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的失败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水库库尾泥沙淤积,造成渭河入黄河部分抬高(甚至泥沙倒灌),渭河下游洪患严重、土地盐渍化,不得不降低蓄水位运行,并按蓄清排浑运用;
⊙二是水库由于控制淹没损失一再缩小设计蓄水位,又在泥沙严重淤积后严重损失库容,不能满足黄河洪水控制的规划要求(续建小浪底的原因),水利枢纽由于降低蓄水位运用和反复改建浪费大量投资,发电效益因水头降低和泥沙磨蚀大减。
⊙三是移民和移民回迁问题。三门峡移民因水库降低水位运用而大量回迁,但由于土地归属等问题长期无法良好安置,渭南因洪水、渭河尾闾迁移和土地盐渍化也产生了大量新移民。移民安置问题至21世纪初才基本解决。
三门峡的主要成功是两个方面
⊙1:基本控制下游洪患,自工程建设完成至小浪底建成前约40多年,拦蓄一万方/秒流量以上洪峰6次,黄河下游大堤未曾决口。与小浪底、故县、陆浑水库联合调度可抵御黄河下游千年一遇洪水。
⊙2:为多泥沙河流的水利枢纽建设、水库调度运用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对高泥沙河流的水沙规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型水电工程,培养了大量工程技术人才。
关于苏联设计问题
苏联最早设计三门峡水库淹没极大,三门峡正常高水位为360米高程。淹没耕地333万亩,迁移90万人,库容达到647亿立方米库容,其中147亿立方米为拦沙库容(20年设计寿命,考虑上游水土保持拦沙效益,可延长至50年),若考虑水库寿命为100年,则正常高水位应提高到370米高程。
三门峡坝址的地址条件非常好,比后来的小浪底,曾经规划的八里胡同都要好,小浪底左岸是软弱泥岩非常坑,八里胡同有岩溶,三门峡坝址是花岗岩和玢岩,适合建设高坝。但是三门峡坝址要取得较大的库容,淹没损失非常大。最初的360米规划移民达到了90万人,苏联专家以库容必然带来淹没损失回应,但370米高程回水已经影响到西安了。
为减小淹没损失,防止影响西安,加上大跃进期间对水土保持工作过于乐观:“水土保持减沙效果,原预计1967年入库沙量减少20%,50年后减少50%,现在认为有可能加快,因此可缩小三门峡水库的拦沙库容……建议正常高水位按350米高程设计,340米高程建成。”,最后中央决议:“三门峡水利枢纽拦河大坝按正常高水位360米高程设计,第一期工程先按350米高程的蓄水位施工,1967年前最高运用水位不超过340米高程,死水位降至325米高程(原设计335米高程),泄水孔底槛高程降至300米高程(原设计320米高程),第一期工程大坝坝?顶先修筑至353米高程。”
而三门峡建设蓄水是分期蓄水的,实际蓄水到340米就由于翘尾巴式的严重淤积的问题直接威胁渭南地区,而不得不停止高水位运用,实际运用水位不超过335米。但是低水位下,枢纽的泄水能力不能达到设计要求,不得不两次改建。
三门峡的淤积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泥沙淤积损失库容,而是黄河在进入水库后流速变慢,泥沙以三角洲的形式淤积在库尾,而不单纯淤积水库死库容。但是三门峡的库尾也是渭河汇入黄河的地方,淤积的三角洲把渭河河口给堵死了,甚至在黄河洪峰过境的时候泥沙倒灌进渭河。即使后来降低水位运用,这个三角洲依然存在(潼关高程不降低和降低很少),渭河的河床比降也没能恢复,造成渭河下游一系列问题。也是陕西希望在小浪底竣工后停用三门峡的主要原因(不过也有水利专家认为就是拆掉三门峡,潼关高程也降不下来了)。
而三门峡的改建和蓄清排浑运用也确实是有效的,三门峡水库改建之后,其水库剩余库容得到有效的保持,仍然能起到一定的防洪的作用。
三门峡水库两次改建
三门峡水库原先的蓄水位因为库尾淤积问题而不能达到,但是水库原先设计在比设计水位低时的泄洪能力不够,来洪水之后,水库的蓄水位会上升,库尾依然淤积。第一次改建,也就是二洞四管工程加大了枢纽低水位的泄洪能力;但是第一次改建没有解决水库排沙的问题,第二次改建打开导流底孔后才解决了排沙问题,但泥沙磨蚀设备的问题则一直到90年代才解决,通过冲刷稍微降低了潼关高程两米左右,但是80、90年代黄河枯水又淤积回去了。
为什么要修小浪底
三门峡在严重淤积以后经蓄清排浑,335米以下库容剩余55亿左右,配合下游堤防,设防能力为60年一遇洪水;对三门峡以下的暴雨洪水没有防洪能力,但历史洪水调查和75.8淮河洪水的教训,认为三门峡以下至花园口区间还有因暴雨发生两万立方米/秒以上大洪水的可能,小浪底是这一区间唯一的控制性坝址;黄河大堤之间的滩区有相当面积和人口,小浪底可以提高滩区防洪能力,并且小浪底可以提供相当死库容来减轻黄河下游淤积,其库容亦有相当的灌溉供水效益;另外,调水调沙减轻下游淤积的思路在80年代成型,小浪底也是个试验场。
作者:王某叉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1.《为什么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败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为什么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败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2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