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回路转入番洋,万里松涛汗血香。”这是著名戏剧家、诗人田汉1962年6月畅游松涛水库时,即兴写下的诗句。田汉笔下的松涛水库位于儋州市南部,总库容33.40亿立方米,是海南第一大水库,享有“宝岛明珠”盛誉。美丽如斯,但很少有人知道松涛水库背后那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往事。
1958年7月,松涛水库动工,按照要求,松涛水库建设要一年拦洪,二年蓄水。1959年2月,在导流洞未挖通的情况下,为了抢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大坝达到170米海拔高度,近七万人总攻“170”高程,白天黑夜不下坝面,争分夺秒筑坝。没有大型器械,没有水泥混凝土,他们依靠“土办法”将土一层层压实,最终筑起了大坝。
如今,松涛水库被誉为“松涛天湖”,意为天湖般美丽动人。山之绵亘,水之浩瀚,幅员辽阔,灌溉海南三市两县123万亩良田,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源”,更是海南的建设先峰和发展后盾。
资金、技术、设备匮乏近7万人用土办法造大坝
在儋州去往琼中的公路42公里界碑附近右拐,有一条9公里的上山公路,路的尽头是儋州亲足口峡谷,南渡江从此流过。这里也是松涛水库大坝所在地,走在大坝上,能看见松涛水库山水一体的美景。
松涛水库管理局原局长吴文生今年60多岁,已退休在家,他曾无数次向不同的人讲述松涛“总攻170”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海南多地干旱,土地无法耕种。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和国内对橡胶的迫切需求,1955年11月,中央在海南开展大规模勘查工作。1958年7月8日,松涛水库开始施工。
“当时的建设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首先是资金、技术、设备。”吴文生说,当时国民经济困难,又没有重型机械,能依靠的只有人力。不管是艳阳,还是雨夜,建设者们昼夜不停地向大坝进土,人停工不停。没有压土机,就用平碾进行压实,遇到粘性涂料,就用羊角碾。
当时,松涛工地使用手推胶轮车运土,需要大量的机油来润滑车轴。但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机油是奢侈品。于是在工作时民工就想尽各种办法用别的物品替代机油润滑车轴。他们用木棠树叶煮出胶汁再加入少量花生油搅拌从而变成丝状的“机油”。
吴文生说,当时松涛水库工地上的干部、技术人员和民工最多时有68000多人,来自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儋县、临高、澄迈、东方等11个市县,他们将血汗奉献给了松涛水库。
工地干部民工口粮减少出现浮肿、肝炎、夜盲
1958年12月,参加开挖隧洞的解放军战士在用炸药爆破松涛水库导流洞顽石时,不幸遇难。后来,为了纪念解放军参加建设松涛水库的丰功伟绩,松涛水库将松涛大坝的导流洞更名为“八一洞”。
1959年5月,进入汛期雨量不断增加,加之国家经济困难,当时民工口粮由每月42斤减为38斤,干部口粮从每月28斤减为24斤,油肉也相对减少,施工人员体质下降,出现浮肿、肝炎、夜盲等症状。
1959年8月5日,主坝按时填筑到海拔高程170米,这标志着工程取得第一期拦洪工程的伟大胜利。从此,松涛人团结拼搏、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勇于牺牲和与洪水赛跑的“170”精神诞生了。
松涛水库的建设者们硬是靠着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搬走了狮山、琴岭附近的13座山岭,相继建成了松涛大坝、副坝、南丰隧洞、渠道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实现“高峡出平湖”的壮举。这些壮举源自于那时近7万建设参与者,他们用青春与热血乃至宝贵的生命编织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
汛期雨量不断增加工地建设需与洪水赛跑
“台风雨水多也是不利因素。”吴文生说,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松涛水库大坝填筑迅速增高。但是由于1959年汛期来得早,4月下旬,坝前水位由截流前的125米上涨至144米,离主坝高度146米仅差2米。总指挥部要求全体干部、军工技术人员和民工争分夺秒,与时间和洪水赛跑。
各民工团体纷纷组织抢险队伍,还组织民工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人人出满勤干满点,抢筑围堰。4月26日,堰前水位涨至144.4米,主坝抢筑至148米高程,终于跑在洪水前面。4月27日零时,导流洞抢通泄洪,紧张气氛稍有缓解。
但是抢攻“170”的战斗并没有停止。5月进入汛期雨量不断增加,为了鼓舞斗志,各民工团琢磨技术革命,逐步实现取土爆破化、装土码头化、运土车子化、压土机械化,装土进度和工效不断提高。
吴文生说,由于主汛期逐步临近,总指挥部于7月1日在坝面举行誓师大会提出:苦战一个月,夺下170。随后,政府部门急调100辆载重汽车和大量物资进驻工地。工人们忍受着饥饿疾病的煎熬,一心扑在战胜洪水的战场上。
松涛水库旧事新说
松涛水库滋养海岛西荒
“170”精神为后代铭记
打开导航地图,松涛水库犹如珍珠,嵌在海南岛西部,这里是一片苍翠连绵的膏腴之地,星罗棋布点缀其间的一池池碧水,则是滋养这千里沃野的生命源泉。
这里水陆两便,交通畅顺,旅游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其北段王帝殿区域衔接规划的莲花山森林公园和兰洋温泉;东面承接岛屿嶙峋的九公里畚箕肚库湾,可直达鹿母湾瀑布,南段通过陆路经白沙可进入昌江八所西部工业走廊;往南可达翡翠山城五指山市;北面濒临洋浦港,外环东坡书院、热作两院植物园、八一石花水洞、白鹭天堂和兰洋温泉及云月湖。
这里灌溉三市两县123万亩良田,每年给海口、洋浦、那大和老城开发区供水4.7亿立方米,输送电量1亿多千瓦时,还给琼岛西北部的12宗中型水库、33宗小型水库提供补水,作为全国第二大土坝工程的松涛水库,保证其土地、热能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已经真正成为集灌溉、防洪、供水、发电、通航、养殖、造林、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综合水利工程。
松涛水库于1958年7月动工,1969年开始发生效益,1970年整个库区基本建成。从此,干旱的琼西荒地成为中国天然橡胶自给的基地,也是全国人民重要的热带果圃和反季节菜园。自松涛出发,海南就从未停下兴修水利的脚步。
吴文生说,松涛“170”精神是当年建库者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献身精神。在机械匮乏、施工环境恶劣的背景下,克服重重困难,不畏艰险,团结拼搏,敢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与洪水赛跑的精神总结概括。这份精神,放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依然受用。
如今的松涛大坝上,建有一处“170”文化广场,广场的文化长廊上,详叙了当年建设的艰苦;广场上至今摆放着当年施工用过的羊角碾、平碾;广场的尽头,是一条可以将大坝和松涛美景收入眼中的步道。
松涛天湖水面上,微风带起涟漪,峰峦驰聚,群山叠彩。50多年来,松涛大坝像战士一般守护着身后的天湖,成为了海南经济特区建设的先锋和发展后盾。50多年后的今天,松涛大坝依旧生机勃发,它不仅没有老去,反而更加显得雄浑壮阔,伟岸魁梧。
(来源:南国都市报 记者:张宏波 排版:王彩玉)
1.《儋州故事|松涛水库大坝大决战!近七万人总攻大坝170米高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儋州故事|松涛水库大坝大决战!近七万人总攻大坝170米高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2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