回眸:
7月1日,我去革命圣地西柏坡,和大家一起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走进西柏坡,我的心突然激动起来。简陋的土房、珍贵的物品和感人的照片生动地展示了“新中国从这里来”的历史画面。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时间不长。刘少奇和朱德在这里领导党中央工作不到两年,毛泽东只在这里工作了短短的10个月。然而,他们上演了一出值得世界钦佩、将永远被铭记、并将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戏剧”: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召开了为期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布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国人民耕者有其田的梦想,组织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金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新中国成立的蓝图。
走进西柏坡,我感受到了以毛主席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全人类而英勇奋斗的伟大决心和非凡气度。在这里,他们运筹帷幄,指导国家,指挥全国人民战胜蒋介石八百万大军的大战役,从而实现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壮举。
我认真听了解释,仔细想了想,不停地想,是什么力量让党中央、毛主席在这样一个卑微偏僻的山村里有这样的气魄,是什么力量打败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我觉得关键是:有一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纪律严明;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革命军。特别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保证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傲慢鲁莽的作风,保证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做出了“六项决定”:“不送礼物,不过生日,少敬酒,少鼓掌,不在领导的名字里加地名,不把中国同志和玛丽莱斯并列”。“两个必须”和“六个决定”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有了这样严格的纪律、严格的要求和自我建设,一个政党就一定能经得起任何考验,立于不败之地,战胜任何顽固的敌人。事实证明。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将永远是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克服任何困难、赢得新胜利的保证。
对西柏坡的思考;
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党员,西柏坡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只让我在课本上着迷。开了三个多小时的车,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这个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白坡岭下的小山村。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德、任等的故居及文物照片。当我们看着伟人的手稿和烈士的遗物,读着让人感到激动的文字,听着充满情感的解说和评论时,我的内心是强烈震撼的。
就是这个普通的小山村,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转折,孕育了“两个务必”的西柏坡精神;就是在这个十几平米的“统战部”,毛主席和中共中央领导了席卷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金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就是在这座简陋的平房里召开的。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革命精神的精髓。西柏坡精神体现了非同寻常的历史必然性,包括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现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
考察结束时,我们一行来到毛主席铜像前,举行了纪念这位伟人的仪式。环顾泥砖砌成的平房和简单近乎“原始”的家当,似乎还能从保存下来的文字资料中听到先辈们的历史劝诫:“一定要让同志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一定要让同志们努力工作。”余音绕梁久久不绝,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向毛主席鞠躬三次。
从一名学生党员,到一名法院在职党员,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的党性,一直是我的探索。通过这次学习和考察,“西柏坡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为公务员,必须坚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做好本职工作,树立为群众服务的理念;作为青年党员,要牢记“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青年的生机和活力;作为法官的后备力量,我们应该遵循“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爱、利为民所用”的原则,强化“三个至上”和“为民伸张正义”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1.《西柏坡观后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西柏坡观后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185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