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出发:
第一个是中央红军,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罗山贺出发;三是红四方面军,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从张明、中坝、青川、平武出发;第四个是红二、红六军团,1935年11月19日从湖南桑植刘家坪出发。
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人的四道防线→渡乌江→占领遵义→渡赤水河→渡金沙江→渡大渡河→飞泸定桥→翻雪山→渡草原→陕北吴起会议→甘肃会宁会议→宁夏西吉县江太堡会议
长征缘起:
提到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提出“长征”、“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等概念时,所知甚少。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实施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红军总政治部并没有把这一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之为“突破”、“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作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已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给黔北工农群众的报告》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公报》中称赞“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其势正在席卷”,从而首次提出“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增加,“长征”的属性从“千里”逐渐增加。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上通过的决议中指出:“一方面,一支军队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空以前的伟大事业”。九月十二日,中共中央在俄国会议上作出的《关于张同志的错误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两万多里的长征”。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成功结束了长征。同一天,毛泽东指出,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的总结,行程最多的是25000英里”。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华北和蒋介石背叛华北的宣言》中明确指出,红军“走过了二万五千多里的长征”。跨过中国十一个省的疆域,凭着一年多的艰苦奋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终于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加入了原陕西、甘肃两省的红军。
这是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载。随着红军长征英雄业绩的广泛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战略转移的专用名词。
1.《长征出发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长征出发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20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