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叶永烈于5月15日病逝于上海,享年80岁。
叶永烈先生,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他以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而成名,他的长篇纪实文学《四人帮的兴衰》等在国内外影响深远。如今,开起重机去西方是可悲的。今天的《法制洋葱》专刊刊登了葛吴洁先生的回忆录《我和阿丽》,以表达对叶永烈先生共同的崇敬和悲痛。
葛吴洁先生也是浙江温州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支持西北建设。在宁夏工作几十年,担任自治区作协副主席。他是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是《夏日体验》。葛武觉先生和叶永烈先生不仅是温州人,也是北大校友和著名作家。他们是世交,住在温州铁景兰,从小一起长大。他们的友谊持续了780年。葛五觉先生回忆起童年出生的叶永烈先生,笔法不凡。我相信看完一定会有一些感触的。
阿丽和我
吴歌爵
称呼叶永烈为Alie,不合适,令人费解。我叫他叔叔,我叫他你爸爸叶志超先生。Alie叫我爸哥哥。叫什么来着?他比自己小3岁,是我北大大三的学生。我不能对他叔叔大喊大叫,他也不好意思答应。中文称谓太繁琐,外国读者看不懂《红楼梦》的原因之一就是称谓太纠结。
图为两家人合影。前排左三是叶永烈,前排右一是葛武娇
我们家不错。都是乐清人。他爸爸是我爸爸的老师。父亲16岁那年,从磐石去温州读书。我祖父接纳并支持他。爷爷是先富银行的总经理,父亲后来是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两家人住一层,喝一口井水,吃一桌饭。直到1945年。我们逃离了日本侵略者,一起逃离了永嘉李希。我祖父有军人生涯。我家先回温州,又租了一套房子。但做亲戚还是比做亲戚好。
我只记得阿丽4岁时的一件事:一天早上,我突然发现阿丽不见了。楼上楼下,里里外外,他们找遍了,不见了,两家人慌了。一两个小时后,他被“活捉”。他倒在床下,被蚊帐包着,吊着空,还和他睡在一起。长大后我开玩笑说:“你什么都那么专注。”他说:“我不是故意的。”
1955年,我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给阿丽写了一封“充满激情”的信。介绍校园美景,多教,欢迎新活动。他回信说:“非常非常向往!”1957年中学毕业,志愿填报中文系新闻学专业。考上中文系的时候,刚到学校没几个月就分开了。学汉语言文学,走新闻这条路的,大部分都有作家梦,因为80%的苏联作家都是记者出身。我跟你说实话,我们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调干部留苏预科班,只有20人直接考上了中学。没想到这封信吓到他了。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化学系。
命运捉弄人。这个关键时刻的选择是诅咒吗?是福吗?现在你可以站在最后回头看。
图为叶永烈和葛生活在上海,叶永烈在第二排,葛在第三排
不去化学系就不会有《十万个为什么》的编著。当年出版社去北大化学系募捐;不会有科普和科幻作品的写作。一个小概率,就缓解了“不务正业”、“名利双收”的屈辱和困苦。1966年他跟我说他还没转正!大学毕业生通常在第二年成为正式成员。除此之外,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毕业于化学系六年。他在上海边缘的一栋12平米的房子里住了15年。一代,两代,有时三代一起生活。我去看他,天花板上传来他儿子叶舟的声音:“爸爸,谁来了?”他把房间分成两层。直到1979年,阿丽才被中国科协和文化部授予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和1000元奖金,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亲自致信上海,争取到一套40平米的两居室。他的妻子杨惠芬回忆说:“搬到新房子后,整个房间充满了快乐的气氛,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Alie是好记者的素材。他思维敏捷,饥肠辘辘,能审时度势。总是对时事充满好奇,又对行动敏感,孜孜不倦的徘徊和追求。他的纪实文学作品拥有数百万读者。我经常拿阿利耶和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的阿列克谢耶维奇比较。她是第四位获得诺贝尔纪实文学奖的作家。她记录了二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改造、切尔诺贝利事故等重大事件。阿丽有幸生活在中国,十年浩劫,改革开放,揭示人性,探索真理,期待十余人的命运,都具有震撼世界的写作价值。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改变了思维习惯、写作风格、风格,完全可以和阿列克谢耶维奇交往,他可能是第五个。
Alie住在北大三十一斋,三十斋我住隔壁,但是接触不多。就是那种见面没事干的关系。偶尔看个电影。他入学的那一年,北大反右风起云涌。爷爷也是在温州被撞的。他变成了什么样的分子?但是我没有告诉阿丽。当我收到家里的信时,我请他“谈谈”。我们没有去风景优美的校园未名湖,而是坐在楼前的青石台阶上。他很淡定,只说了一句:“怪不得好久没有你的消息了。”他平日话不多,我也找不到什么能开导他的。我们并排坐着,我的手放在他的膝盖上。沉默,只是觉得我们在一起了。直到两栋楼的灯都灭了。我和他站起来,碰了碰拳头,说:“我不怕。好好睡!”
第二年,反右斗争后遗症过后,建议新闻学专业提高政治素质,把北大新闻学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我和他分手了,和他沟通了。毕业前夕,我约他去参观未完工的北京工人体育场。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体育场。我告别了北京,告别了体育。生活需要继续。我在寻找这种感觉。突然看到球场的介绍:一个人可以沿着每个座位走一辈子。我们叹息又叹息。阿丽说:“人生如此短暂!如果人生之路如此清晰。”
奶奶说:“阿丽在坚持。”
这就是不做平常事的自信和坚持。比如他做绿墨水,用钢笔写绿字。我还以为他姓叶,开个玩笑。没想到他坚持了好几年,让人“忍无可忍”。比如他突然对冲洗照片产生了兴趣,向我要了很多底片。自己做食材。照片为浅蓝色,纸张不规则,柔软。但他从不厌倦,向朋友借了一部电影;他的摄影技术一般,不妨以拍照自娱,但要出书出书。我劝他不要听。比如他固执地反对体育锻炼,说最好的锻炼就是睡觉。这个观点与北京大学东方研究大师季羡林先生不谋而合,我不与他争论...
当我回到家乡工作时,我和阿丽有了更多的接触。发现他名气越大,采访的历史人物越多,性格随和豁达,比较谦虚低调。
图为叶永烈和葛合影
来到温州后不久,受《温州日报》邀请,开设了“名篇”专栏。一开始,我让阿丽写。他爽快地答应把为香港回归写的稿子给我们。2003年10月,在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议上,市电视台请我做了一个访谈节目。推荐和Alie聊聊。Alie停止了在北京的工作,专程去了文。电视台没有人去车站接,没有安排住宿,也没有征求阿丽的意见。我觉得太轻微了。不开心。他在向他抱怨和道歉,但他坐在我旁边睡着了。Alie没有架子,温州的活动,不管是讲课、写文章,甚至是一般的庆祝活动,都指日可待;有些素未谋面,互不相干的人写信,只要有可能就一一回复或送书。我问:“你累吗?”他说:“别人有一颗心。累。”
5月15日中午,得知阿丽已经去世,僵住了。我知道他这几年身体有问题。他打电话时,总是一言不发。最常见的话是:“我马上就要出院了。”这些天来,我一直在为这一次写回忆录。他不调侃,不加入调侃,我们经常调侃别人“见风使舵”;他也看不上生死。
1968年3月22日上午,文革期间,我从温州回宁夏,途经上海。他在码头遇见了我。我说:“爷爷身体好。来之前我也去过。”这是一句例行的安慰话。他说:“他昨晚因病去世了。我要回去哀悼。”我既惊讶又尴尬。前两天我去送别爷爷的时候,他还能坐起来,把我的财产剩下的唯一一件传家宝——青田十八条送给我。这一刻洗笔特别珍贵。我爷爷热爱诗歌,擅长书法。他对我和我的家人一直很好。然而阿来安慰我,背诵了陶渊明的诗:“死在何祖道,可以养身分山。”他说这是他的生死观。这两首诗,还有前两句:“亲人还是悲哀,别人已经唱过了。”他背诵了很多遍。回到我住的嫂子家,我赶紧打开盒子,检查了一下洗笔的地方。洗笔用毛衣棉裤三层内三层外包裹,小翅膀张开粉碎。只剩下一个完整的白桃。轮到我坐船去上海了,碾压的时间大概是昨天。
《亲人还是悲伤》...
我的书柜里有很多阿丽捐赠的书,包括早期的《碳之家》,还有阿丽认真看过的书,比如绿色线条的《古文观》。最新的一本书是他的自传《华丽转身》。70多万字。2018年5月1日。铭文:“阿厥村年:为什么要砍西窗烛”。我回答:“可是瓯江晚上下雨的时候。”
Alie,不管你开心不开心,我写了这篇文章。不写,不吃好,不睡好。我想你会笑的。
1.《叶志超 著名作家戈悟觉深情追忆发小叶永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叶志超 著名作家戈悟觉深情追忆发小叶永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35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