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立体剪纸,剪出艺术人生他至今不会
剪纸,一直以来都是平面的,做成立体的剪纸,这是“临海剪纸”传人张秀娟近年新创的手艺。创建立体剪纸,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丰富了当代剪纸的题材、形式与内容,深得大人和孩子们的喜爱。
剪纸传人传承民俗文化 今年48岁的张秀娟是临海市括苍镇人。据张家家谱记载,元朝时,北方的剪纸艺人张芝敬落户临海,那是“张家剪纸”的祖先,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传到张秀娟已有10多代了,张秀娟便是“张家剪纸”的直系传人。 2005年,“张家剪纸”被台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临海剪纸”,2006年列入台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张秀娟是台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海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 张秀娟从小就是看着奶奶剪纸长大的,奶奶看她聪明懂事,就刻着让她学剪纸。开始时奶奶让她剪一些简单的树叶、单朵的花儿,慢慢地学剪复杂的花样。 张秀娟告诉笔者,剪纸窗花在北方主要用来观赏,但到了南方就有了它的实用价值。她奶奶当年就是村里有名的“剪花娘子”,老人家曾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大型图样。 自小跟在奶奶身边的张秀娟,六七岁剪的是花、叶子, 岁可以给奶奶打下手,剪出鞋花样,十一二岁能剪枕头面花、嫁衣花样等等。“那时我们家五六个孩子一块玩,数我剪得最好。十里八村的人到我家来,要是奶奶、姑姑忙不过来了,我就能顶上。” 她剪什么像什么,随后奶奶就教她剪吉庆的花样。越剪越有兴趣。后来她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成了一名中学教师。此时的她,更意识到剪纸这些手艺都是传统文化,应该继承发扬。 “剪纸实际上是一种极难保存原作的艺术形式,收集图样也特别困难。”张秀娟说,20年前,她走访了大量熟悉“张家剪纸”的老辈艺人,这才在十几年里复原出了上千种剪纸花样。
执著的追求、辛勤的探索,张秀娟刻苦的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近年来,张秀娟的剪纸艺术频频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各项民间艺术大赛中获奖。 2006年,作品《清音》等四幅获浙江省风情剪纸展三等奖;《玻雕姑娘》获“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铜奖;2008年,她的作品获全国廉政剪纸大赛“最佳创意奖”和“情系农家”全国剪纸大赛银奖。 可是,在张秀娟的心里,这并不是她追求的全部。剪纸艺术来自民间,也只有在民间深厚的土壤中才能生根开花、薪火永传。2010年10月,张秀娟专门在临海紫阳街建起了“临海剪纸艺术传习所”,供游人欣赏和学习交流。 传播立体剪纸 张秀娟除复原老图样、创作新作品外,从1997年开始,她把剪纸艺术带进了自己所在中学的课堂。学校之外,张秀娟还把“张家剪纸”传授到社会各界。每年,她都利用业余时间,在农村、工厂、社区、老年大学、小学、幼儿园办讲座,手把手教授剪纸。 近年来,跟着张秀娟一刀一剪学习技艺的学员有5万多人,不少学生还成为设计专业的高手。令人没想到的是,现在,不是老师请学生,而是学生们时不时来“挖”老师搞设计,传统的平面剪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有限,这让张秀娟反思和纠结。 如何进一步传承、发扬和创新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技艺呢?张秀娟尝试研究将剪纸作品竖立起来的新概念,开始以生活中的元素为主题,创作了大量独特的立体剪纸作品。题材从剪纸、折纸到串珠、饰品、陶艺、插花、建筑模型等。 与此同时,不少中小学生非常喜欢立体剪纸,临海市哲商小学学生林子轩、椒江实验小学学生徐晨冉、临海小学的学生杨阳等一大批学生,从小就喜欢上立体剪纸,创作的作品还在比赛中获奖。看到传统文化后继有人,创新有成,张秀娟内心无比开心。 笔者在张秀娟家中,看到桌子上放着几十件小别墅、小风车的立体剪纸作品,感到十分惊奇,这些像是雕刻出来的作品,形象惟妙惟肖,居然都是用纸一刀一剪、上下翻飞中完成的,其中有她和学生们的作品。 在采访中,张秀娟丝毫没有提到她和她的家庭为弘扬临海剪纸艺术而付出的心血;没有提到她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每周16节课的工作量;也没有提到她白天教剪纸、晚上搞创作,每天只睡5个小时的辛苦。这些,都是笔者从与张秀娟亲朋好友的交谈中才了解到的。
女子剪纸剪出3.7米古代嫁衣相关热搜数据:
1.《女子剪纸剪出3.7米古代嫁衣 登上网络热搜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女子剪纸剪出3.7米古代嫁衣 登上网络热搜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362104.html