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强村的B&B。回答者提供的图片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4日电(记者周宗欣)路边满是紫色或粉色的八个李子,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小屋。村民的房子是统一的,排成一排。附近的湿地公园有亭子、木板路和草坪。游客可以在享受新鲜空气和乡村风景的同时拍照和录制短视频。
“我今年玩过几次,每次都有很多游客,成了周边地区的‘线上名人村’。”正在带孩子玩耍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常宝镇居民杨青莲说:“这里有山有水的环境,可以吃烧烤,住民宿。”
在最近公布的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中,常宝镇的边强村榜上有名。这也成了全村人的喜事。
“近年来,我们建设了民宿、餐饮、医疗、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田园式综合体,可同时容纳150名游客住宿用餐。”边强村党支部书记王文成说:“现在这个村很有名,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可以吃‘旅游餐’。”
七八年前,边强村还是一个有名的贫困村。村民们曾经开玩笑说“村里黄黄的,出门脚都是黄泥。”村子里到处都是土路、房子和墙。2014年,全村贫困户272户,692人,贫困发生率58.84%,人均纯收入仅2000元。
近年来,在精准扶贫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边强村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工业发展,增加了收入。2019年,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
边强村湿地公园的一幕。回答者提供的图片
“我们过得很好,主要靠工业。”47岁的村民任林(音)说,人们过去常常种植几英亩贫瘠的土地,但他们没有多少收入。他们不得不出去工作,很难找到工作。近年来,村里成立了种苗种植、肉牛养殖、中草药、马铃薯种植等专业合作社。许多村民在转让土地后在合作社工作。除了土地出让收入,他们还可以挣工资。“只要他们努力,收入还不错”。
在边强村的樟子松育苗基地,十几个村民正在种植树苗,并准备将树苗卖到其他地方进行绿化。48岁的刘勇军手里拿着一把铲子,小心翼翼地挖出树苗根部形成的土球。
2013年以前,刘勇军夫妇的收入靠12亩耕地种粮,亩产只有100斤左右,年收入两三千元,只够温饱。从2013年开始,在产业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他和妻子以每亩350元的价格转让了土地,并开始在林淼基地工作。如今,夫妻俩年收入超过4万元。
“日子越来越好了。”刘勇军说,随着积蓄越来越多,他家建了四栋砖房,院子里收拾得整整齐齐。“每天出门都觉得很爽。”。
目前,边强村有4个苗圃基地,总面积350多亩,年产苗木120多万株。除了带动100多名村民多年打工,还提供了很多季节性的工作。
村民们在边强村的苗圃基地工作。新华社记者于
边强村除了通过合作社发展农村产业外,还注重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资源的整合。
“我们首先整合土地,进行工业和村庄外观设计规划,建设村庄发展的四梁八柱。”王文成说,该村利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风景建设的资金,安装路灯,修复道路,修建住宅楼和湿地公园。
2017年,边强村利用扶贫资金建设了一个温室,与北京市昌平区相连,成为其草莓育种基地。2018年,一个24兆瓦的光伏基地将落户该村,带动70-80人就业。
一些企业也看中了边强村的发展潜力进行投资。目前,与边强村一家公司合作投资800多万元的民俗博物馆即将正式开放。
“我们收集了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农民的日常用品,并在民俗博物馆展示了我们独特的农耕文化,让更多的游客体验到看山看水、看乡愁的文化氛围。”王文成说。
1.《内蒙古太仆寺旗 内蒙古太仆寺旗“网红村”的蝶变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内蒙古太仆寺旗 内蒙古太仆寺旗“网红村”的蝶变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35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